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股價波動對投資行為之影響的研究-台灣之經驗1987-1994 /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Investment: Experience of Taiwan 1987-1994

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水準提高,國民儲蓄成為資本形成的重要來源,而資本市場之功能便在於匯集民間儲蓄,將其導入國內的各項實質建中,是故一個有效率的、健全的資本市場,不僅能讓資金之供需雙方互蒙其利,更可使整體經濟社會的實質財富與所得,隨著資金供給雙方的交互行為而得以持續成長。
  在台灣目前資本市場發行及流通之信用工具中,不論是初級市場發行額,抑或是次級市場交易額,股票市場一直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股票市場也就成為企業籌措長期資金最為倚重的信用工具。
  正因為股票市場具有如此之重要性,因此本文先從理論與台灣近幾年來的相關實證,針對台灣股票市場效率性做一番釐清,再從所得出之結論進一步借用Galeotti & Schiantarelli (1994)的研究,將股價區分成基本面與非基本面,以及各自適當的代理變數,推導出投資與這些代理變數之間的關係。
  最後就民國76年5月至83年11月期間,以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做實證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 台灣股價波動偏離基本價值具有市場異常現象,不符合效率市場假說。
  2. 由股票市場價值區分出之基本面與非基本面因素,對投資均會產生影響,其中又以落後兩期之解釋變數最為顯著。此結果介於Bosworth (1975)與Merton & Fischer (1984)兩篇研究之間,非基本面亦會影響投資 決策,但非基本面之效果小於基本面效果。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731
Creators施彥光, Shih, Yahn Gu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5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