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垂直整合、出口補貼與技術選擇李長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文章在探討出口補貼、垂直整合、以及技術選擇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且將技術分成兩部分來討論,分別為原料生產技術以及產品製造技術。
模型部分則假設外國有一家整合廠商,獨立生產原料,加工成產品,決定最終產品的售價,再全部出口至第三國,而本國有兩家廠商,各為上下游廠商,本國上游廠商專門生產原料,決定原料價格,而且只賣原料給本國下游廠商,而本國下游廠商也只向本國上游廠商購買原料,再加工製成產品,並決定其最終產品的售價,然後全部出口至第三國。又本國的兩家廠商可分工或整合為單一廠商,而本國政府可對本國廠商作補貼出口,並假設只有本國政府能實施出口補政策,而且只有本國廠商能決定技術水準。
探討的主題如下:(1)國內廠商的整合與否,對國內外廠商利潤、本國福利、技術水準,以及第三國福利有何影響?(2)政府的出口補貼政策會如何改變前述的結論。
|
2 |
下游異質產品競爭下的垂直整合福利效果分析 / Is vertical integration welfare-enhancing in the presence of downstream product differentiation?黃文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利用連續寡占模型分析垂直整合對福利的影響,並分別討論垂直整合廠商退出與進入要素市場的情形。過去文獻發現當上游較下游集中且最終財產品替代性小時,如果垂直整合廠商退出要素市場,則垂直整合會降低社會福利。本文發現,當垂直整合廠商可以在要素市場自由買賣時,不論最終財產品替代性高低,垂直整合皆可提升社會福利。這是因為相較於垂直整合廠商退出要素市場,當上游集中度較高或下游產品替代性較小時,進入要素市場的垂直整合廠商將策略性賣出中間財,從而降低中間財價格、增加下游總產量,並提升社會福利。
|
3 |
企業垂直整合與動態能力關聯性之分析-以台灣小尺寸TFT LCD產業為例蔡明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FT LCD產業已成為台灣繼半導體產業後第二個非常重要的科技產業,從世代廠的競賽到各種新技術的突破,台灣的面板廠不斷成為國際間科技新聞的焦點。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各面板廠無不努力進行垂直整合以提升其競爭優勢,故龐大的供應鏈群落在台灣的西半部形成。除了大尺寸的面板競爭激烈外,小尺寸面板需求也由於一線手機大廠逐漸釋放OEM與ODM訂單而快速的提昇,其競爭也逐漸白熱化。
惟手機市場變動非常劇烈,長期佔據世界第二的Motorola市場佔有率由2006年的21%急降到13.9%,Samsung取而代之,Nokia則持續的拉大與第二名的距離。而大陸白牌手機市場在2007年急劇成長,但在2008年Q2以後,因官方的政策打壓造成市場快速的萎縮,形成許多供應商產能嚴重閒置與高額物料庫存。
企業如何在此劇烈變動的產業環境下維持其競爭優勢?企業的垂直整合程度高低與動態能力的關連性為何?為本研究所探討與解析的議題。本研究希望藉由五力分析架構來瞭解台灣小尺寸面板產業的現況,並藉由動態能力的各項指標來檢視台灣垂直整合強弱不同的企業,觀察其動態能力與垂直整合程度的關連性,並供業界策略運用上的參考。
|
4 |
論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問題及其規範--以「斷訊」爭議為核心官智卿, Kuan, Chih-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在營運上的高度效率,使其成為強勢市場潮流。就經濟效益而言,業者透過垂直整合可將「交易內部化」,為其上下游相關業者帶來高度的互利。只是,「垂直整合」事業本身雖可達到高度「內部」經濟效益以及部分外在附加價值,但就「整體經濟」面觀之,這些整合事業透過內部補貼的方式,卻可能造成「外部」上、下游市場俱遭封鎖;尤其當垂直整合事業又具備「獨占」實力或者已為獨占事實時,其「限制競爭」的效果將可能獲得高度擴張,以致嚴重排擠其他競爭者,並損害市場交易秩序及消費者權益。
觀察歷經幾番整合後的台灣有線電視市場,除了平日就在上演的「聯賣」、「統購」、「蓋台」、「併頻」等戲碼,每到年度換約時期,「斷訊」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深究亂象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財團勢力介入有線電視的上下游相關產業,並運用其獨占力量壟斷了市場的正當交易行為,以致產生了明顯的市場排擠效應,媒體秩序也多所鬆動,因而限制競爭與不公平競爭的個別行為層出不窮。更甚者,在這樣不均等的產業結構之上,根本難以反映出「多元」的媒介內容,媒體公共空間被財團擠壓,而人民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也隨之萎縮。因而,政府有必要介入管制,以維持各競爭力量的平等競爭關係,並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與收視權益。
本研究發現,在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勢力的擴張過程中,以概觀而論,同時擁有頻道及系統通路的集團,對於事業體之外的未整合業者將可能發揮「拒斥」(或封鎖)作用,產生嚴重的排擠現象;同時,這些整合業者具備了違反「優勝劣敗」原則的條件,可選擇優先販賣自己的產品。在這樣的情勢中,沒有通路的頻道商,在頻道大戰中,往往只得任由有垂直整合關係的業者擺佈;而沒有雄厚財力作後盾的有線電視系統,多半也只能以合併股權或賣斷的方式尋求出路,結果仍難逃被財團兼併整合的宿命。
在對消費者的衝擊上,隨著有線電視「向前及向後垂直整合」的積極運作,多頻道商之間的傾軋也愈演愈烈,「斷訊」成為業者間的主要抗爭及談判手段,而消費者成了業者鬥爭下的犧牲品,每每必須忍受頻繁的斷訊干擾。另方面,財團業者透過所有權的控制,還可以進一步達成資訊控制的可能性,如此,不同族群、文化品味、意識型態者,將無從經由媒體發表意見或增進溝通;而民主社會中多元的、競爭的、開放的自由決策模式將消失殆盡;媒介公共領域與言論自由的建構,在媒體交相整合的遊戲規則中將變得弔詭而難辨,也將無從體現。
在相關法律規範方面,由於我國有線電視相關產業的發展遠遠早於法律規範的時程,因此即使立法當時訂定了詳盡的規範條文,卻也已泰半失去了引導的作用,往往還得以「就地合法」或者「避重就輕」的姿態向現實靠攏,接受業界既有生態。此外,多數相關法律的準用範圍及管制密度都有相當的侷限,在規範的過程中履次出現適用性存疑的窘境,法外空間無形擴大;而主管機關往往有決心不足或者立場傾斜的狀況發生,徒然有法律卻未貫徹其執法能力,常是一味尊重市場機能,放任其自由競爭,結果終致市場壟斷、垂直整合愈演愈烈,而收視戶在系統與頻道的頻繁斷訊衝突中,更成了主要的受害者。
事實上,「有線廣播電視法」的修法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的立法,皆致力於防堵財團進行垂直整合。只是,相關財團業者卻仍可在「合法」的基礎下,以其水平挾帶垂直整合的強大威力橫行於有線電視上下游;並且透過統合上、下游市場的強大力量,作出不當的價格決定,以此迫使其餘未參與整合者加入整合或退出市場。
由此觀之,我國嚴重的「線纜糾結」在短期內恐怕難以獲得有效的解決;而面對如此惡質且「頑強」的有線電視生態,政府更應及時並積極地介入市場規範並調整產業行為,以免又失去了管制的適當時機,重蹈過去一再「亡羊補牢」的消極模式。
|
5 |
價值鏈垂直整合之研究-成本最低觀點 / Study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value chain -- lowest cost viewpoint鄧俊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筆記型電腦的成長受制於金融海嘯的總體經濟影響,終端消費者的採購意願急速下降,產業供應鏈供需因而失衡。筆記型電腦業者為尋求擺脫以低價競爭為唯一經營模式,嘗試進行的新策略型態,期待提供不同的價值給予客戶,獲得較佳的利潤。本研究嘗試將液晶顯示模組與筆記型電腦的生產流程加以分析,研究可加以垂直整合流程的可能性,並以成本最低為評估的標準,加上其他相關因子作為判斷,期望找出最具成本效益的創新流程。
透過案例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數點結論:一、垂直整合當以思考提昇使用者價值為目標。二、產業競爭應以合作取代獨占,尋求多贏。三、策略思考與決策必須陰陽表裡兼顧。
|
6 |
有線電視產業市場之管制與競爭李岳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選擇以政府對產業活動之管制為研究領域。惟著眼於政府管制的多面向內容,因而必須處理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應對於管制行為在學理上的理由構成、演進及內涵加以審視;其次是在實證上以產業之實際狀況或問題加以對應時,相關之管制結構與管制行為能否發揮應有的成效或應為如何之改進?以及管制結構與管制行為間,目的與手段的關係究竟如何調整契合?
政府對產業活動之管制,沿革已久,發展至今,隨著時空背景與各類產業經濟活動發展的不同,運用的手段方法亦隨之改變。惟無論從管制性規範到競爭性規範的法制發展;抑或從管(regulation)-不管(de-regulation)-再管(re-regulation)的政策思維演變,在在都顯示了規範法制基本哲學的重要,此為應理解、認識的第一個問題。而每當政府展開任何管制行為時,在某程度上也會衝擊當時的法律體系,特別是在數種利益或目的同時交錯或整合,而使政策制定者徘徊、衡量。因此,對於規範法制在法體系下的定位及應為何種考量,將是本論文所欲處理的另一問題。
在國際化之潮流與資訊科技朝向整合的發展環境中,促進電信、電子媒介中之有線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健全發展,因時制宜導正管制之手段與方式,實乃迫切之課題。惟鑑於電信、電子媒介與網際網路等三種產業,就各別而言,其早已形成具跨學科特色之研究領域;且拜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之賜,該三種產業間互相整合所可能發生之市場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而不容輕忽。因此,如何再進一步地加以規制並兼顧市場秩序及公益,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是極具挑戰與複雜的課題。
本論文選擇以有線電視產業做為政府管制產業行為法規範的觀察、檢驗對象,主要處理在國際化及資訊科技朝向整合的發展環境中,為促進有線電視的健全發展,如何對傳統的命令管制方式加以改革,朝向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管制方式並妥善顧及公共利益的增進,乃是在審視產業管制之理由後應再加以探討的任務。於此所涉及的將有市場結構的規制、事業間競爭行為的管制及事業對於消費者交易行為的管制等一連串問題。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第二章管制論,首先從「有線電視市場之管制」研究所欲探尋的目標--『管制』(regulation)談起,對於產業行為規範之法制加以介紹,自政府對於產業行為與產業發展加以介入之動機出發,探討所謂合目的性與正當性的理由構成,資以演繹歸納出對於產業行為規範--即「管制」的定義。自縱剖面觀察,政府對產業行為之管制形態有市場結構的管制與事業競爭行為的管制兩個層次,前者著重於社會管制(social regulation) 所具有的制約;後者則側重於經濟管制(economic regulation)所產生的機能。而從橫切面言,觀察政府對產業行為管制的發展歷程,其無可避免地皆會面臨兩個階段的挑戰與任務,一是隨著經濟高度發達與市場機能愈發健全,政府對於產業活動之介入是否仍有必要,或應加以撤除?此乃管制與競爭兩不同執法思維的衝突與調節,亦即解除管制(de-regulation)與再管制(re-regulation)的問題;二是當市場持續發展,競爭轉趨於激烈之時,公共利益如消費者保護如何並進落實的問題。
本文第三章選擇有線電視產業作為分析對象,對於整個有線電視產業在市場上之競爭狀況加以分析,以便瞭解有線電視系統之市場結構。即:當政府的管制行為實施於任何一個產業,無論在目的上或效果上,如何維護公共利益並促進競爭,將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有線電視產業的發展亦是如此。故本文在第四章中擬就前述二章加以綜合觀察論述,從管制的理念與規範開始,依序檢討整個有線電視市場的結構與市場中個別業者的行為;驗證政府的管制手段或方法施行於有線電視此一個別產業時,其可行性或可能產生之問題;以及在比較法的觀察角度下,政府立於管制者之地位所實際採行的手段及面臨的問題點。
最後,本文擬分別從競爭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的觀點,就先前各章節所述產業活動與政府管制在互動時所產生的問題點提出調和競爭與公益之可能的規範管制方向,同時兼能顧及消費者利益之維護,期使我國政府主管機關對於有線電視產業之經營管理、政策擬定與執行時,得為檢討之參考。
|
7 |
台灣數位相機代工產業的供應商涉入新產品開發模式之研究-以兩家上市公司為例 / The Research of Supplier Involvement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f Taiwan Digital Camera Industry廖雲娥, Liao, Grace Yun 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數位相機代工業出貨量穩居世界第一, 2011年渴望突破五成,毛利率維持10%以上,堪稱台灣代工業的典範,除了具備一向擅長的低廉製造成本優勢,數位相機沒有共同平台與主流設計可以依循,如何兼具「低成本」、「創新」與「速度」,並掌握市場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成為核心競爭力,這對於一向習慣於大量複製的台灣電子代工業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本研究的宗旨在於探討台灣數位相機代工業的供應商涉入新產品開發模式,以廠商內部因素與供應商條件考量兩個構面,透過個案研究的方式,深入訪談個案公司的研發高階經理人,探討影響數位相機廠商的供應商涉入產品開發的因素,研究對象是台灣數位相機代工業中的經營卓越的兩家上市公司,不論在公司規模、市佔率與產品開發成熟度上都具備代表性,透過個案訪談與個人參與觀察,輔以次級資料蒐集與相關文獻的學理驗證結果,提出以下的研究發現與建議,期望能提供其他台灣電子產業與後續研究參考與建議。
1. 經營卓越的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商會透過產業鏈上游垂直整合的方式,與關鍵元件供應商建立密切的合夥關係並視為企業的延伸,共同解決問題,以降低交易成本,穩定供貨,掌握品質。
2. 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商非常重視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的研發能耐與其技術規劃是否符合品牌客戶的需求以及市場趨勢,是產品生命週期短的消費性電子代工業能夠建立兼具「創新」與「速度」兩種核心能耐的關鍵。
3. 台灣數位相機的產業鏈互賴結構密切,代工廠商與供應商合夥程度高,對代工廠商短期生產力的提升與長期策略優勢有相當大的幫助。
關鍵詞:數位相機代工,供應商涉入,新產品開發,垂直整合 / Taiwan digital camera shipment has been ranking worldwide first these years. Acoording to authoritative research, Taiwan is forecasted to take more than 50% of worldwide digital camera production market share in 2011.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digital camera and computer for OEM companies is that digital camera does not have common platform and design to follow. Except the Taiwan OEM industry’s strength, low production cost, how to establish and remain the core competenace of low cost and fulfill innovation and speed simutaniousely and know end-customer’s requirements are seriouse challenge for Taiwan electronic OEM industry.
This research adopts “Case Study”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he supplier involvement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f Taiwan digital camera OEM industry. Frame work is consisit of digital camera manufacturers and suppliers. Target compaies are two listed and big scaled companies of Taiwn stock market which have outstading performance in market share and marketplace,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re’re thre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1. Taiwan outstanding digital camera OEM companies establish close partnership with key component suppliers and take suppiers as extension of their firms to decrease transation cost, stabilize supply and product quality.
2. Taiwan digital camera OEM companies pay much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key component suppliers could meet branding companies’ requrirements and fulfill market trend. This is very ctrical factor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which is well-known for short product life cycle could establish their two core competencs: innovation and speed.
3.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aiwan digital camera supply chain between OEM manufactures and suppliers is very close. Their strong partnership helps OEM manufactures increase their shot-term productivity and establish long term strategy.
Keywords: Digtial Camera OEM, Supplier Involvem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Vertical Integration
|
8 |
垂直成長策略之研究-以3C周邊業者為例 / Vertical growing strategy – The case of a 3C peripheral firm劉恕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隨身多媒體播放器、車用資訊與娛樂系統、蘋果產品及各式各樣手持裝置蓬勃成長,連帶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3C周邊產業的特性是產品包羅萬象,技術領域高度多樣化,一個以代工為基礎的廠商,較為穩健的成長策略應是以原本的核心技術為基礎,逐步向上下游佈局,此即是所謂的垂直成長。垂直成長策略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是施振榮所提出的產業附加價值曲線。以3C產業而言,位於中心點的是製造代工,是附加價值較低的一環;創意、服務與設計位於微笑曲線的左端;行銷與品牌位於微笑曲線的右端。線型中間低兩側高,故又名微笑曲線。
本研究發現,以3C周邊產業為例,垂直發展向左側的方向,是以核心能力為主之關鍵組件的產品設計研發與製造。核心能力的深度與廣度會決定最終產品的競爭力,因此要發展並架構各種包含產品設計、塑膠、模具、五金、電子、包裝設計等等核心能力。針對這些差異性甚大的核心技術能力,企業的構建方式,是要有計畫地採用自行設廠生產、或是掌握設計但將生產外包、或是獨立新的事業單位、或是併購或合資的方式成立獨立單位來運作。都是向上游發展的策略方向。
向右的發展的主體是品牌及對應的品牌精神與品牌定位。品牌的精神是要整合創意及設計,並且要有行銷及通路佈局的能力。如果最終產品跨越不同的產品領域或是目標客戶群太過廣泛,就要做多品牌的切割。而行銷與通路經營則是在地化的服務,不同的地點或國家都需要有完整的行銷、客戶服務、庫存及後勤支援。
上述的發展不論是不同的生產能力或多品牌或各地通路,都要結合不同能力的個人及群體,要因應政治經濟環境的現實,以及要考量不同領域所需要的管理現實與企業文化的差異性,應將不同功能性的工作群體予以分拆,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或子公司,較能發揮出較好的綜效及彈性。尤其是品牌事業,為了要避免與代工客戶競爭的疑慮,更應當用獨立公司來發展。而總公司應要統籌包含前瞻技術發展、財務管理、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智財與法務等共同的價值活動以求最大的綜效,如何做妥善的分工與規劃,這些都是採行垂直發展成長策略所要面對的挑戰。 / In recent years, Smartphone, tablet PCs, notebooks, MP3 / 4, GPS, mobile TV, car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system, Apple products and all kinds of handheld devices have vigorous growth which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industries. However, the 3C industry itself and the techniques are with great diversity. An OEM/ODM based company should use “Vertical Integration” as its growth strategy, which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re technology and develop gradually different companies in a supply chain. The smiling curve proposed by Stan Shih w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reference. Take 3C industry as example, the middle of the smiling curve is the function of OEM, which creates the minimum value; the creativity, services and design are located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curve, and the right side are the marketing and branding. The middle of the curve is lower while both sides are higher; that’s why we named it “Smiling Curve”.
We take 3C industry as example in this research. For 3C industry, the design, R&D and production will be the core competencies when developing up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curve. These competencies include product design, plastic design, mold design, hardware design, electronics design, package design...etc. To build up these core competencies, establishing an own plant, taking the part of design then outsourcing the production, settling a new, independent business unit…etc could be directions when integrating the upstream of the industry.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urve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The spirit of the brand is to integrate the originality and the design, and to have the ability of marketing and planning the layout of the channels. However,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channels management provide localized services, which means that different places or countries should well supported with marketing strategy, customer services and stocks.
In the proces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mentioned above, in order to combine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ith different ability, to respond 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and to considerate the cultural divergence in different companies, the better way is to divide the different function group into an independent business unit or firm to ensur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nd flexibility. Especially when building an own brand, to develop an independent company would be a better decision considering the concerns of the OEM/ODM custom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headquarters should make overall arrangement to assur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mmon value activities. All these are the challenge when using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y.
|
9 |
產能限制如何幫助垂直整合廠商提高下游對手成本? / How do capacity constraints help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raise its downstream rivals' costs?盧冠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利用連續Cournot 寡占模型分析垂直相關市場中,產能限制如何幫助垂直整合廠商提高對手成本,並檢視歐盟執委會非水平結合準則中對於此議題規範的妥適性。結果顯示,垂直整合廠商提高對手誘因與攫取市場分額無直接關係,且與無產能限制情況相比,在相當範圍內,垂直整合廠商反而偏好自己產能受到限制。當垂直整合廠商受到產能限制時,獨立上游競爭廠商將減少中間財生產,使得垂直整合廠商可以藉由少量中間財購買,大幅提高對手成本,增加利潤。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apacity constraint on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and other independent downstream in a Cournot Duopoly market. The result shows that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may prefer to be constrained in its capacity since it could raise rivals’ cost with fewer cost after supply shrink of other upstream suppliers. Aside from EC Guideline, 2004, the research proves no direct relevance between market share captures and raising rival’s cost of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 may as well further raise rival’s cost even such may reduce its market share or revenue as the tremendous reduction cost on strategic buying. Moreover, as the fringe downstream expands to three, the profit gap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firm between constrained and unconstrained capacity will be wider.
|
10 |
產業特質與企業垂直整合策略關係之研究史上雄, Shi, Shang-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在不同的產業之間,依據各該產業的特質,其在垂直整合策略之作法上,有何重要之差異。本研究以汽車業、石化業、和軟體業三者為研究對象,在產業特質之諸多構面中,本研究以「交易成本」之探討為產業特質之分析基礎,對上述三個產業進行比較,進而獲得它們在垂直整合策略之選擇有何異同。
貳、文獻:依據Macnail 之契約理論,引申出買賣雙方協議與垂直整合關係之假設。依據Williamson之機構經濟學,引申出產品專屬性程度與垂直整合關係之假設。依據Harrigan之策略彈性,引申出產業演進階段、規模經濟、和產能與垂直整合關係之假設。再由Chandler之看得見的手,引申出組織內部協調是若干產業成功的原因,但卻不適用所有之產業。
參、研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上述三個產業各選取一家公司就重直整合作法上深入訪問。雖業界內大小規模公司極多,但所選定接受研究、訪問的公司頗具代表性,均能突顯出研究主題內相關的產業特質及其相關的垂直整合作法。
肆、研究內容:根據研究目的,就三家個案公司與其上游、下游之關係上,是以何種方式來維繫,此種類型之維繫方式是否能顯著的降低公司與上游、下游之間的「交易成本」。其交易成本表現的方式可能是在量化的資料上,但也可能表現在非量化的事實上,由於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為顧及個案公司之接受研究之意願,故在研究內容上限於定性描述等資料之蒐集,藉以求證研究假設之真確。
伍、研究結果:由汽車業之研究中,其典型之中心衛星體系係以契約關係作為與其供應商建立關係之基礎,供應商等級制度之建立確保其供應之品質,並以此法減低公司的交易成本;石化業則因其一貫化連續生產流程,乃有多階段整合之作業,相對於所研究之另二項產業而言,其內部整合程度最高。軟體業則為腦力密集之產業,多為上游資訊硬體業所整合,或為下游大型客戶所整合,在垂直整合作為上,無適用之情形。
|
Page generated in 0.02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