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企業資源配置決策對個別事業部超額報酬的影響 / The impact of excess return from company's asset allocate in different business line楊育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傳統評價方法的缺失,Sterm & Stewart 於1990 年提出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 ,簡稱EVA),此方法可說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革命。EVA除考慮到企業的盈餘外,還考慮到企業所使用企業資源之成本,包含股東所投入之資金成本,而此成本是最高的。企業必須在所賺得的實際利潤下扣除所使用之資金成本,若有盈餘才能認定企業有為股東創造出經濟附加價值。
而在Young & Byrne(2001) 的著作中【EVA and Value-Based Management】更提出應將此方法建制在企業的領導團隊中,作為經理人績效考核及獎酬的標準。在許多國際企業有所謂矩陣式管理,因此若將此方法落實於組織中,為達到股東的要求,經理人一定要設法增加資產週轉率,提高獲利率,並且著重在有獲利之交易上。
既然已知道EVA可計算出企業所創造之附加價值,更可將之建制在企業績效衡量的制度中。本人對於是否可針對企業內部,業務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業部,透過集團內部所始用之修正之EVA公式,如何計算出各別事業投資額下所產生之超額報酬。
SGS 集團為能更有效的衡量11 核心業務及個分公司營運之績效,以EVA之觀念建制一套修正之EVA 架構,註冊登記稱CerTIVVA,用來衡量各事業部及各分公司績效。
本研究是根據此架構繼續探討同一公司內資源配置決策對各別事業部超額報酬的影響。主要衡量主要的4個事業部所創造出之超額報酬為何,是否與其資產投入相符,所創造之ROIC是否真正大於Captial Cost。由於Capital Cost 內含應收帳款成本,因此,DSO 越長、 Captial Cost 越高、ROIC則越小。
本研究目的:
一﹑利用個案公司所建制之CerTIVVA來評估個事業單位的超額報酬,其結果符合目前個案公司之投資決策
二﹑透過此制度,可清楚知道公司資源使用的效率,用來作為調整投資策略的依據
本研究建議:
一、對會計科目需定義更清楚及一致
二、管理者之營運責任須劃分及定義
二、將CerTIVVA與績效與獎酬制度結合,更可說服個事業經理人對資產管理更有效率
三、使用CerTIVVA作為投資決策時,須針對產業之特性做相關性分析,避免因現金流入之時間差異,造成超額報酬的誤導,而做出錯誤之資本投資決策
|
2 |
台灣新上市股票超額報酬及其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 /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in Taiwan張慎, Chang, 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新上市公司擁有長度不一的「蜜月期」,這個現象經由許多相關文獻證實。而造成此種現象之成因可能為承銷價低估或理性預期。
本研究嘗試以訊息傳遞、理性預期及動態策略等理論為架構,推測超額報酬之可能成因,並針對研究假設以複迴歸方法檢定自民國七十九年四月至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止九十一家新上市公司股票之超額報酬,以便得出可能之解釋。
國內外學者解釋超額報酬之成因相當多,本研究之自變數如下:
1.內部人持股比例
2.承銷商聲譽
3.負債比率
4.承銷價格
5.公司股本
6.公司年齡
7.同期市場報酬
8.上市後一年內是否辦理現金增資
由實證結果得知:內部人持股比例高,超額報酬高。此結果和Leland & Pyle (1977)結果相同。而承銷價格及公司股本則與超額報酬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承銷價格與公司價值之關係與Allen & Faulhaber (1989)結果一致;而小型股效應(規模效應)與Reinganum (1991)結果一致。同期市場報酬與超額報酬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與胡致仁君(1988)結果不一致,推測可能係因大盤下跌時,公司之內部人(董事、監察人及大股東)可能基於面子問題不願股價下跌,而有護盤逆勢操作之行為,若於大盤上漲時,公司之內部人反而較不在意股價表現,甚至可能利用盤面較佳的時機出貨,造成超額報酬與同期市場報酬呈反向關係。
經由上述研究之探討,可以予投資人作出更佳之投資決策,並提供相關主管機關、發行公司及承銷商訂定承銷價格時有更合理之依據。
|
3 |
以總體經濟變數預測股市超額報酬--類神經網路與迴歸分析之比較蔡宗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投資人欲預測股票價格的走勢以賺取超額報酬一直是投資人的夢,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探討台灣股票市場中的超額報酬是否能用一些總體經濟因素預測其走勢,且類神經網路是近幾年來非常受歡迎的預測工具故我們也要比較類神經網路與迴歸分析對樣本外預測能力何者較佳。
結果發現超額報酬對總體經濟的關係經由無母數失敗檢定法檢定結果,顯示總體經濟對超額報酬具有可預測性。而在預測準確度方面,利用迴歸方式所選取出的獨立變數來當作輸入層的神經網路模型的預測能力是最佳的,迴歸分析次之,而依我們主觀判斷所決定變數的類神經網路其預測能力僅優於隨機漫步。
|
4 |
“企業市值與銷售額比” 選股策略投資績效之研究 - 以台灣電子業為研究對象董迺閎, Dung, Nai-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當台灣之電子公司,在面臨到企業價值與銷售額比(EV/Sales)為近三年最低點時,如果採用EV/Sales 做為選股依據,持有一年或是二年,其超額報酬為何。是否有關鍵因子可以加強選股績效,資料分為樣本內(1995Q1 - 2002Q4) 和樣本外(2003Q1 - 2006Q4)。其實証結論如下:
• 實證上於樣本外公司之中,若使用EV/Sales為選股依據,組成對沖投資組合,持有期間為一年,其平均超額報酬績效為51%。
• 實證上於樣本外公司之中,使用EV/Sales為選股依據組成對沖投資組合,持有期間為二年,其平均超額報酬績效為13%。若用關鍵因子加上EV/Sales為選股依據,持有期間為二年,其平均超額報酬績效大為32%,表示關鍵因子在投資期限較長之交易策略下,確實具有提升EV/Sales之選股能力。
• 本研究透過ANOVA檢定和相關性檢定,找出選股的關鍵因子,為投入資本報酬率,EBITDA利潤率,毛利率,以及營業利潤率。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List high-tech Companies in Taiwan, when their EV/Sales ratio become the lowest in recent 3 years, whether if EV/Sales is a good tool to identify the companies are a super stock or not. Or, we should use other financial ratios as auxiliary tool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of screening tool, increasing the return of investment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summary as below:
• In the out-of-sample companies, if we use the EV/Sales as screening tool, the top 10% to composite as short portfolio, and bottom 10% to composite long portfolio, the holding period is one year; annualized abnormal return is 51%.
• In the out-of-sample companies, if we use the EV/Sales as screening tool, the top 10% to composite as short portfolio, and bottom 10% to composite long portfolio, the holding period is two year, annualized return is 13%. If we add the auxiliary key financial ratios, the annualized abnormal return is 32%.
• We use the ANOV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key financial ratios to enhanced investment return is Gross margin, EBITDA margin, operating margin, and ROIC.
|
5 |
金融服務業整併與宣告效果之關係-以證券商為標的王靖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在90年代資訊革命及監管自由化(deregulation)的背景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各國紛紛進行一連串金融改革。如1997 年日本修改「獨占禁止法」與通過「解除控股公司設立禁止後之金融相關整備法」;1999 年11 月美國通過「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為代表,其目的不外是期望透過法令上的解除管制,使金融服務業朝向綜合化業務發展。
本文研究金融機構在追求大型化與多元化趨勢下,檢視以證券商為標的之併購案與主併者產生的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影響財富效果的主要原因為何。研究樣本則是選擇日本金融市場由1998年至2007年間以證券商為標的之併購事件,研究結果發現:
一、當以證券商為標的併購案件宣告時,對主併者產生顯著的超額報酬。
二、當以證券商為標的併購案件宣告時,主併者為非銀行金融機構所產生的超額報酬會顯著於以銀行為主體者。
三、主併者成長潛力的大小與宣告併購所產生的超額報酬顯著正相關。
四、當以證券商為標的併購宣告時,主併者財務槓桿大小與宣告併購所產生的超額報酬為顯著負相關。
實證結果所代表市場對於資本化程度高、快速成長及非銀行機構在合併後產生的併購綜效最具有信心。最後,本研究也彙整一些相關建議,以供後續學者、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做參考。
|
6 |
品牌與代工業務之選擇對企業價值影響之研究-以消費性衛生產品業某公司為例劉毓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個案公司在台灣不織布產業深耕近40年,一直專注於經營消費性衛生產品自有品牌業務、精進不織布研發技術與能力,並提昇製造水準。隨著品質與技術能力的提升,近年受國際品牌大廠信賴,代工業務大量到來,成為另一個擴大代工事業版圖的機會,並透過雙主軸策略的執行與落實,兼顧品牌業務與代工業務的發展。由於企業資源有限,因此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利用,以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經營者追求的目標,因此在制定公司決策進行資源分配時,若能清楚掌握代工業務所帶來的利益與風險與對公司價值之影響,便能評估可能風險下之最適經營策略。
本研究運用最近五年度已公開之財務報表,針對個案公司自有品牌與代工業務做模擬假設分析,試著分析兩業務銷售組合變化對企業價值之影響。得到以下之研究結論:
1.評價分析發現關鍵成功因子:本業維持高再投資率、轉投資策略成功、資金成本低、現金週轉天數降低,營運活動現金大於稅後淨利。
2.在價值拆解中發現,對股價影響程度最重大之價值關鍵因子為邊際利潤率,其次為銷售成長率。因個案公司具備產品研發能力,亦有自行生產主要原料之能力,若能藉此優勢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則較以增加銷售成長率維持企業價值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3.各價值因子對股價影響程度之重大性分別為:代工業務之邊際利潤率>自有品牌之邊際利潤率。這表示個案公司增加代工業務確實能有效且迅速的增加企業價值,持續經營代工業務之策略是有利且正確的選擇。
評價個案公司之研究限制為:
1.公開市場上無國內同業可比較,使得在評估企業績效時無法判斷績效係來自產業獨特性或來自公司本身。
2.本研究自台灣經濟新報取得歷史財務報表及β值,其資料正確與否會影響到本研究結果。
3.影響企業價值之因子除了可量化的有形資產外,尚其他無法量化的無形資產,如品牌價值、生產良率、關鍵技術之掌握、專利、通路、上下游整合能力、人力資源等,如何量化其價值,非本論文能力所及,因此並未以加以評估
4.此企業評價模型具有動態性,本研究評價結果僅適用於研究論文出版當時,隨著市場環境改變評價模型中的未來預估數據也需立即調整,評價結果也會隨之改變。
|
7 |
選股與衍生性策略超額報酬之研究陳志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首先以1991年至2000年為取樣期間,運用選股策略,每個投組選取五十支股票,檢視投組是否可以顯著超越大盤報酬率。選股變數分為價值型、成長型、規模、組合型等四大類變數。本研究第二階段再以1998年至2000年為取樣期間,檢驗加入指數期貨的操作策略,是否存在超越前述投組的超額報酬。三種衍生性策略分別為現金增值策略(一成資金做為期貨保證金,另外九成投入固定收益商品)、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以一定程度價差比為標準,互相轉換期貨與現貨)、避險策略(以九成資金持有現貨部位,另外一成資金做為避險用途)。相關實證結果如下:
1.選股策略中,單一變數以價值型變數的超額報酬率較佳,其中又以低本益比(L-P/E)、低本銷比(L-P/S)二個投組績效最佳,平均年超額報酬率分別達到9.5%與8.2%。
2.成長型變數的投組只有高淨值報酬率(H-ROE)、高營收成長率(H-Sales G%)二個投組,在一個風險調整後的指標具有顯著的超額報酬,其餘變數皆不顯著。
3.台灣股市大型股的報酬率比小型股突出,但未達統計上顯著的程度。
4.組合型策略透過價值型與成長型變數雙重篩選,除兼顧成長性外,更透過價值型變數過濾掉價格過高者,出現較單一變數更佳的績效。其中又以高營收成長率與低本銷比兩個變數的組合最佳,平均年超額報酬率可達到11.5%。只要彼此互相篩選,價值型篩選掉低成長性的股票,成長型篩選掉價格過高的股票,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哲學是可以兼顧的。組合型策略是選股策略中最佳的操作選擇。
5.現金增值策略的超額報酬不顯著,但可以取代選股策略,成為單純指數型基金的操作策略。
6.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加計交易成本後,相較於投組,仍具有顯著的超額報酬。較佳轉換的組合,其價差百分比分別是(-1,1)、(0,0)、(-1,-1)。例如第一個組合是期貨相對於現貨出現-1%的價差比時,將現貨轉為期貨,待出現1%價差比時再轉回現貨,其餘類推。此策略是為了多賺取期貨低估的報酬率。這三個組合相較於投組的平均年超額報酬率高達39.8%、33.2%、26.0%,各項檢定均呈現顯著。不過限於指數期貨交易歷史不長,取樣期間只有三十六個月為其缺憾。
7.逆差避險策略無法超越投組績效,須另外尋找價格發現的指標。
以上的研究結果,說明台灣股市的確可以利用組合型選股的策略,達到超越大盤的報酬,本研究更進一步加上搭配期貨現貨互轉套利策略,使報酬率比單純的組合型選股策略更佳。
台灣股市的效率性的確不若歐美先進國家。本研究所採用的策略,可以顯著擊敗大盤。市場特性的不同,積極型的操作手法在台灣也許可以獲致更佳的報酬率。
|
8 |
台灣新上市股票異常報酬之實証研究 /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underpricing: New evidence from Taiwan.呂勝光, Loo, Shan-K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台灣新上市股票是否有超額報酬之存在,並進一步探討超額報酬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是否因為內部人持股比例高低,公司最近三年平均每股盈餘,負債比例高低,承銷價格高低,公司總資產大小,公司最近三年淨利變化,上市之後一年之內是否辦理現金增資而有所差異。本研究主要探討新上市公司,其新上市短期與長期異常報酬的解釋因素。 / This sutdy mainly employs empirical methodology. The sample period convers from 1987 to 1995, including 195 samples. The unerpricing regress against EPS (earnings per share), average earning growth rate, debt/equity ratio, firm's size , changes in ownership structure, seasoned new issues within one year subsequent to the IPO (dummy variable), and lottery rat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underpricing significantly (95% significant level) correlates with EPS, firm's size, and lottery rate.
|
9 |
我國新上市股票價格行為與長期績效之研究 / THE POST-LISTING RETURN PERFORMANCE OF UNSEASONED ISSUES OF COMMON STOCK IN TAIWAN徐瑋霙, Hsu, We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股市自民國76年起,由於經濟情勢變遷,全面電腦化搓合交易,人氣與資金之大量投入,使得股市蓬勃發展;新上市股票遂成為廣受研究之課題.本研究係探討我國新上市股票上市後之股價行為及其長期績效之觀察.本研究採橫斷面設計,探討新上市股票是否有超額報酬之存在;且進一步研究可解釋超額報酬之因素.以民國76年至84年9月底共195家新上市股票為研究對象,採用敘述性統計,兩樣本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進行測試.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我國新上市股票在上市後,自第一個交易日起即具有超額報酬,且報酬快速上升,在第一百個交易日時為最高,之後緩步下滑.但直至第五百個交易日止,仍有超額報酬之存在.
2.我國新上市股票之股價行為,會受上市年度景氣之影響.股市愈熱絡,於當年度上市之股票,其超額報酬就愈大.
3.新上市公司之規模大小與其上市的股票之超額報酬間,為反向之關係.
4.在中長期下,新上市股票之承銷商為前三大承銷商者,超額報酬較低;為非前三大承銷商者,其超額報酬較高.
5.新上市公司是否為前六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對新上市股票之價格行為並無顯著之影響.
6.中籤率之高低與新上市股票之超額報酬間,有顯著之負向關係.
7.新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持續性之預測為較佳之訊息,則超額報酬較高;反之亦然.
8.新上市公司之產業類別與超額報酬間,並未存在顯著之關連性.
|
10 |
臺灣地區股票承銷之研究-增資新股超額報酬及承銷價影響因素之實證 / The Study of Stock Underwriting in Taiwan王姿英, Wang, Tzu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本市場之目的在於匯集社會游資, 供給企業營運所需資金, 進而促進經
濟成長。欲達此一目標則有賴於承銷制度之健全, 及承銷機能的有效運作
。本文乃是探討股票承銷中有關增資新股申購人是否享有預期超額報酬,
及承銷價影響因素。運用之理論基礎為Black-Scholes 選擇權訂價公式,
及探討公司價值之訊息理論。經過實證測試, 發現增資新股申購人的確享
有預期超額報酬。而訊息理論並不太適用於臺灣實務現象, 所列入探討的
因素中, 唯有總資產達到0.01的顯著水準, 現金增資比率達0.15的顯著水
準, 此或為訊息須經轉換之故。
|
Page generat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