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比較之研究 /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between new resident students and aboriginal students

林幸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比較了解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情況與差異,藉實證研究找出最弱勢族群作為教育相關單位實行補救計畫,幫助弱勢學生縮小學習差距的有力佐證,為本研究最主要之貢獻;並從文獻探討分析取出可能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據以了解學業成就與個人基本特性、家庭背景、家庭物質環境間之相關情形﹐期發現影響學業成就差異的相關因素。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研究以新北市新莊區一國小全校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共計382人為研究對象,以文獻探討為基礎,進行學生基本個人家庭背景環境調查,藉以取得各種可能影響學業成績之變數資料,再以其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國語、英語、數學與學期平均成績作為學業成就。最後以迴歸統計方式,探討新住民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在學業成就上的差異情形,並分析各變項與學業成就的關係。 本研究發現: 一、原住民學生不論是在國語、英語、數學或學期平均成績表現上皆顯著地落後新住民學生。 二、個人基本特性變項中的性別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女生在國語、英語與學期平均成績表現上皆優於男生。 三、家庭背景變項中的父親職業、母親是否工作、學生會的語言、家中輔導課業人數、家庭完整性與是否為清寒家庭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 四、家庭物理環境變項中的補習、參加課後輔導、擁有個人書桌與課外讀物數量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 一、對教育當局的建議:(一)加強家庭教育參與功能;(二)持續推廣多元文化教育;(三)提供弱勢家庭協助,加強對弱勢學生的照顧。 二、對學校行政及教師的建議:(一)強化補救教學系統,推動縮短弱勢學生學習落差之輔導及追蹤計畫;(二)對教育弱勢學生積極的關懷與付出。 三、對家長的建議: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參與孩童學習活動。
2

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 /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Aborigine Students.

李慧賢, Lee, Wai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基於環境脈絡對創造力發展之重要性,並從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原住民學生的創造力,主要探討處於截然不同文化脈絡中的原住民,其環境因素如何影善其創造力的發展;了解原住民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因素之現況,並探討人口變項(年級、性別)及環境知覺變項(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環境支持」-社會支持及創新支持)與創意經驗、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關係。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國小、國中、高中(職)原住民學生為取樣對象,有效樣本共646名(國小男117,女137;國中男149,女129;高中(職)男64,女50)。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創意經驗開放問卷」、「生活經驗量表」、「我的老師」問卷、「我的父母」問卷、「環境支持量表」。研究中使用之統計方法包括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等。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原住民學生很少有創意經驗,其中(1)較常有的創意生活經驗是「開放心胸」、「生活風格的變化」、最少有的是「電腦程式設計」,整體而言,女生多於男生。(2)在「得獎獲選次數」部分,超過20%的學生有得獎或獲選:班級幹部、體育、孝悌楷模等、歌唱、繪畫、作文之經驗,整體而言,女生多於男生。(3)在創造思考能力部分:年級愈高,女生在「圖形創造思考能力」的分數愈高,且不論在那一個年級,女生皆高於男生。在「語文創造思考能力」部份,年級愈高,男、女生的分數都愈高;不論在那一個年級,女生皆高於男生。   二、原住民拳生之創意經驗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相關中,(1)九類創意生活經驗中,除「電腦程式設計」以外,其餘皆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的正相關,且與「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相關皆高於與「圖形思考能力」的相關。(2)「得獎獲選次數」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在年級與創造力的關係中:(1)高中(職)學生比國小、國中學生有較多的「運用新知精益求精」、「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得獎獲選次數」等創意經驗;(2)國小、國中畢生皆比高中(職)學生有較多的「電腦程式設計」經驗;(3)高中(職)李生的比國小學生有較高的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   四、在性別與創造力的關係中:(1)女生比男生有較多的「運用新知精益求精」、「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的設計」、「開放心胸」、「得獎獲選次數」等創意經驗;(2)男生比女生有較多的「電腦程式設計」經驗;(3)女生比男生有較高的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   五、在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方面(1)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的確有一些創新行為;不同年級在這種知覺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女生則比男生知覺到更多老師在教學上的創新行為。(2)學生愈是知覺到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有創新行為,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所有達顯著的相關係數中,以與「運用新知精益求精」最高,且女生的相關係數大致比男生高;(3)學生愈是知覺到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有創析行為,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尤以國小女生為然;(4)學生愈是知覺到其最喜歡的老師在教學上有創新行為,其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尤以國中男生為然。   六、在學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方面:(1)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還算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積極教養主動參與,且「重視成就要求盡力」高於「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國中學生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態度平均數是最低的;(2)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高中(職)女生甚至愈是知覺到父母「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的態度,其「電腦程式設計」經驗愈少;(3)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積極教養主動參與」,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4)學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態度愈是「重視成就要求盡力」,其圖囤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   七、在學生知覺的「社會支持」方面:   (一)在一般社會支持方面   (1)畢生知覺其一般社會支持以朋友支持最多、家庭支持次之、學校支持最少。(2)學生知覺受到愈多一般社會支持,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甚至出現負相關:高中(職)男女生的「學校支持」愈多,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低;此外,「家庭支持」、「學校支持」愈多,「生活風格的變化」經驗愈多;「朋友支持」愈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經驗愈多;(3)學生知覺受到愈多一般社會支持,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且以「朋友支持」最明額;(4)學生知覺受到愈多社會支持,其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高,但三種支持中只有「朋友支持」愈多時,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會愈高。   (二)在「創新支持」方面:   (1)學生知覺其創新支持以朋友支持最多、家庭支持次之、學校支持最少;年級愈高,朋友支持愈多;年級愈小,學校支持愈多;(2)李生知覺受到愈多創新支持,其各種創意生活經驗也愈多,但年級愈高,相關的情形愈少,甚至出現負相關:高中(職)男生的「學校創新支持」愈多,「電腦程式設計」經驗愈少,高中(職)女生的「學校創新支持」愈多,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低;此外「家庭創新支持」愈多,「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經驗愈多;「朋友創新支持」愈多,「運用新知精益求精」、「開放心胸」經驗愈多;「學校創新支持」愈多,「生活風格的變化」經驗愈多;(3)學生知覺受到愈多創新支持,其得獎獲選次數愈多,且以「朋友創新支持」最明蘋;(4)學生知覺受到愈多創新支持,其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愈高,但三種支持中只有「朋友創新支持」愈多時,語文創造思考能力會愈高。 / 646 aborigin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grade 5-6), junior high school(grade 2), and senior high school (grade 2)were studi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e, sex, social-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reativity. Creativity were measured as creative experienc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lder students showed higher creativity than the younger ones andthat girls tender to be more creative than boys.There is a larg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er creative behaviors, parent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which aborigine students perceived and their creativity.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