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4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對股價的影響

王慶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公司內部關係人的持股變動與公司股價的關係,研究期間從民國八十一年一月至八十八年二月。以異常報酬來衡量,在內部關係人的交易行為下,是否可因此獲得異於市場的超額報酬。研究過程中,將內部關係人依其持股比率為分類標準,分為內部關係人持股比率高,交易行為淨買入;內部關係人持股比率次高,交易行為淨買入;內部關係人持股比率低,交易行為淨買入;內部關係人持股比率高,交易行為淨賣出;內部關係人持股比率次高,交易行為淨賣出;內部關係人持股比率低,交易行為淨賣出,共六組進行實證分析。 本研究並將所有樣本公司按照其公司規模與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作比較,發現在檢定期間內,公司規模、Beta值和內部關係人的持股變動之間具有正向關係。若以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的時間趨勢來看,可以推測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的發生具有季節性。 實證結果發現: 1、 無論是有分組或未分組的整體樣本,其實證結果皆顯示,內線交易行為發生的事件月之後有顯著的異常報酬。因此,可以推論台灣證券市場並不符合強式效率市場的假說。 2、 內部關係人的買入行為發生後,會有顯著正的平均異常報酬與正的累積平均異常報酬。 3、 內部關係人的賣出行為發生後,有負的平均異常報酬與負的累積平均異常報酬,但實證結果並不顯著。 4、 內部關係人持有公司股權比率不同時,其買入行為有顯著不同的異常報酬。比較持股比率高、次高、低的買入組的平均異常報酬,可以發現隨著持股比率的增加,平均異常報酬愈大。 5、 內部關係人持有公司股權比率不同時,其賣出之行為沒有顯著不同的平均異常報酬。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內部關係人的定義……………………………………..4 第二節 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與股價的關係…………………..6 第三章 研究方法…………………………………………...9 第一節 研究假說…………………………………………….….9 第二節 研究期間、取樣標準與資料來源………………….….9 第三節 研究設計……………………………………………....11 第四節 統計檢定與研究假設檢定…………………………....14 第五節 研究限制………………………………………………17 第六節 研究流程………………………………………………19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20 第一節 常態分配與自我相關檢定…………………………....23 第二節 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對股價的影響..……….……….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44 第一節 結論………………………….………………………...44 第二節 建議………………………………………....…………45
2

台灣股市動能效果與處分效果關聯性之探討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position effect and momentum in Taiwan

邵偉倫, Shaw, Wei L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動能效果是各國股票市場中最常見的異常現象,Sharpe (1964)提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認為股票報酬與系統風險之間呈現正相關,而和其他非系統性風險無關,因此投資人透過投資所能獲得的超額報酬皆因承擔系統風險而得到的補償。然而近來許多實證研究的結果皆發現了一些非系統性風險能夠解釋股票報酬的異常現象,例如規模效應、本益比效應等等。若股票市場是具有效率的,那麼市場上所有已公開資訊皆應已充分反應在股價上,因此透過各種投資策略皆應無法獲得超額報酬,然而Jegadeesh and Titman (1993)卻發現利用買進過去報酬相對較佳之股票和賣出過去報酬表現相對較差之股票可獲得顯著的超額報酬,即所謂的動能投資策略,這種策略的獲利性很顯然的違背了效率市場假說,因此許多學者相繼提出理論來解釋造成此種現象之原因,其中有某些行為財務理論將此現象歸因於投資人對市場上之新訊息反應不足所致。 本文研究係以Grinblatt and Han (2005)的實證方法,透過建立資本利得與損失的代理變數來衡量由於處分效果造成股價反應不足之程度,並利用Fama-Macbeth橫斷面分析法來探討台灣股市的動能效果是否是因市場上存在處分效果,導致股價反應不足所引起。實證結果發現台灣股市在中長期(過去27到52週)存在顯著的動能效果,然而利用資本利得與損失的代理變數並無法成功的將該動能效果消除,顯示處分效果無法有效的解釋台灣股市中動能效果的來源。
3

股價指數漲跌規則之知識管理

涂金櫻, ChinYin T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金融商品的價值是否可以預測呢?由避險基金的操作績效以及華爾街著名分析師的事前看法和事後印證來看,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不過,大多數的投資人卻依然無法獲利。站在學術的角度上來看,[Fama ,1970]的效率市場假說告訴我們,一個有效率的市場是無法獲得超額報酬的,這論點也經常被學者用來檢驗市場是否具有效率性,研究的結果也都是證明市場是無效率的。因此,我們希望藉由發展專家對於股價指數的漲跌推論規則之本體論來提升金融商品領域之知識管理的廣度與深度。 本體論(Ontology)是知識管理的表現方式之一,[Gruber ,1993]闡述本體論是一種詞彙的規格,用來呈現我們想要分享的領域;可以定義類別、關係、功能、與其他物件。由於本體論提供的是一個領域嚴謹豐富的理論因此相當適合使用在知識工程的領域上[劉紅閣、鄭麗萍與張少方 ,2005]。另外,本體論的建構過程和物件導向設計非常的類似[Chandrasekaran, Josephson & Benjamins ,1999],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將以物件導向設計來輔助本體論的分析。最後,使用Protégé 3.0這套相當普及化的本體論編輯工具作為系統實做的工具。 / Is the value of Financial banking products predicable? In view of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hedge fund and the preliminary insights and the evidences afterward from the well-known analyst of Wall Street, the answer is almost positive. Nevertheless, the majority of investors still can not make profits from it. Based on the Academic points, (Fama, 1970) the theory of hypothesis if efficient market showed us that we can not make extra profits from the efficient market. And it is often use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market is of efficiency. And the result of research also proved that the market is inefficient. Therefore, it is desired that we enhance the width and deepnes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banking products with the Ontology of the inferred up-and-down principal of stock index developed by the efforts of experts. Ontology is one of the ways pres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Gruber, 1993) explains that the ontology is the specifications of terminology which presents the domains we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Classes, Relations, functions and other objects could be defined by that. Ontology provide us with the theory of strictness and richness of domains, therefore, it is very suitably utilized in the domains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劉紅閣、鄭麗萍與張少方 ,2005]. Besid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Ontology is very similar to the object-oriented design. [Chandrasekaran, Josephson & Benjamins ,1999] Based on this, we will use the object-oriented design to assist the analysis of Ontology through our research . At last, Protégé 3.0 which is the very popular editing tool of Ontology is used as a tool for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4

股價波動對投資行為之影響的研究-台灣之經驗1987-1994 /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Investment: Experience of Taiwan 1987-1994

施彥光, Shih, Yahn G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水準提高,國民儲蓄成為資本形成的重要來源,而資本市場之功能便在於匯集民間儲蓄,將其導入國內的各項實質建中,是故一個有效率的、健全的資本市場,不僅能讓資金之供需雙方互蒙其利,更可使整體經濟社會的實質財富與所得,隨著資金供給雙方的交互行為而得以持續成長。   在台灣目前資本市場發行及流通之信用工具中,不論是初級市場發行額,抑或是次級市場交易額,股票市場一直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股票市場也就成為企業籌措長期資金最為倚重的信用工具。   正因為股票市場具有如此之重要性,因此本文先從理論與台灣近幾年來的相關實證,針對台灣股票市場效率性做一番釐清,再從所得出之結論進一步借用Galeotti & Schiantarelli (1994)的研究,將股價區分成基本面與非基本面,以及各自適當的代理變數,推導出投資與這些代理變數之間的關係。   最後就民國76年5月至83年11月期間,以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做實證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 台灣股價波動偏離基本價值具有市場異常現象,不符合效率市場假說。   2. 由股票市場價值區分出之基本面與非基本面因素,對投資均會產生影響,其中又以落後兩期之解釋變數最為顯著。此結果介於Bosworth (1975)與Merton & Fischer (1984)兩篇研究之間,非基本面亦會影響投資 決策,但非基本面之效果小於基本面效果。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