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新上市股票超額報酬及其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 /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in Taiwan

國內新上市公司擁有長度不一的「蜜月期」,這個現象經由許多相關文獻證實。而造成此種現象之成因可能為承銷價低估或理性預期。
  本研究嘗試以訊息傳遞、理性預期及動態策略等理論為架構,推測超額報酬之可能成因,並針對研究假設以複迴歸方法檢定自民國七十九年四月至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止九十一家新上市公司股票之超額報酬,以便得出可能之解釋。
  國內外學者解釋超額報酬之成因相當多,本研究之自變數如下:
  1.內部人持股比例
  2.承銷商聲譽
  3.負債比率
  4.承銷價格
  5.公司股本
  6.公司年齡
  7.同期市場報酬
  8.上市後一年內是否辦理現金增資
  由實證結果得知:內部人持股比例高,超額報酬高。此結果和Leland & Pyle (1977)結果相同。而承銷價格及公司股本則與超額報酬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承銷價格與公司價值之關係與Allen & Faulhaber (1989)結果一致;而小型股效應(規模效應)與Reinganum (1991)結果一致。同期市場報酬與超額報酬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與胡致仁君(1988)結果不一致,推測可能係因大盤下跌時,公司之內部人(董事、監察人及大股東)可能基於面子問題不願股價下跌,而有護盤逆勢操作之行為,若於大盤上漲時,公司之內部人反而較不在意股價表現,甚至可能利用盤面較佳的時機出貨,造成超額報酬與同期市場報酬呈反向關係。
  經由上述研究之探討,可以予投資人作出更佳之投資決策,並提供相關主管機關、發行公司及承銷商訂定承銷價格時有更合理之依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846
Creators張慎, Chang, S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