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之探討

廖振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務人員新退休制度自84年7月1日施行至今已屆滿10年有餘,對於公務人員退休撫恤的保障雖已獲致初步成效,但政府卻面臨日漸沉重的財務負擔。有關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的問題,在與國內勞退新制下本國勞工及國外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比較後有明顯偏高的現象,經考試院決議採取甲案並將替代率上限訂為95%。評析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偏高的原因,在於公保養老給付享有年利率18%優惠存款利息所致,在採行新制後,據銓敘部統計共有八萬多的公務人員受到影響。本研究以模擬分析的方式,評估公務人員擔任主管職務及非主管職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在新、舊制度下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差異,並分析其中原因。 / 研究得到以下幾點結論:(1)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因納入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利息,導致所得替代率介於80%~131%之間,確實有偏高的現象;(2)改革方案中,擔任主管職務退休人員所須扣除的優存利息幅度,職等越高者幅度越小,甚至有13職等以上擔任主管人員的優存利息是完全不需扣除的現象;(3) 擔任非主管職務退休人員所扣除的公保優存利息幅度高於擔任主管職務退休人員,其中又以中階非主管職務人員扣除最多;(4) 造成此種現象,主因在於公務人員薪資結構上的問題。公務人員在職月薪包含本俸、專業加給及擔任主管人員的主管職務加給,其中高階主管的主管職務加給加上專業加給幾乎等同於本俸,甚至有超過本俸的現象。如此在計算所得替代率時,自然會產生較小的值,而領取較多的公保優存利息。
2

公務人員優惠存款制度變革之研究:政策窗理論的解釋 / Preferential Saving Account Rates of Retired Public Employees: Explanation from Policy Window Theory

呂姿樺, Lu, Tzu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軍公教 18%優惠存款從民國 47 年開始實施以降,到民國 95 年開始第一次改革,往後更歷經了民國 99 年的第二次、民國 100 年的第三次及民國 102 年未通過的年金改革草案等改革,期間也備受法律、財政及公平方面的爭議,種種的反彈風浪,使得無人不得不重視此一重要議題。 本研究經由文獻回顧後發現,由於民國 95 年的第一次改革及民國 99 年的第二次改革已有些許國內學術論文以各面向作為探討,因此本研究遂以民國 100 年的優惠存款第三次改革及民國 102 年未通過的年金改革草案為研究主軸,在透過文獻回顧的資料蒐集,輔以深度訪談相關對象的研究方法下,依政策窗理論來探究導致民國 100 年的優惠存款能快速改革之因,和在民國 102 年將優惠存款納入年金改革、優惠存款直接調降利率、年金改革草案尚未通過緣由。 研究結果顯示,導致民國 100 年優惠存款快速改革之因,的確是有賴於問題流、政策流、政治流的三流匯集,由於上級具有分配資源的能力,和具有專業知識、領導魅力或權威等特殊的人格特質,所以主管機關的強勢主導之下,進而在一個月內順利快速的推行。再者,民國 102 年將優惠存款納入年金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問題流的流動,使得政策流中的備選方案油然而生,最後在國內氛圍、民進黨團認同優惠存款更進一步的修正的情形下,將其拍板定案。因此在政治流中的社會氛圍主張需對優惠存款進行更深入的檢討下,民進黨便趁著此波改革氛圍主張,進而提出自身的改革版本,搭配著問題流、政策流的流動,促使民國 102年改革方案中直接調降優惠存款利率。最後因勞工與公務人員的改革順序和軍公教內部的年金改革順序的莫衷一是,同時也無法接受極盡冒進、爆走的改革方案,種種對於年金改革草案的不滿,導致無法與相關政策社群達成協議,適逢立法委員基於選舉考量、執政黨主席更替等政治浪潮,因而將年金改革方案停滯。
3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政策行銷的觀點 / A Study of Rational Reform Plan on Public Servant Pension Income - Policy Marketing Perspective

張雯琪, Chang, Wen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失業率從1996年突破2%以來,一路攀升至2002年5.17%的高峰。政府未償債務餘額佔GDP的比率從1980年代平均8.8%,到2005年為31.9%,時至今日仍在不斷增加中。相較於此,軍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利率之正當性與妥適性,遂引起社會各界的懷疑與關注。 2005年10月間,前總統陳水扁公開宣示要對軍公教18%優惠存款制度進行改革,主管機關銓敘部與教育部、國防部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相關主管機關組成專案小組,在一次退休金及優惠存款利率18%不作變動之前提下,擬具「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並訂於2006年2月16日軍公教三類人員同步實施,一時間各大電視節目及平面媒體對此議題廣泛討論,社會大眾正反雙方意見衝突瞬間爆發。本研究透過政策行銷策略4Ps之架構,探討改革方案在一片撻伐聲浪中,如何透過政策行銷來爭取社會大眾以及標的團體的認同。 改革方案從2006年2月16日實施3年以來,社會各界仍有不同意見。考試院於2008年9月4日第11屆考試委員第1次會議作成決議,要求銓敘部檢討。銓敘部在邀集相關主管機關會商後,於2008年10月23日提出處理方案與相關配套措施函送考試院審議;考試院經過3次全院審查會,於2009年4月2日考試院第11屆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新的修正方案將俟公務人員退休法完成修法程序,再據以訂定實施日期,向後生效。筆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本文之研究發現與研究建議,提供主管機關日後從事修正方案之政策行銷參考。同時也企盼政策行銷在承繼企業行銷之概念之餘,能以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為出發點,並透過學術與實務的相互呼應與驗證,建立出健全完善且運作良好的政策行銷理論。
4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菁英理論觀點

林瑞山, Lin, Jui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陳水扁總統,針對軍公教退休人員之退休金及公保養老給付,得以18%利率辦理優惠存款、降低所得替代率等,要求相關單位提出改革方案。銓敘部經與教育部、國防部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相關主管機關組成專案小組,在公務人員方面擬具「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報請考試院於同年11月10日確定方案內容;至部分執行內涵則於2006年1月5日決議由銓敘部依權責自行負責處理。案經銓敘部邀集相關主管機關開會研商後,決定軍公教人員改革方案於同年2月16日同步實施。 值此,軍公教退休人員多數表達無法接受,組織退休聯盟進行各項訴求與抗爭行動;同時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及親民黨黨團多數委員支持退休聯盟之主張,運用預算審查權為手段,燃起本項改革方案再度討論的關鍵力量。 本文採文獻探討法針對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進行研究,筆者從相關文獻及媒體的報導中發現,本項改革方案的政策制訂過程乃是以菁英決策的方式出現,主要涉及行政官員、考試委員、立法委員及軍公教退休聯盟之間的互動過程。 爰此,筆者藉由菁英理論的觀點透過David Easton 所提出的政治系統理論為基礎,將「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相關影響政策制訂過程之參與者納入,提出一整合性的研究架構進行論述,並依參與人員為標準,分為行政菁英、立法菁英、知識菁英及標的團體四類,試圖經由本項改革個案的探討,進一步對菁英理論相應於政策制訂過程有較為深入之瞭解。 本文以2005年9月陳總統對外界作出「政策」宣示,迄至2008年1月立法院第六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止,為研究時間範圍。首先對政策制訂過程與菁英理論進行探討,並將四類菁英就其角色與影響政策制訂的方式與策略加以論述;其次對本項改革方案制訂過程及主要爭議作詳細闡述;接續對四類菁英運用之策略進行分析;最後作出結論,整合歸納前述之研究內容,提出研究發現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