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Tagged with
  • 7
  • 7
  • 7
  • 7
  • 4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有線電視產業市場之管制與競爭

李岳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選擇以政府對產業活動之管制為研究領域。惟著眼於政府管制的多面向內容,因而必須處理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應對於管制行為在學理上的理由構成、演進及內涵加以審視;其次是在實證上以產業之實際狀況或問題加以對應時,相關之管制結構與管制行為能否發揮應有的成效或應為如何之改進?以及管制結構與管制行為間,目的與手段的關係究竟如何調整契合?   政府對產業活動之管制,沿革已久,發展至今,隨著時空背景與各類產業經濟活動發展的不同,運用的手段方法亦隨之改變。惟無論從管制性規範到競爭性規範的法制發展;抑或從管(regulation)-不管(de-regulation)-再管(re-regulation)的政策思維演變,在在都顯示了規範法制基本哲學的重要,此為應理解、認識的第一個問題。而每當政府展開任何管制行為時,在某程度上也會衝擊當時的法律體系,特別是在數種利益或目的同時交錯或整合,而使政策制定者徘徊、衡量。因此,對於規範法制在法體系下的定位及應為何種考量,將是本論文所欲處理的另一問題。 在國際化之潮流與資訊科技朝向整合的發展環境中,促進電信、電子媒介中之有線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健全發展,因時制宜導正管制之手段與方式,實乃迫切之課題。惟鑑於電信、電子媒介與網際網路等三種產業,就各別而言,其早已形成具跨學科特色之研究領域;且拜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之賜,該三種產業間互相整合所可能發生之市場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而不容輕忽。因此,如何再進一步地加以規制並兼顧市場秩序及公益,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是極具挑戰與複雜的課題。   本論文選擇以有線電視產業做為政府管制產業行為法規範的觀察、檢驗對象,主要處理在國際化及資訊科技朝向整合的發展環境中,為促進有線電視的健全發展,如何對傳統的命令管制方式加以改革,朝向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管制方式並妥善顧及公共利益的增進,乃是在審視產業管制之理由後應再加以探討的任務。於此所涉及的將有市場結構的規制、事業間競爭行為的管制及事業對於消費者交易行為的管制等一連串問題。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第二章管制論,首先從「有線電視市場之管制」研究所欲探尋的目標--『管制』(regulation)談起,對於產業行為規範之法制加以介紹,自政府對於產業行為與產業發展加以介入之動機出發,探討所謂合目的性與正當性的理由構成,資以演繹歸納出對於產業行為規範--即「管制」的定義。自縱剖面觀察,政府對產業行為之管制形態有市場結構的管制與事業競爭行為的管制兩個層次,前者著重於社會管制(social regulation) 所具有的制約;後者則側重於經濟管制(economic regulation)所產生的機能。而從橫切面言,觀察政府對產業行為管制的發展歷程,其無可避免地皆會面臨兩個階段的挑戰與任務,一是隨著經濟高度發達與市場機能愈發健全,政府對於產業活動之介入是否仍有必要,或應加以撤除?此乃管制與競爭兩不同執法思維的衝突與調節,亦即解除管制(de-regulation)與再管制(re-regulation)的問題;二是當市場持續發展,競爭轉趨於激烈之時,公共利益如消費者保護如何並進落實的問題。   本文第三章選擇有線電視產業作為分析對象,對於整個有線電視產業在市場上之競爭狀況加以分析,以便瞭解有線電視系統之市場結構。即:當政府的管制行為實施於任何一個產業,無論在目的上或效果上,如何維護公共利益並促進競爭,將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有線電視產業的發展亦是如此。故本文在第四章中擬就前述二章加以綜合觀察論述,從管制的理念與規範開始,依序檢討整個有線電視市場的結構與市場中個別業者的行為;驗證政府的管制手段或方法施行於有線電視此一個別產業時,其可行性或可能產生之問題;以及在比較法的觀察角度下,政府立於管制者之地位所實際採行的手段及面臨的問題點。   最後,本文擬分別從競爭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的觀點,就先前各章節所述產業活動與政府管制在互動時所產生的問題點提出調和競爭與公益之可能的規範管制方向,同時兼能顧及消費者利益之維護,期使我國政府主管機關對於有線電視產業之經營管理、政策擬定與執行時,得為檢討之參考。
2

金融服務業整併與宣告效果之關係-以證券商為標的

王靖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在90年代資訊革命及監管自由化(deregulation)的背景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各國紛紛進行一連串金融改革。如1997 年日本修改「獨占禁止法」與通過「解除控股公司設立禁止後之金融相關整備法」;1999 年11 月美國通過「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為代表,其目的不外是期望透過法令上的解除管制,使金融服務業朝向綜合化業務發展。 本文研究金融機構在追求大型化與多元化趨勢下,檢視以證券商為標的之併購案與主併者產生的財富效果(wealth effect)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影響財富效果的主要原因為何。研究樣本則是選擇日本金融市場由1998年至2007年間以證券商為標的之併購事件,研究結果發現: 一、當以證券商為標的併購案件宣告時,對主併者產生顯著的超額報酬。 二、當以證券商為標的併購案件宣告時,主併者為非銀行金融機構所產生的超額報酬會顯著於以銀行為主體者。 三、主併者成長潛力的大小與宣告併購所產生的超額報酬顯著正相關。 四、當以證券商為標的併購宣告時,主併者財務槓桿大小與宣告併購所產生的超額報酬為顯著負相關。 實證結果所代表市場對於資本化程度高、快速成長及非銀行機構在合併後產生的併購綜效最具有信心。最後,本研究也彙整一些相關建議,以供後續學者、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做參考。
3

解除管制對台灣民航業服務品質之影響 / The effect of deregulation on the service quality in the Taiwan airline industry.

黃純滿, Hwang, Chwen Ma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於1978年通過航空解除管制法案。此法案甫經宣佈,旋即在全球各地 風起雲湧,引發一股風潮。世界各國航空界皆唯美國馬首是瞻,紛紛採行 解除管制措施。為順應世界航空運輸業走向自由化之趨勢,我國亦於民國 七十六年實施放寬進入管制政策,亦即一般通稱的開放天空政策。然而, 我國的開放天空並未完全解除對民航業的管制,而僅止於放寬新業者的進 入,及允許業者增闢航線等管制措施而已。由於新業者加入競爭,打破國 內航空市場長久以來以中華、遠東為領導者,台灣、永興為跟隨者的寡占 局面,致使台灣地區的航空市場深受前所未有的劇烈衝擊,也使現有航空 業者面臨市場攻防戰之強大壓力。鑑於政府放寬進入管制政策的目的之一 ,乃希望藉由輔導新航空公司之設立,以提高服務品質,促進飛機汰舊換 新,使國人享有安全、快捷的航空運輸服務,故本研究之目的即在以數學 演繹法與統計分析法,深入探討解除管制政策對台灣民航業整體服務品質 之衝擊。經由理論與實證之分析,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台灣民航業於放寬 進入管制後,由於放寬進入所引發之需求與負載效果均為正,故廠商家數 之增加,將導致飛行班次增加,服務品質因而提升。因此,建議政府完全 解除進入管制,促使服務品質大幅提升,以嘉惠消費大眾。
4

開放新銀行對我國金融業效率之影響

邱偉琳, Chiu, We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台灣早已自80年代逐步進行金融自由化的工作:早在1983年政府就擴大存放款利差,1984年允許銀行根據其個別情況制定基本放款利率並放寬本國銀行設立分行的家數與條件。然而金融自由化最重大的里程碑則是在1989年7月財政部修訂銀行法,開放新銀行設立並解除利率管制,自此之後台灣才真正成為金融自由化的國家。 本研究針對1986年到2002年的本國銀行,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計算效率值,旨在探討台灣銀行業在開放新銀行設立前後的效率與生產力變動情形。不同於其他研究僅以年度為基礎來計算相對效率值,本研究使用「大邊界」的觀念建構出單一效率邊界,更能顯示出在一致的比較基礎上效率變動的趨勢。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1.銀行業全體與開放前既存之舊銀行,在開放前的效率值均顯著大於開放後。至於開放後新舊銀行效率的比較,新銀行的整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較高,舊銀行則在純技術效率上領先新銀行,但檢定結果僅有規模效率一項為顯著。 2.金控子銀行的效率值較非金控子銀行為高,顯示金控公司會挑選表現好的銀行作為合作夥伴。 3.在生產力分析部分,舊銀行開放後的總生產力仍小於開放前,儘管舊銀行在開放後的各項經營效率變動較開放前高,但因技術的大幅衰退以致整體生產力仍呈現衰退現象。顯示舊銀行雖然在效率上有所改善,但對於營運上的創新仍太過保守。 4.在Tobit迴歸分析的部分,股東權益報酬率、資產規模、流動準備率和效率值的關係為正向;分行家數、可控制費用、催收款比率和效率值的關係則為負向。 關鍵詞:銀行業、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解除管制 / In order to join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aiwan has been gradually liberating its banking industry since 1980s. In 1983 Taiwan augmented the interest difference between loans and savings in banking industry. In 1984 Taiwan allowed a bank to set its own basic interest rate of loans base on business difference and reduced the restriction of setting up the new branches. The biggest leap was in 1989, Taiwan passed the new banking law which deregulated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new law opened the market for the new entrants and abandoned the interest regul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deregulation of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This research applie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pproach to measure efficiency scores. The data include most of the domestic banks in Taiwan from 1986 to 2002. Unlike other research use yearly basis to measure relative efficiency difference, 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a single efficiency frontier, grand frontier, to measure the trends of efficiency change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s follows. 1.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full sample exhibit that the efficiency measures before deregulation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reater than that of after deregulation. Although the new entrants exhibit higher efficiency scores in total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than incumbents after deregulation, however, only scale efficiency indicat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evel. Incumbents exhibit a higher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an the new entrants after deregulation. 2. Banks that joined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exhibit higher efficient scores than those of do not join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3.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notes a regress after deregulation. The major factor of productivity regress is due to technology decrease. However, the efficiency change of incumbent banks exhibi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deregulation.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although the incumbent banks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efficiency, they are still too conservative in innovations. 4. The Tobit regression suggests that return on equity (ROE), total assets, and current-reserve rati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efficiency measures; however, the number of branches, controllable expenses, and bad debt rati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fficiency measures. Keywords: Bank industry, Efficiency analysi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regulation
5

從憲法變遷論法律與憲法的緊張關係-以經濟憲法為例-

楊坤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謂的憲政實際是指所有國家機關或地方自治團體依其職權適用憲法規範所形成的具體現實發展。理論上,客觀規範與實際適用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然在經濟此一事物領域中,憲法規範與憲政實際間似乎有相當程度的緊張與斷裂。考量到定期改選、背負民意壓力的立法者最能感受、反應社會現實變化的發展,並著眼於釋憲權與立法權間長久存在的緊張關係,本文的重心將擺在立法者的經濟法規範上,換言之,本文欲處理的議題乃就經濟此一領域中,憲法規範與法律規範間產生的緊張關係。本來解決這緊張關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透過修憲,修改不合時宜的憲法規範(若我們肯定經濟法規範所彰顯的價值較符合當代國人的需求) 。但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規定,其程序顯較憲法本文更加繁雜、冗長,進一步地強化了我國憲法的剛性特質,欲透過修憲回應時代變革更顯困難,因此,本文遂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釋憲者身上,期能透過憲法解釋舒緩、調和這緊張關係。本文擬從憲法變遷的觀點出發,探求憲法規範與法律規範間的互動關係。一方面,將社會變遷納入憲法的考慮,使憲法具有自主的生命力,成為一「活的憲法」。另一方面,以憲法規範作為一國憲政發展的界線,使現實社會變革不致脫溢合憲秩序。
6

無線廣播電視執照核發制度之研究--兼論商業執照競標之問題 / A Study of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Licensing: Also Comment on Commercial Station Licenses Auction

林孟芃, Lin, Meng-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主管機關於發照機制之選擇及其執照核發決定,不僅是滲透到無線廣電產業管制架構的每一處縫隙,也反映出社會價值之優先序位。 從上個世紀以來,解除管制、數位科技與匯流現象高度衝擊了過去以執照為核心的無線廣電管制體系,也引發了一波管制革新之需求。形式上,無線廣電服務與電台執照是一系列權利義務與一套法律程序之化身,但從其功能面來看,執照之核發寓含至少有「註冊登記,分類管理」、「資源分配」、「限制市場參進與競爭」、「費用徵納」及「行為監管」等多元之目標功能。在英美,無線廣電執照之核發反映出該國無線廣電體系之社會角色定位,也反應出不同廣電體系下執照釋出及其頻率核配方式與結果之影響;管制革新也同樣令其重新認知了傳統執照制度中課予廣電業者公益義務之價格問題。 拍賣法在廣電頻譜及經營特許之應用上,除有先例可循外,亦被認為將可以矯正過去傳統以命令與控制模式支配下之執照核發制度之缺失,並將因此增加頻譜使用效率、提升全體福祉。本文因此透過英美等國之制度規範與經驗之分析,來檢驗此一說法。期待藉由瞭解拍賣法及其相關特殊背景下運作之優劣得失,及晚近崛起之相關替選方案,能提供未來政策制訂者在商業廣電執照管理之改革議題上有更豐富的視野。 儘管拍賣法在無線通訊領域應用上,現階段看來有相當誘人的成果,但本文認為,無線廣電事業有其特殊性,傳統頻率指配結合營業特許之執照體系,在使用拍賣法上,將可能產生近用、市場競爭、使用效率、內容多元等目標上無一討好之結果。再者,要達成自由市場或市場模式追求之效率目標,也並非單純使用拍賣法即可;相關配套措施之施行,同樣不可或缺。再者,我國無線廣電體制與英美更有不同,因此如何避免出現主管機關缺乏落實政策目標之能力,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無線商業廣電執照核發制度之問題,可說在頻譜與內容管制雙重目標間迷失;問題焦點並不在於拍賣或審議制的二選一習題上,而應是致力於明確化分配標準、公開透明的競爭程序。此外,在引入市場機制於執照制度、期能促進效率與效能之同時,如何平衡執照管理中的私益與公益問題,仍是數位匯流時代無線廣電執照管理議題之核心。 / The authority's choice of a licensing mechanism and decisions thereof not only permeate nearly the entire regulatory fabric of our broadcast industries, but reflect our society's priorities. Licensing, nominally, is a mutual promise by the legal procedure; moreover, it is also about the registration, limited competition, distribution of resourses, charges, and the code of conduct. Since last century, broadcast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bombarded with deregulation, digitization, and convergence, and that is conglomerated to push the reform of broadcast licensing. Simultaneously, 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like U.K. or U.S., has thrown into question the value of imposing public interest obligations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ers. Broadcast licensing seems to be so daunting that some people anoint a few constituencies with very pressing appeals, give them special leverage, and throw everything else back on the market. The auction apologists would argu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clear and definite standards and tough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ensure that good systems and service will result, whoever is the highest bidder. In a pure auction era, where dollars are equated with public worth and maximizing dollars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there will be strong pressure to also base allocation and allotment decisions on this standard. The merit of au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censing may be conspicuous, but the broadcast industry is unique and more complicated so that the change of a licensing mechanism, from the marketplace approach, could be made that a revised public interest standard and obligations failed to address the fundamental challenge--to reassess the power of the regulator when implementing the public interest obligations. Auctions of radio spectrum or broadcasting concession, in other words, will generate their own serious problems that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or denied. On broadcast licensing of Taiwan, auctions will not be the life buoy to predicaments of broadcast industries; on the contrary, a top priority is to enhance the clearness and definition, transparency, and fair competition, whether the authority prefers imitating an auction to innovating the traditional selection procedure, beauty contest, through a more competitive approach or not. Besides, we shall inspecting the key point of whether or not competi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are compatible in the ongoing dialectic still, continuing to struggle toward a balance between private initiative and public oversight.
7

民營化對象與執行策略選擇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例 /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ization Objects and Executive Strategies -The Case Study of Taipei Municipal Government

莊美珠, Chuang, Mei-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營化政策的發展,是近十幾年來經濟自由化理念下的一個鮮明趨勢,亦是各國公部門改革運動的有力工具。在財政負擔及經濟發展的壓力下,各國政府皆審思其定位無法事必躬親,故轉為尋求「小而能」、「小而美」的政策導航角色,企圖引進市場機制來降低成本並增進生產力,以提供良好的營運品質及便利的服務。 但衡諸國外先進國家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經驗,民營化的方式大致分為三類: 一、最狹義的民營化:所有權移轉,如出售或移轉官股或公產; 二、狹義的民營化:經營權移轉,如公營事業部分或全部委由民間經營或代理。 三、廣義的民營化:修改立法開放市場,迫使公營事業在市場機制的競爭壓力下,調整經營體制採取企業經營原則。 公營事業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初期,確實背負政策性任務、具有國家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但因國內外經濟環境急遽變化、產業技術日新月異,商機瞬息萬變,公營事業受限於法令束縛,經營逐漸僵化,經營的困境與劣勢逐一浮現,所以在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下,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維持經濟長期發展,政府必須營造公平、開放及競爭的市場環境,讓企業的活力與效率能儘量發揮,以有效提升整個社會資源運用的效率,創造全民最大的利益,所以公營事業的民營化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但檢視我國行政院自七十八年七月成立跨部會的「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負責修訂民營化相關法令,審議民營化執行方案,並將二十二家公營事業列為第一波移轉民營的對象,依「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及施行細則的規定,民營化執行策略僅限於「股權釋出」及「資產出售」,但因法規規定未盡周延、釋股方式及員工權益保障等因素引起爭議,使此階段民營化的推動過程並不順利,多項計畫亦未能依原訂期程執行。 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底召開的「國家發展會議」之「經濟發展」議題中提出「加速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子題,重新對民營化政策作一檢討,除了課以執行單位五年內完成民營化的責任與壓力外,另擴大民營化範圍與執行方式,除了「股權釋出」及「資產出售」之所有權移轉外,另增列了委託經營或租賃等經營權移轉的方式,俾能更有效的引進民間企業精神,以提升公部門的經營效率。 另外,政府積極進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建立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工作,此二項重要經濟政策的共同精神都在強調自由化與國際化,由減少政府管制,擴大民間參與,讓市場機能得以發揮。同時行政院在八十七年元月提出「政府再造綱領」,希望引進企業管理精神,建立創新、彈性、有應變能力的政府,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其中「法制再造推動計畫」就以公營事業民營化、獎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及政府業委託民間辦理,並檢討修正或廢止各項不當限制市場競爭及不便民的業務法令等項目,以作為調整政府角色的重點工作。 台北市政府推動所有權移轉的民營化政策,係依「國家發展會議」的決議及行政院「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第十次會議決議,決定台北銀行及台北市政府印刷所民營化。而台北市政府對於委託民間經營因部分不涉及所有權的變化,市府各局處在不涉及公權力、及例行性的業務大都已採行民營化,而近年新成立的市立萬芳醫院及市立兒童交通博物館採取全部業務皆以委託民間辦理的情形。以上民營化的推動,對於公部門組織的運作不啻是一大挑戰,相關的推動法令、配套措施、員工權益補償的保障、移撥安置的作業,在在都須要執行專案小組、執行機關與民營化對象的相互配合、溝通,以使民營化政策能順利的推動。 大體而言,本文研究的主要理念,即想結合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的理論與實務,探討如何因應經營體質及性質的差異,公部門對於標的對象所採用的執行策略該如何抉擇、篩選;同時,標的對象的選定及其支持與配合是民營化推動順利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政府部門不能過度簡化民營化問題,將所有不同經營性質的公營事業皆以相同的執行策略來完成,同時政府部門亦不應以相同單一法規-「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及施行細則,套用在各種不同制度之公營事業對象的員工。在理論基礎與實務狀況的了解釐清後,綜合文獻探討、個案研究及訪談資料等研究結果評析台北市政府及中央的民營化政策執行策略與對象選擇的關係,並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推動民營化政策的參考。 民營化對象與執行策略選擇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為例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架構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途徑 第四節:研究流程與限制 第五節、章節安排 第二章:民營化理論探討 第一節:公營事業的性質及潛在危機 第二節:民營化理論 第三節:民營化對象分析 第四節:民營化執行策略及選擇機制 第五節、民營化文獻的回顧與檢討 小結 第三章:我國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現況 第一節: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的演進 第二節:我國民營化政策推動組織、程序及執行策略 第三節:我國推行民營化相關法令及措施 第四節:我國民營化問題的解決-建構公私部門合作策略 小結 第四章:個案探討-台北市政府推動民營化案例 第一節:台北市政府推動民營化政策之現況與法令依據 第二節:台北市政府撤資型民營化個案分析 壹、股權釋出-台北銀行 貳、資產出售-台北市政府印刷所 第三節:台北市政府委託民間經營案例及概況 壹、 台北市政府市有財產委託經營之法令依據 貳、 台北市政府市有財產委託經營之概況 參、 台北市政府市有財產委託經營之方式 第四節:台北市政府委託型民營化個案分析 壹、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貳、 台北市立兒童交通博物館 第五節:台北市政府民營化個案優缺點比較分析 第六節:改進台北市政府民營化政策推行之建議 小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一:台北市政府推動民營化相關法規 附錄二:訪談資料

Page generated in 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