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小學網頁設計績優教師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 Factors Related to Teachers' Excellence in Homepage Design

吳子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比較網頁設計績優教師和一般教師在背景因素、電腦相關進修、電腦態度、外在環境覺知與教學創新行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質、量研究法並行;量的部分以設計校園網頁、製作課程網頁、指導學生參與網頁競賽之教師為樣本,依其網頁製作分為參賽得獎(n=134)、參賽未得獎或製作未參賽(n=125)、一般教師(n=181)三類教師。其中參賽得獎教師部分又依其得獎項次分為一項得獎(n=88)、二項得獎(n=30)、三項得獎(n=17),而與完全未得獎教師(n=305)做比較。從問卷中另外又可將樣本依其電腦教師資格與否分為電腦教師(n=135)與非電腦教師(n=305)兩類教師做比較。這些教師分別接受「電腦進修問卷」、「電腦態度量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量表」填答。 量化研究結果顯示,網頁設計績優教師以男性居多、主修以理工背景居多、高職教師多於高中國中小教師;而年齡與任教年資上,績優教師與一般教師則無顯著差異。電腦進修方面,績優教師除了「同儕請益」因素未與一般教師有差異以外,在「主動做中學」、「校內研習」、「校外機構課程」因素,皆顯著高於一般教師。在電腦態度方面,績優教師比一般教師較沒有電腦焦慮、也較喜歡電腦、對電腦較有信心、認為電腦較有用。而績優教師自評之「教學創新行為」亦高於一般教師。此外,績優教師在工作時數、上網時數、校方支持自覺、設備使用便利性、電腦資訊團隊人數上,都比一般教師高;而在校園電腦設備充足度與家庭電腦擁有度上,這兩類教師則無差別。 質化訪談方面,本研究選取三位三項皆得獎教師為訪談對象;其中二位為男性國小教師,這兩位教師符合本研究之量化研究,在電腦態度、主動做中學、創新行為方面皆有較佳之表現;另一位為女性國中教師,該教師電腦進修程度高於其他教師,但在其他方面則與一般教師差異不大。 訪談發現,目前國內教師在進修上面臨著調課補課的問題,在工作過量又無代課教師的情形下,電腦教師往往因為調課問題而羈絆進修。電腦團隊在教學、推廣、減輕工作量上可以有效減輕教師負擔,一般教師之電腦研習也可以利用電腦團隊為種子教師而增進其電腦智能。培育教師製作優質教學網頁可以抽取有教學內容教師密集訓練;或提供簡易套裝模式,讓教師了解如何使用後,再慢慢提昇更高深技巧。目前政策面存有「口號與精神」的做法,致使對資訊教學產生負面影響;而九年一貫課程由於將資訊教育濃縮為一小部份,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電腦資訊的能力。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ree groups of teachers on their background, computer attitude, ways of learning computer skills,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behavior. The first group of teachers consisted of those who had won at least one award for designing a homepage for themselves or for their school, or for advising students about the design of a website/homepage(n=134). The second group was comprised of those teachers who had homepage design experience but had not participated in or had not won any competition(n=125). The third group of teachers did not have any homepage design experience(n=181). All teachers were administered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behavior scale", "Computer attitude Scale", and "Ways of learning computer skills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ward-winning teachers tend to be male teachers wi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ckgrounds who teach at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level. They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more innovative in their teaching behavio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and significantly less anxious about, and more confident toward, computers. They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liking for computers and perceived computers to be more useful. They worked significantly more hours and used the Internet more frequently. More of them felt received support from their school, and that the school’s computer equipment was adequate. They had more colleagues in their work team. There are in general four ways of learning computer skills:learning by doing, attending courses/workshops conducted on campus, attending courses/workshops off campus, and learning from peers. The award-winning teacher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experiences in learning by doing and attending courses on and off campus, but not in learning from peers. This study also selected three award-winning teachers (2 male, 1 female) for dept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tended to validate the Quantitative Study. They did express something more delicate tha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example, they had strong motivation to further their knowledge of using computer as a tool to improve teaching. But in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get away from work. The workload and the substitute teachers’ pay were only a few examples of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d.
2

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知覺之研究

吳巧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要了解教師任教學校(幼稚園、國小)、教師教學年資與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內在動機、教學創新行為與幼兒特質的偏好、幼兒創造力特質之知覺、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幼兒創造力的信念之關係。 以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台北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共26所、國小公立學校共15所學校,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幼稚園教師190人,國小一二年級教師219人,共409位教師。本研究使用「理想兒童檢核表」、「幼兒創造力信念量表」、「創意生活經驗量表」、「教學內在動機量表」、「教師教學創新行為量表」等研究工具,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考驗研究假設,獲致以下的結果: 一、幼稚園和國小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方面有顯著差異 (一)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有顯著差異,國小教 師比幼稚園教師較偏好其中的「情緒智力特質」; (二)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有顯著差異, 國小教師在「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上,較幼稚園教師符合其中的「情 緒智力特質」; (三)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信念的「固定信念」有顯著差異,不管是幼稚園或是 國小教師都比較不傾向固定信念,但兩者之間有差異,幼稚園教師比國小 教師更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說幼稚園教師比國 小教師更同意幼兒的創造力可以經由學習或訓練改變的。 二、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三、「教師創意生活經驗」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及「複合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的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及「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創意生活經驗越多越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 (二)國小教師 在國小的部份,我們發現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對「幼兒創造力的知覺」的相關有達顯著的並不多,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部分,有越多「表演藝術創新」、「生活風格的變化」、「製造意外驚喜」的教師,越不偏好具有「情緒智力特質」的幼兒。「視覺生活的設計」經驗越多,越偏好「創造力特質」;「科學創新的問題解決」、「視覺生活的設計」經驗越多,在「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越符合「情緒智力特質」。「開放心胸」經驗越多,其對「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的信念越贊同。 四、「教師教學內在動機」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內在動機越強,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的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及「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教學內在動機越強,越同意「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 (二)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的教學內在動機越高,越不偏好「情緒智力特質」、「複合特質」;在「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上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在信念上,越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對於「幼兒階段是一生中最具有潛在創造力的階段」的看法越贊成。 五、「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教師對幼兒創造力之知覺」的關係 (一)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知覺」也皆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創造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符合「創造力特質」;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也越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的看法。 (二)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其對幼兒特質的偏好(顯著負相關),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其「對幼兒創造力特質的偏好」越不符合「情緒智力特質」(顯著負相關);教師的教學創新行為越多,(顯著負相關)越不贊成幼兒的創造力是不能改變的。 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在教育上、未來研究上提供一些建議,做為教育機關、師資培育單位、後續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幼兒創造力知覺、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內在動機、教學創新行為、創造力
3

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 /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Aborigine Students.

李慧賢, Lee, Wai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基於環境脈絡對創造力發展之重要性,並從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原住民學生的創造力,主要探討處於截然不同文化脈絡中的原住民,其環境因素如何影善其創造力的發展;了解原住民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因素之現況,並探討人口變項(年級、性別)及環境知覺變項(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環境支持」-社會支持及創新支持)與創意經驗、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關係。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國小、國中、高中(職)原住民學生為取樣對象,有效樣本共646名(國小男117,女137;國中男149,女129;高中(職)男64,女50)。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創意經驗開放問卷」、「生活經驗量表」、「我的老師」問卷、「我的父母」問卷、「環境支持量表」。研究中使用之統計方法包括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等。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原住民學生很少有創意經驗,其中(1)較常有的創意生活經驗是「開放心胸」、「生活風格的變化」、最少有的是「電腦程式設計」,整體而言,女生多於男生。(2)在「得獎獲選次數」部分,超過20%的學生有得獎或獲選:班級幹部、體育、孝悌楷模等、歌唱、繪畫、作文之經驗,整體而言,女生多於男生。(3)在創造思考能力部分:年級愈高,女生在「圖形創造思考能力」的分數愈高,且不論在那一個年級,女生皆高於男生。在「語文創造思考能力」部份,年級愈高,男、女生的分數都愈高;不論在那一個年級,女生皆高於男生。   二、原住民拳生之創意經驗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相關中,(1)九類創意生活經驗中,除「電腦程式設計」以外,其餘皆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的正相關,且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相關皆高於與「圖形思考能力」的相關。(2)「得獎獲選次數」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在年級與創造力的關係中:(1)高中(職)學生比國小、國中學生有較多的「運用新知精益求精」、「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得獎獲選次數」等創意經驗;(2)國小、國中畢生皆比高中(職)學生有較多的「電腦程式設計」經驗;(3)高中(職)李生的比國小學生有較高的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   四、在性別與創造力的關係中:(1)女生比男生有較多的「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的設計」、「開放心胸」、「得獎獲選次數」等創意經驗;(2)男生比女生有較多的「電腦程式設計」經驗;(3)女生比男生有較高的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   五、在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方面(1)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的確有一些創新行為;不同年級在這種知覺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女生則比男生知覺到更多老師在教學上的創新行為。(2)學生愈是知覺到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有創新行為,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所有達顯著的相關係數中,以與「運用新知精益求精」最高,且女生的相關係數大致比男生高;(3)學生愈是知覺到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有創析行為,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尤以國小女生為然;(4)學生愈是知覺到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有創新行為,其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尤以國中男生為然。   六、在學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方面:(1)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還算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積極教養主動參與,且「重視成就要求盡力」高於「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國中學生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態度平均數是最低的;(2)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高中(職)女生甚至愈是知覺到父母「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的態度,其「電腦程式設計」經驗愈少;(3)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4)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其圖囤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   七、在學生知覺的「社會支持」方面:   (一)在一般社會支持方面   (1)畢生知覺其一般社會支持以朋友支持最多、家庭支持次之、學校支持最少。(2)學生知覺受到愈多一般社會支持,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甚至出現負相關:高中(職)男女生的「學校支持」愈多,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低;此外,「家庭支持」、「學校支持」愈多,「生活風格的變化」經驗愈多;「朋友支持」愈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經驗愈多;(3)學生知覺受到愈多一般社會支持,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且以「朋友支持」最明額;(4)學生知覺受到愈多社會支持,其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高,但三種支持中只有「朋友支持」愈多時,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會愈高。   (二)在「創新支持」方面:   (1)學生知覺其創新支持以朋友支持最多、家庭支持次之、學校支持最少;年級愈高,朋友支持愈多;年級愈小,學校支持愈多;(2)李生知覺受到愈多創新支持,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甚至出現負相關:高中(職)男生的「學校創新支持」愈多,「電腦程式設計」經驗愈少,高中(職)女生的「學校創新支持」愈多,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低;此外「家庭創新支持」愈多,「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經驗愈多;「朋友創新支持」愈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開放心胸」經驗愈多;「學校創新支持」愈多,「生活風格的變化」經驗愈多;(3)學生知覺受到愈多創新支持,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且以「朋友創新支持」最明蘋;(4)學生知覺受到愈多創新支持,其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但三種支持中只有「朋友創新支持」愈多時,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會愈高。 / 646 aborigin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grade 5-6), junior high school(grade 2), and senior high school (grade 2)were studi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e, sex, social-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reativity. Creativity were measured as creative experienc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lder students showed higher creativity than the younger ones andthat girls tender to be more creative than boys.There is a larg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er creative behaviors, parent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which aborigine students perceived and their creativity.

Page generated in 0.01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