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學教師對工會參與及罷教之態度

近幾年來,教育界的糾紛事件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教師法起草期間,教師能否有「罷教」及「組織自主性工會」權的問題,曾引起廣泛的迴響與討論。基於筆者也身為中學教員的一分子,故引起了探討一般中學教師心態的興趣。
隨著民國七十六年戒嚴令解除以來,民主腳步亦加速前進,似乎一下子罷教事件頻傳不斷。罷教事件的發生,代表了教師抗拒行為程度的升高,所以「抗拒行為」成為本研究值得探討的重要主題。當個人在一組織中,其本身的慾望或對工作相關內涵因素的期待得不到滿足時,衍生了挫折感,而消除挫折感的方法,有採激烈手段正面衝突者,如罷工、怠工、破壞等;有採理性溝通方法解決問題者,如談判、協調等;也有採消極的退縮逃避方式者,如忍耐、離職、做白日夢等。所以「工作滿足與否」容易直接導致「抗拒行為」的發生。另外也可能透過中介造成影響的是「組織承諾」的因素,個人對一組織承諾感的高低,不僅決定其認同努力的程度,而且也間接的使個人在採取任何行動以前,影響考慮的結果。
在歐美許多國家□,教師藉罷教來表示不滿,爭取自身應有的權益及傳達某些教育的理念,乃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合法的罷教行動乃是透過合法的程序,大前提為有教師工會的存在,但在我國此間,尚未有合法的教師自主性工會,所以透過問卷去瞭解中學教師們贊同組織和參與教師工會的程度如何,也是筆者有興趣的研究重心。
綜言之,本研究以 415名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目的在ヾ分析個人背景變項、學校公私立,透過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感對教師參與工會與罷教態度的影響;ゝ探討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感對中學教師參與工會態度的影響;ゞ探討工作滿足、組織承諾感對中學教師罷教態度的影響;々研究中學教師工作滿足與否、組織承諾高低對抗拒行為的影響,及其採取何種抗拒行為的可能性。
希望藉此研究了解中學教師的心聲,發掘其不滿癥結問題所在,俾提供教育當局對症下藥,及早採取對策,防患於未然,如此教師的不滿足感消除,教育界如再恢復一向的寧靜,並且生機蓬勃,乃我全國國民受教育者之福也。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805
Creators蘇素鸞, Su, Su-Lu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