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63
  • 146
  • 17
  • Tagged with
  • 165
  • 165
  • 40
  • 35
  • 33
  • 29
  • 28
  • 28
  • 27
  • 26
  • 25
  • 24
  • 24
  • 21
  • 2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具變動抽樣間隔的雙次抽樣損失管制圖之設計 / 沒英文名稱

王嘉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研究的目的為建立Optimal DS AL管制圖,並以ARL為績效的衡量指標,接著以R軟體的基因演算法決定使失控ARL最小化的管制界線。接著建立DSVSI EWMA AL管制圖,並以ATS為績效的衡量指標。當EWMA的權重 時,DSVSI EWMA AL管制圖則簡化為DSVSI AL管制圖,當固定抽樣間隔時,DSVSI EWMA AL管制圖則簡化為DS EWMA AL管制圖,當EWMA的權重 且抽樣間隔固定時,DSVSI EWMA AL管制圖則簡化為DS AL管制圖。最後以資料分析比較 DSVSI EWMA AL管制圖、DSVSI AL管制圖 、DS EWMA AL管制圖、Optimal DS AL管制圖、 DS AL管制圖 、 Optimal VSI AL管制圖(Yang 2013a) 、AL管制圖(Yang 2013)和DS X-bar and S管制圖(He and Grigoryan 2004)之失控的偵測績效。
2

從經濟觀點設計品質管制圖之研究

洪秋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近年來工商企業發展極為蓬勃,各企為對產品品質均相當重視,在製程品管中使用管制圖管制產品品質工廠亦非常普遍,惟各廠在設計品質管制圖時均未從經濟觀點加以考慮。本文即從經濟觀點探討製程品管中最重要的品質管制圖之設計,應如何參酌本身各項品質管制成本來建立管制圖,以降低成本,達到經濟有效控制產品品質之目的。 根據本文之研究分析結果,在考慮經濟觀點之下設計管制圖時,其最適參數設計值應視檢驗成本、非機遇原因所造成製程之偏移量、品質失靈損失、非機遇原因之發生頻率以及追查異常原因所需成本之高低等之不同而異: 1.檢驗成本較低時,採樣本數大、抽樣時距短之方案較合乎經濟原則;反之如檢驗成本較高時,樣本數則應小,抽樣時間間隔應長始較為經濟。 2.非機遇原因所造成制程之偏移量較大時,樣本數可以較小,抽樣時距亦應短些;反之如非機遇原因所造成製程之偏移量小時,樣本數應取大些,抽樣時距亦應長些。 3.製程在偏移狀態下生產所導致企業之損失較大時,應採較短之抽樣時距;反之如損失額不大,則抽樣時間間隔可較長些。 4.非機遇原因造成製程偏移之發生頻率低時,所設計之抽樣時距可較長;反之當發生頻率高時,抽樣時距應較短。 5.追查異常原因所需之成本對管制幅度之設計值影響較大。當追查原因成本較高時,管制幅度應較寬些;反之追查原因成本較低時,管制幅度可較狹。 6.從經濟觀點設計品質管制圖,必需運用生產製程之實況資料以及各項品質成本資料,如果對各項資料缺乏記錄或者記載不確實,則所設計出來的管制圖計劃必定收效極微,因此,對各項生產狀況資料及品質成本資料隨時記錄並定期分析整理實為建立經濟有效品質管制圖之要件。
3

模擬法應用於品質管制檢驗點選擇之實例研究

蔡祥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

二元損失管制圖之設計 / Design of the bivariate loss control chart

呂雨築, Lu, Yu 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利用單一二元損失管制圖來偵測製程平均數向量及共變異數矩陣同時偏移。不同於已存在的多元管制圖,本文所提出的管制圖是以二元平均損失函數建構而成的,因此,在監控製程時,我們同時能獲得產品平均損失的資訊。平均連串長度分析結果指出二元損失管制圖在偵測製程小幅度偏移上有不錯的其偵測能力。本文將與現存的多元方法做績效表現的比較,例如:二元管制圖、多元的累積管制圖和多元的指數加權平均管制圖等。結果顯示,二元損失管制圖在偵測程平均數向量及共變異數矩陣同時偏移的情況下有較好的偵測能力。
5

開發許可制與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並行實施於台灣可行性之研究

邵治綺, SHAO, ZHI-G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動與目的:台灣地區自光復以來,由於實施經建計畫,拓展外貿及開發 工業區,使得工商業繁榮加上人口快速增加引起急劇的都市化,在此發展之下,由於 分區管制之實施未能配合發展速度,以致人口及產業集中,使土地過度密集使用,造 成公共設施不足,居住與工作環境日趨惡劣,工業污染破壞周圍環境品質,使得原有 公共投資形成浪費。台灣地區現在已全面進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但因土地使用分區 管制不夠嚴謹產生一些問題,如: (一)現有分區管制(允許使用項目)內容,無法滿足快速都市社會變遷之需要。 (二)對大型使用(使用面積大)或特殊使用(具明顯嚴重外部性)項目,缺乏良好 的因應對策。 雖然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有上述問題,基於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有存在必要,為了解決它 們,擬於現有分區管制下,配合開發許可制的實施,即政府基於現有計畫內土地使用 管制規定並配合現況與未來實質環境作為公、私部門開發案審查依據,開發案若符合 要件,則次予開發,若不符合要件,除附條件開發外一律不次開發。 二、研究範圍:針對台灣地區,不分都市地區或非都市地區。都市地區原則上不改變 現有土地使用計畫與分區規定,針對分區內用途及強度管制結果進行探討。非都市地 區原則上不改變現有分區規定,針對用地編定與用地內允許使用項目及強度管制結果 進行探討。
6

台灣山地行政的研究

侯燦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分七章,凡十三萬餘言,其主旨在探討台灣山地行政之變遷與發展,並檢討其得失。經由歷史的回顧,以及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之比較,益以烏來個案之分析,顯示台灣山地行政,一般而言,已朝向三民主義扶助弱小民族之精神目標,以及國際勞工組織一九五七年「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之政策規定邁進。惟台灣山地行政並非已臻完美,尚有頗多仍須檢討與改進之處,其要者,諸如自治條件之培養、經濟水準之提升、生活習性之再改造、社會福利措施之再增強等。 本論文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範圍與方法、山胞概況、以及山胞社會文化特質等。本論文的撰寫範圍,包括台灣光復前的山地行政沿革,以及光復後的政策大要,論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衛生福利等方面。研究方法除依據文獻、參閱政府資料以作敘述分析外,又以台灣山地行政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作比較,並以台灣北部烏來鄉作個案研究,俾能更深入了解台灣山地行政之真相。 第二章「早期山地行政」,概述荷蘭佔據時期、西班牙佔據時期、明代、清代、以及日本佔據時期的山地行政。台灣早期山地行政的主要特徵是:1.視山胞為異族,以土牛、隘勇線等,加以隔離,2.外來入侵者荷、西、日等,以殖民主義立場,均以經濟利益為著眼,3.均利用土著長老頭目等士官,作統治工具,4.司法權秉之於統治者手中,5.經濟發展,除日本佔據後期外,均偏於消極性、零星發展,無益於山胞生活改善,6.統治者無法約束漢人之欺凌山胞,7.經手□社、□商、社商、通事、漢佃、業戶等,以獲取租稅利益,8.以專責機構或官吏處理山胞事務,9.承認山胞佔有區域內之土地權利,10.教化目的在使山胞認同於主流文化。 第三章「政治經濟政策」,論述台灣光復後山地行政體制之建立、扶植參政、山地管制、山地保留地措施、定耕農業及造林、道路水利工程及綜合開發、以及財稅措施等。台灣光復後山地政治政策,本三民主義種族平等原則,保障山胞政治地位,廢除頭目制度,建立山地行政體制,並扶植山胞參政,考用山地行政人才,使山胞自治自立;山地行政體制已由特殊化而一般化,而趨合理,山地鄉公所編制則引起頗多爭議,其編制不足、技術人員不足、公務員在職訓練欠缺,以及文化課、農林課之裁增等,均值得研究改進;山地管制已有放寬趨勢,但山胞文化衝擊問題,卻因應而生,值得注意。台灣山地經濟政策的推行,能多方著手,其目的在促使山胞早日與一般社會融和,而達平地化目標;山地保留地政策在保障山胞生計,但土地權登記、保留地耕用等,因山地鄉公所缺乏專業人員、以及山胞缺乏法律常識,故其成效不顯;農林生產由於耕田狹小、人力不足、部份山胞不勤奮、缺乏資金、以及生產經營缺乏企業化、利潤不多等,而有遲滯發展之情形,尚須突破;山地財政高度依賴上級政府補助,有待改進,可行之道為:廢除山胞免稅制度、整頓山胞保留地各項收益、以及加強公共造產等。 第四章「教育衛生福利政策」,論述台灣光復後,山地教育文化措施、衛生保健、社會福利措施、職業訓練與輔導、以及平地山胞、蘭嶼山胞之輔導措施。山地教育在取消特殊化的方針下,一切課程教材與平地教育無異,但由於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山胞學童對學校教育有不良適應現象,故山地教育的改進,應使課程教材增加彈性,其重點宜在增進山胞特有天賦的發展,謀生知能的培養,勤儉習慣之培養,並須兼重心理建設,使其對國家有信心,充分守法、高度公德心,創業與儲蓄觀念等。衛生保健工作以公共衛生的推動較具續效,特別是環境衛生整頓,以及疾病防治等工作,更具成果,但山地醫護人員仍有不足,影響山地衛生保健工作的推行。山地生活改進工作,以社會運動的方式推行,獲有一些成效,但社團組織功能未能充份發揮,經費、專業人員均有不足,有待增強。山地生活環境的改善,則因經費不足而無法澈底執行。職業輔導工作,執行仍未理想,受惠山胞不多,亦須改進。平地山胞、蘭嶼山胞的輔導,近年來政府已加重視,以對山地山胞輔導的成功經驗而言,此項工作的成效應可預期。 第五章「一個個案-烏來鄉」,實地調查烏來之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福利等各方面的發展情形,以了解台灣山地行政的實作層面,是本章的目的。經過調查分析結果,烏來鄉鄉政之推行,以及山胞家戶生活改善情形等,均足以顯示,台灣山地行政政策之反映與落實,已具相當成效。 第六章「美國印第安人政策概述」,概述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發展、美國印第安事務局、以及保留工政策。印第安部族經濟是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特色,政府同意部族共同擁有土地及其資源,並以資金、技術協助各部族從事各種礦業開發,或觀光及工商業之發展。就業及訓練、社會服務、教育服務、健康服務等,花費政府龐大經費,其目的在促進印第安人的社會安全。 第七章「台灣山地行政的檢討與改進」,主要內容在透過台灣光復前後山地行政的比較、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比較、以及以發展的觀點看台灣山地行政等三方面的綜合檢視,以評價台灣現行山地行政,並提出改進芻議。檢討分析的指標有二:一則以三民主義對少數民族扶助保護的原則方針;次則以國際勞工組織「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所宣示的原則。現行台灣山地行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獲有相當成就,其要者有:1.台灣山地政策以扶植山胞為著眼,以促進山胞平地化而融合於台灣社會為目標,符合世界潮流趨向,2.視山胞為「同胞」,並扶植參政,使山胞政治地位提高,行政機構「一般化」,增進行政效能,山胞有充分參與行政決策的機會,使政策合理化,3.職業結構改變(非農業收入增加),生活水準提高,生活方式改進,教育程度提高,收支盈餘增加……顯示經濟發展獲致相當成果。4.由於經濟成長與發展,導致社會轉換,以及社會變遷,而有助於社會生活的改進。5.食、衣、住生活品質的大幅改進。但,現行台灣山地行政存在一些問題,其要者有:1.鄉公所缺乏專業或技術人才,以及行政人員之工作態度不如理想,均影響行政系統之效能,2.省縣山地行政決策之參與不足,3.山地鄉財政缺乏自主性,行政系統欠缺效能,有限參與決策等,使地方自治條件不足,4.土地利用不佳,農業生產落後,經濟利益受剝削,經濟觀念落後,5.經濟上未來的潛在問題:人才、資金、企業精神、以及貧富之求均,6.依賴人口眾多,職業結構變遷與職業訓練之不足,男性青年山胞結婚不易,現代生活適應問題等,7.醫療保健仍待加強,8.平地山胞、蘭嶼山胞有待加強輔導。 本章最後提出一些山地行政改進芻議,其要者為:1.強化行政系統能力:增專業人才、現職行政人員在職訓練,2.擴大決策參與:健全現有參與管道、各級山地行政組織安置有才幹山胞,3.地方自治條件之加強:財政自主、決策參與、行政系統功能之強化,4.加強土地利用:變更地目調整用途,擴大耕地規模,水文土質調查,5.低利長期貸款,技術提供,設小型加工區,鼓勵工商業及觀光事業,7.就業訓練與安置,貧戶救濟,強化山胞生活輔導中心功能,貸款整建住屋,8.加強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課程彈性化,9.增加醫護人員,充實醫藥設備,10.加強基層建設。 台灣光復後的山地行政,在政治上已朝民主、自治、融和的目標邁進;經濟上正繼續發展之中;社會文化方面,已朝向異質化、世俗化、個人化。凡此均有助於平地化目標的達成。惟山地政策之成功,仍有待針對現存問題作不斷的檢討改進。
7

存量管制之系統動態研究

王離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

電子工業品質管制實務問題之研討

張文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9

全面品質管制制度推行於橡膠鞋廠之研究

黃長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約五萬字左右,內分十三章三十九節。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並敘述研究範圍。 第二章略述橡膠鞋業現況,並敘述目前橡膠鞋廠之問題與展望。 第三章導入正題,開始敘述橡膠鞋廠推行全面品管制度時品管組織設立之必要性及需要之考慮因素,並列出組織之使命與職能。 第四章敘述量規儀器之管理、校驗、使用與保養,並敘述設備維護作業。 第五章敘述原料供應商之調查聯繫,進而分析其品質能力,並加以評比分級以為購料的參考依據,最後並說明原物料檢驗規格及進料管制程序。 第六章敘述製程管制,首先誤明與製程管制有關之資料與文件之建立,諸如:成品規格、製造流程之確立與管制站之選定、機具規範與操作標準等。其次為工作人員訓練、品管技巧之應用、製程檢驗作業區分與不良追查矯等管制措施之說明。 第七章與第八章敘述製品管制程序及內部品質稽核程序與資料之回饋。 第九章從品質成本之意義與分類項目之說明開始,敘述橡膠鞋廠如何編製品質成本,並進而加以分析。 第十章敘述顧客訴願之處理程序。 第十一章敘述行為科學家對於工作場所人性層面之研究,與較新的溝通激勵與領導的有關理論發現,並強調人性管理的必要。 第十二章說明如何增進品質意識,加強品質知識與技能,以達到品管教育的目標,並進而達到培植品管人才的目的。最後並略述可增進員工品質意識,加強產品品質的各種品管活動。 最後一章對於橡膠鞋廠推行全面品管制度成功之關鍵作出三點結論,即具備組織體系、成本意識與人際關係之必要性。最後要根據實際的經驗,學理的印,證以及研究的心得,對於橡膠鞋廠推行全面品管制度作扼要的幾點建議,期望對面臨困境之橡膠鞋廠建立全面品管制度之參考,以期確保我國橡膠鞋類之品質,增強競爭能力,以提高我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之地位。 本論文之後,附錄有原物料規格表、原物料檢驗方法及標準、成品規格、及生產操作標準,及筆者於橡膠鞋廠推動品管工作時,實際參與制訂者。其他橡膠鞋廠於制訂有關規格標準時,或有參考價值,爰列於此。
10

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研究

徐登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今日的行政組織所處的環境,此之往昔,更為動態化、複雜化,而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卻益加密切,政府的所作所為影響人民利益更為深遠和鉅大,所以今日的政府莫不利用各式各樣的行政程序設計,消極的,防止政府權力可能的濫用,以致侵害人民權益;積極的,確保各項政策,計劃能順利達成目標,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為民服務。 政府為加強革新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因此於民國五十九年在全國各行政系統中普通設立行政業務研究發展管制考核制度,市府研考新制的設立迄今已有八年多,對於市政效率提高與便民服務方面雖然作了相當多的貢獻,但其功能並未充份發揮,因此引發筆者研究之興趣。希望透過市府管制考核體系與工作過程的剖析,發掘影響其功能發揮之問題。然後就筆者所學,佐證其他專家學者以及實際工作者之經驗,就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工作問題之所在,提出一些改革建議,希望能供市府日後管制考核工作之參考,俾能對市政效率之提高助益於萬一。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 一、敘述法與比較分析法:此法主要是用於對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基礎,管制考核制度與今日行政管理趨勢及實際行政管理的關係部份,所作的文獻上及學理上的比較分析研究,藉以探討市府管制考核制度應有的各項功能。 二、結構功能分析法:主要是用於第三章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組織與職掌的分析研究。對於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結構面的組織體系、編制、權責、業務分工與實際運作的功能表現的比較研究,藉以瞭解實際管考業務的重心以及應有、實有功能間的差異。 三、訪問法:本文所以使用訪問法,是因為目前有關管制考核工作的專書論著十分缺乏,管制考核的各種假設固可從文獻上及學理上的比較分析中得到一些指引,但是有關管制考核工作實際上的職掌運用,管制考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困難,乃至於人員對管制考核各方面的態度反應,卻不是上述方法能得到事實真象的,是以對這些方面採用訪問法進行,前後造訪市府研考單位及若干業務單位計達十八次,以訪問所得加以統計分析,印證各項研究假設,俾便研究能更為嚴謹。 三、研究內容 全文共分七章,主要研究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和當今行政管理趨勢:主要說明管制考核制度的意義,以及當今行政管理趨摯的大概。藉管制考核制度與當今行政管理趨勢關係之討論,顯示在當今行政管理趨勢下,管制考核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第二節,管制考核和實際行政管理:這是從實際行政管理上的重要項目如目標、行政溝通、行政計劃、授權、預算、訓練等方面探討其與實際管制考核之關係;主要是想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明管制考核制度應有的功能和其重要性。 第二章現行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從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背景上著手,分三節,分別以行政三聯制、內部稽核理論、現今的組織控制理論等方面討論這些理論對形成今日管制考核制度的構想、作法、範圍等方面之影響,是對今日管制考核制度的一種追本溯源的分析。 第三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之組織與職掌,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組織體系:分別討論全國管制考核體系,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組織體系,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的編制,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對其他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繫關係,藉上述討論以明瞭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的大概輪廓、地位以及其全國管制考核體系的縱、橫等各方面之關係,並藉此指出一些市府管考單位組織結構上的分析市府管制考核單位之職掌,並指出實際運行上各職掌受重視程度之區別,以明白管考工作的重心所在。 第四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實際情形,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工作的主要範圍,視實際工作重心所在的施政計劃彙編,施政計劃列管、專案管制、公文稽催、便民服務、人民申請(陳情)案件管制等項為主要的管考工作範圍,以說明管制考核工作的一般情形。第二節,管制考核的作業程序:此部份是以作業程序最為嚴謹、完密的施政計劃列管案件的作業程序為例說明管制考核作業的實際情形,並藉此指出作業過程中一些可能的問題,以為第六章管考工作檢討之前導。 第五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效果,主要是說明市府管制考核要項如施政計劃管制,專案管制、公文稽催、便民服務等項的重要工作成果,並對管制考核工作在促進市府全面施政有影響的施政考核的檢討施政得失、管考溝通的發揮整體功能等二方面加以介紹,以明瞭市府管制考核工作所產生的效果。 第六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檢討,共分三節,第一節,組織結構之檢討:主要是檢討市府管制考核組織體系的不健全所引發工作推行困難,溝通困難 問題,並一併檢討組織體系中研考單位首長兼任對工作影響之問題。第二節,人員問題之檢討:主要是分析市府管考單位人員任用、士氣以及各業務單位以兼辦研考工作方式推動管制考核工作,對於管制考核工作所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第三節,管制考核作業問題之檢討:此節主要是從管制考核作業過程中,目前運用或執行上顯示有較為重大偏差的列管項目選擇、管考表卡、計劃評核術網狀圖之運用、管考基準、管考查證、列管案件之調整、撤銷、管考的考核評估、公文稽催等問題加以分析檢討,並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嘗試性的改進建議。 第七章結論,主要針對本文的研究所得對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工作咯作一些評價,並從建立正確管制考核觀念、建全管制考核組織體系、提高管制考核人員素質與改進管制考核作法等四方面,提出個人粗淺的看法,俾能助益於今後管制考核工作的發展。 本論文撰寫過程中,由於專書論著闕如,加以資料搜集不易;幸蒙華老師力進,悉心指導,從觀念的闡釋,章節的斧正,乃至於定稿時字句選用之斟酌,無不遺餘力,惠我良多,謹此致萬分謝忱。又行政院研考會杜善良學長、省研考會鄧憲卿學長的多所鼓勵與賜教、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張執行秘書天泰、唐專門委員滌新、楊主任永堂以及研考會郭組長炳琳、陳組長華泰、高自進先生、范福德先生、王尊典先生、傅淑惠小姐、蔡淑燕小姐等多位同仁的熱心指教與惠贈寶貴資料,獲益良多,特此謹致銘謝之意。此外內人小有之文稿膳校,諸學長、好友之鼓勵,亦此一併誌謝。 筆者自慚才疏學淺,且因研究時間有限,雖竭盡心力,仍不免有謬誤疏漏之處,敬祈師長先進,不吝指正是幸。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