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知覺之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要了解教師任教學校(幼稚園、國小)、教師教學年資與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內在動機、教學創新行為與幼兒特質的偏好、幼兒創造力特質之知覺、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幼兒創造力的信念之關係。
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台北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共26所、國小公立學校共15所學校,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幼稚園教師190人,國小一二年級教師219人,共409位教師。本研究使用「理想兒童檢核表」、「幼兒創造力信念量表」、「創意生活經驗量表」、「教學內在動機量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量表」等研究工具,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考驗研究假設,獲致以下的結果:

一、幼稚園和國小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方面有顯著差異
(一)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有顯著差異,國小教
師比幼稚園教師較偏好其中的「情緒智力特質」;
(二)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有顯著差異,
國小教師在「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上,較幼稚園教師符合其中的「情
緒智力特質」;
(三)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信念的「固定信念」有顯著差異,不管是幼稚園或是
國小教師都比較不傾向固定信念,但兩者之間有差異,幼稚園教師比國小
教師更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說幼稚園教師比國
小教師更同意幼兒的創造力可以經由學習或訓練改變的。

二、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三、「教師創意生活經驗」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及「複合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的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及「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創意生活經驗越多越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

(二)國小教師
在國小的部份,我們發現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對「幼兒創造力的知覺」的相關有達顯著的並不多,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部分,有越多「表演藝術創新」、「生活風格的變化」、「製造意外驚喜」的教師,越不偏好具有「情緒智力特質」的幼兒。「視覺生活的設計」經驗越多,越偏好「創造力特質」;「科學創新的問題解決」、「視覺生活的設計」經驗越多,在「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越符合「情緒智力特質」。「開放心胸」經驗越多,其對「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的信念越贊同。

四、「教師教學內在動機」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內在動機越強,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的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及「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教學內在動機越強,越同意「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

(二)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的教學內在動機越高,越不偏好「情緒智力特質」、「複合特質」;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上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在信念上,越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對於「幼兒階段是一生中最具有潛在創造力的階段」的看法越贊成。

五、「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也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也越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的看法。

(二)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顯著負相關),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顯著負相關);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顯著負相關)越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










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在教育上、未來研究上提供一些建議,做為教育機關、師資培育單位、後續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幼兒創造力知覺、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內在動機、教學創新行為、創造力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1570091
Creators吳巧瑜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