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研究徐登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今日的行政組織所處的環境,此之往昔,更為動態化、複雜化,而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卻益加密切,政府的所作所為影響人民利益更為深遠和鉅大,所以今日的政府莫不利用各式各樣的行政程序設計,消極的,防止政府權力可能的濫用,以致侵害人民權益;積極的,確保各項政策,計劃能順利達成目標,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為民服務。
政府為加強革新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因此於民國五十九年在全國各行政系統中普通設立行政業務研究發展管制考核制度,市府研考新制的設立迄今已有八年多,對於市政效率提高與便民服務方面雖然作了相當多的貢獻,但其功能並未充份發揮,因此引發筆者研究之興趣。希望透過市府管制考核體系與工作過程的剖析,發掘影響其功能發揮之問題。然後就筆者所學,佐證其他專家學者以及實際工作者之經驗,就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工作問題之所在,提出一些改革建議,希望能供市府日後管制考核工作之參考,俾能對市政效率之提高助益於萬一。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
一、敘述法與比較分析法:此法主要是用於對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基礎,管制考核制度與今日行政管理趨勢及實際行政管理的關係部份,所作的文獻上及學理上的比較分析研究,藉以探討市府管制考核制度應有的各項功能。
二、結構功能分析法:主要是用於第三章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組織與職掌的分析研究。對於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結構面的組織體系、編制、權責、業務分工與實際運作的功能表現的比較研究,藉以瞭解實際管考業務的重心以及應有、實有功能間的差異。
三、訪問法:本文所以使用訪問法,是因為目前有關管制考核工作的專書論著十分缺乏,管制考核的各種假設固可從文獻上及學理上的比較分析中得到一些指引,但是有關管制考核工作實際上的職掌運用,管制考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困難,乃至於人員對管制考核各方面的態度反應,卻不是上述方法能得到事實真象的,是以對這些方面採用訪問法進行,前後造訪市府研考單位及若干業務單位計達十八次,以訪問所得加以統計分析,印證各項研究假設,俾便研究能更為嚴謹。
三、研究內容
全文共分七章,主要研究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和當今行政管理趨勢:主要說明管制考核制度的意義,以及當今行政管理趨摯的大概。藉管制考核制度與當今行政管理趨勢關係之討論,顯示在當今行政管理趨勢下,管制考核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第二節,管制考核和實際行政管理:這是從實際行政管理上的重要項目如目標、行政溝通、行政計劃、授權、預算、訓練等方面探討其與實際管制考核之關係;主要是想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明管制考核制度應有的功能和其重要性。
第二章現行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從管制考核制度的理論背景上著手,分三節,分別以行政三聯制、內部稽核理論、現今的組織控制理論等方面討論這些理論對形成今日管制考核制度的構想、作法、範圍等方面之影響,是對今日管制考核制度的一種追本溯源的分析。
第三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之組織與職掌,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組織體系:分別討論全國管制考核體系,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組織體系,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的編制,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單位對其他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繫關係,藉上述討論以明瞭市府管制考核單位的大概輪廓、地位以及其全國管制考核體系的縱、橫等各方面之關係,並藉此指出一些市府管考單位組織結構上的分析市府管制考核單位之職掌,並指出實際運行上各職掌受重視程度之區別,以明白管考工作的重心所在。
第四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實際情形,分二節,第一節,管制考核工作的主要範圍,視實際工作重心所在的施政計劃彙編,施政計劃列管、專案管制、公文稽催、便民服務、人民申請(陳情)案件管制等項為主要的管考工作範圍,以說明管制考核工作的一般情形。第二節,管制考核的作業程序:此部份是以作業程序最為嚴謹、完密的施政計劃列管案件的作業程序為例說明管制考核作業的實際情形,並藉此指出作業過程中一些可能的問題,以為第六章管考工作檢討之前導。
第五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效果,主要是說明市府管制考核要項如施政計劃管制,專案管制、公文稽催、便民服務等項的重要工作成果,並對管制考核工作在促進市府全面施政有影響的施政考核的檢討施政得失、管考溝通的發揮整體功能等二方面加以介紹,以明瞭市府管制考核工作所產生的效果。
第六章台北市政府管制考核工作之檢討,共分三節,第一節,組織結構之檢討:主要是檢討市府管制考核組織體系的不健全所引發工作推行困難,溝通困難 問題,並一併檢討組織體系中研考單位首長兼任對工作影響之問題。第二節,人員問題之檢討:主要是分析市府管考單位人員任用、士氣以及各業務單位以兼辦研考工作方式推動管制考核工作,對於管制考核工作所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第三節,管制考核作業問題之檢討:此節主要是從管制考核作業過程中,目前運用或執行上顯示有較為重大偏差的列管項目選擇、管考表卡、計劃評核術網狀圖之運用、管考基準、管考查證、列管案件之調整、撤銷、管考的考核評估、公文稽催等問題加以分析檢討,並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嘗試性的改進建議。
第七章結論,主要針對本文的研究所得對市府現行管制考核工作咯作一些評價,並從建立正確管制考核觀念、建全管制考核組織體系、提高管制考核人員素質與改進管制考核作法等四方面,提出個人粗淺的看法,俾能助益於今後管制考核工作的發展。
本論文撰寫過程中,由於專書論著闕如,加以資料搜集不易;幸蒙華老師力進,悉心指導,從觀念的闡釋,章節的斧正,乃至於定稿時字句選用之斟酌,無不遺餘力,惠我良多,謹此致萬分謝忱。又行政院研考會杜善良學長、省研考會鄧憲卿學長的多所鼓勵與賜教、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張執行秘書天泰、唐專門委員滌新、楊主任永堂以及研考會郭組長炳琳、陳組長華泰、高自進先生、范福德先生、王尊典先生、傅淑惠小姐、蔡淑燕小姐等多位同仁的熱心指教與惠贈寶貴資料,獲益良多,特此謹致銘謝之意。此外內人小有之文稿膳校,諸學長、好友之鼓勵,亦此一併誌謝。
筆者自慚才疏學淺,且因研究時間有限,雖竭盡心力,仍不免有謬誤疏漏之處,敬祈師長先進,不吝指正是幸。
|
2 |
民國以來檔案管理制度之研究 / The Study of Archival Management System in Republican China吳宇凡, Wu, Yu F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新制度論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由制度變遷為核心,探討民國以來檔案管理制度變革之肇因、作法、影響及遷臺前後彼此間制度變遷模式與變遷過程,並配合新制度論社會制度主義之論述,討論機關自各自為政至制度化之過程,從而釐清政府遷臺前後檔案管理制度變革之承襲與轉型。本研究之目的,茲歸納為下列幾項:(一)透過新制度論歷史制度主義之觀點,探討民國以來至《檔案法》頒訂前檔案管理制度變遷之肇因、模式及其對於戰後臺灣檔案管理之影響;(二)透過新制度論社會制度主義之觀點,針對檔案管理制度變遷過程中,各機關檔案管理制度同化的模式與肇因進行討論;(三)探討政府於各時期所提出行政及其效率提升之各項作為與論述,對於檔案管理制度改革之影響,並討論遷臺後相關作為發展之承襲與轉型。
根據研究顯示,本研究之結果包括以下三點:(一)行政改革驅使下,民國以來檔案管理制度變遷模式,自民國初年各機關各自為政的游移模式、戰時層疊,爾至事務革新後的大規模轉換,體現檔案管理制度逐漸制度化之趨勢;(二)機關檔案管理制度在上述的變遷過程中,強制性壓力因非具體的法規條文,也因此在效果上較為薄弱,各機關間同化多係透過規範與模仿方式所致使,惟戰時因非常時期,也因此在制度同化上係以強制性為主;(三)我國遷臺前、後檔案管理制度之承襲,係以劃一制度、集中管理為核心,從而透過各項作為建立當下檔案管理制度。
|
3 |
八○年代以來中共國務院 "機構改革" 之研究王似華, Wang, S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自建立政權以來,曾經對政府機構進行過三次改革,但是效果不彰,形成『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惡性循環。八十年代政治體制改革中的機構改革工作的經驗教訓中,中共認為必須首先抓住『轉變職能』這個關鍵。包括八二年的機構改革,基本上是在職能為轉變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政府主要仍然適用行政手段直接來管理本來屬於基層與企業的事情,因此,並未下放權力與機構改革,在職能為轉變情況下,放權只是形式上放權,精簡機構之後,由於管理方式內容還是沿用舊的一套,久而久之機構又自然膨脹,弊端再現。
中共國務院之機構改革其目的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及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不斷的提出各種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以及精簡機構員額之相關配套措施,而中共自建國之初,為了深入鞏固其革命政權,而將政府職能廣泛,觸及社會各個角落,而造成了機構龐大的後果。
有鑑於此,中共國務院的機構改革唯有在『職能轉變』的前提下,根據新的政府職能,建構新的政府組織形式,新的政府機構的設置,只有政府職能的轉變,人員配置才能科學合理,也才能根據職能要求新的工作方式與管理辦法,從而真正建構一個合理的政府架構與人員配置,並且在新的觀念下暢銷運作,使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能真正落實,以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之配套措施,提昇行政效率及建構法制化的政府組織體系。
|
4 |
行政機關生產力之研究--指標建構與衡量方法的探討楊建民, YANG, JIAN-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我國正處於關鍵性的轉型期,在此重要過程裡,政府多年來的
努力目標乃積極著重於行政革新的推動與行政效率的提升,各級行政機關也不斷地提
出各項革新措施。過去種種努力雖有一定的價值展現,但卻始終無法以具體指標與量
化資料評估出行政機關的整體績效,或與其他同性質機關相互比較。然而一般民眾則
普遍認為政府行政效率及效能實遠低於民營企業。
針對此項革新議題,本文乃以「行政機關生產力」為題進行研究,嘗試就具體指標建
構及各種衡量方法的探討,實際瞭解政府行政運作績效,進而提升行政機關生產力,
俾以帶動國家整體發展。
本文共乙冊,計約十萬字,分為六章十六節。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背景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行政機關生產力的意義。經由生產力基本內涵的討論,闡述行政機關生產力的
定義,並提出一分析模式。
第三章指標建構。分由行政效率及行政效能兩重要變項,據以建構行政機關生產力指
標及適用上的檢討。
第四章衡量方法。敘述各種生產力衡量模式,並建議一套生產力指標的衡量方法。
第五章衡量實務。引述美國政府生產力衡量經驗,再以我國「科學園區管理局「個案
進行實證研究。
第六章結論。回顧與檢討,最後提出增進行政機關生產力的努力方向。
|
5 |
行政效率測量標準與方法之研究吳定, Wu, D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名為「行政效率測量標準與方法之研究」,除緒言外,共分七章。全文約十二萬字。
在「緒言」中,略述個人研究本文的動機與意旨,以及研究的重點與範圍。第一章「行政效率的概念」,首先闡述行政效率的性質、意義、辨正等。次論行政效率測量的意義,目的及其所遭遇的困難期澄清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以利行政效率測量標準與方法的探討。第二章「行政效率測量標準」,就行政效率的性質,分成三個層次予以討論; 其一為機械性效率,凡行政機關工作屬於機械性者,適用機械性效率測量標準。筆者從各種角度提出七項測量標準,以供參考。其二為組織性效率,凡行政機關組織、人員、管理及運作情況的效率均屬之,適用組織性效率測量標準。筆者亦提出七項測量標準討論。其三為社會性效率,著重行政活動對社會所具的功能與價值等,適用社會性效率的測量標準。筆者提出討論的測量標準有三項。第三章為「行政效率測量方法」,採用統計分析方法與數理公式,論述行政效率測量的方法與技術。其中有的屬於理論性探討,有的則為現行測量辦法,筆者就此些辦法加以論列分析,並舉述實例,俾明其應用。第四章「我國行政效率測量的實施」,略論人事行政局與台北市政府的實施情形,並檢討其利弊,提出建議事項,以供參考改進。第五章「行政效率的測量人員」,鑒於「徒法不足以自行」,「為政在人」,故本章敘述如何遴任及訓練行政效率測量人員。期以人員的優點彌補制度的闕漏。第六章為「我國行政效率測量的展望」,闡明我國目前行政效率測量制度未臻完善,應從速謀求研究改進,加強實施工作簡化,計劃評核術與目標管理等新近管理技術,擬訂妥善的測量標準與方法。最後一章「結論」,綜合全文的研究心得提出報告,強調檢討現行制度缺點,力求改進,健全存政效率測量制度,增進行政效率,實現行政革新。本文研究方式,主要為理論性探討,並佐以若干實例,以求理論與實際相配合,研究範圍包括行政機關的組織、制度、人員及運作等,以求普遍討論效率測量標準與方法。筆者會去信美國當代名行政學者西蒙(Herbert A. Simon)教授,請教有關行政效率測量問題。西蒙教授謙虛表示,最近十幾年來,他的研究工作很少觸及行政效率、測量標準與方法。其主要觀點幾乎已盡括於「行政學士」(Public Adiministration 1956)一書中。但他指出美國這方面的研究趨向於「成本利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西蒙教授並贈送筆者一書,名為「經由系統分析增進政府效率」(Efficiency in Government through Systems Analysis. by Roland N. Mckean, 1958) 其內容主要敘述利用成本利益分析以抉擇行政活動計劃,但與效率測量亦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故本文會約略論及。
|
Page generated in 0.02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