Return to search

公務人員優惠存款制度變革之研究:政策窗理論的解釋 / Preferential Saving Account Rates of Retired Public Employees: Explanation from Policy Window Theory

軍公教 18%優惠存款從民國 47 年開始實施以降,到民國 95 年開始第一次改革,往後更歷經了民國 99 年的第二次、民國 100 年的第三次及民國 102 年未通過的年金改革草案等改革,期間也備受法律、財政及公平方面的爭議,種種的反彈風浪,使得無人不得不重視此一重要議題。

本研究經由文獻回顧後發現,由於民國 95 年的第一次改革及民國 99 年的第二次改革已有些許國內學術論文以各面向作為探討,因此本研究遂以民國 100 年的優惠存款第三次改革及民國 102 年未通過的年金改革草案為研究主軸,在透過文獻回顧的資料蒐集,輔以深度訪談相關對象的研究方法下,依政策窗理論來探究導致民國 100 年的優惠存款能快速改革之因,和在民國 102 年將優惠存款納入年金改革、優惠存款直接調降利率、年金改革草案尚未通過緣由。

研究結果顯示,導致民國 100 年優惠存款快速改革之因,的確是有賴於問題流、政策流、政治流的三流匯集,由於上級具有分配資源的能力,和具有專業知識、領導魅力或權威等特殊的人格特質,所以主管機關的強勢主導之下,進而在一個月內順利快速的推行。再者,民國 102 年將優惠存款納入年金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問題流的流動,使得政策流中的備選方案油然而生,最後在國內氛圍、民進黨團認同優惠存款更進一步的修正的情形下,將其拍板定案。因此在政治流中的社會氛圍主張需對優惠存款進行更深入的檢討下,民進黨便趁著此波改革氛圍主張,進而提出自身的改革版本,搭配著問題流、政策流的流動,促使民國 102年改革方案中直接調降優惠存款利率。最後因勞工與公務人員的改革順序和軍公教內部的年金改革順序的莫衷一是,同時也無法接受極盡冒進、爆走的改革方案,種種對於年金改革草案的不滿,導致無法與相關政策社群達成協議,適逢立法委員基於選舉考量、執政黨主席更替等政治浪潮,因而將年金改革方案停滯。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1256039
Creators呂姿樺, Lu, Tzu Hua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