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Tagged with
  • 7
  • 7
  • 7
  • 7
  • 5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新上市股票超額報酬及其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 /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in Taiwan

張慎, Chang, 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新上市公司擁有長度不一的「蜜月期」,這個現象經由許多相關文獻證實。而造成此種現象之成因可能為承銷價低估或理性預期。   本研究嘗試以訊息傳遞、理性預期及動態策略等理論為架構,推測超額報酬之可能成因,並針對研究假設以複迴歸方法檢定自民國七十九年四月至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止九十一家新上市公司股票之超額報酬,以便得出可能之解釋。   國內外學者解釋超額報酬之成因相當多,本研究之自變數如下:   1.內部人持股比例   2.承銷商聲譽   3.負債比率   4.承銷價格   5.公司股本   6.公司年齡   7.同期市場報酬   8.上市後一年內是否辦理現金增資   由實證結果得知:內部人持股比例高,超額報酬高。此結果和Leland & Pyle (1977)結果相同。而承銷價格及公司股本則與超額報酬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承銷價格與公司價值之關係與Allen & Faulhaber (1989)結果一致;而小型股效應(規模效應)與Reinganum (1991)結果一致。同期市場報酬與超額報酬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與胡致仁君(1988)結果不一致,推測可能係因大盤下跌時,公司之內部人(董事、監察人及大股東)可能基於面子問題不願股價下跌,而有護盤逆勢操作之行為,若於大盤上漲時,公司之內部人反而較不在意股價表現,甚至可能利用盤面較佳的時機出貨,造成超額報酬與同期市場報酬呈反向關係。   經由上述研究之探討,可以予投資人作出更佳之投資決策,並提供相關主管機關、發行公司及承銷商訂定承銷價格時有更合理之依據。
2

新上市股票長期績效∼有無創投投資之實證研究

詹靖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業投資公司擅長融資有前景的新成立公司並輔導其上市上櫃,但其帶給被投資公司的應不僅止於資金的挹注,還要包括其他附加價值,例如參與董事會,協助解決重大經營決策;協助進行企業內部管理與策略規劃;提供管理諮詢服務與專業人才仲介;運用創投公司的關係網路,提供技術資訊與技術引進的管道等各項服務,本文主要探討創投公司的投資是否會影響新上市股價的長期績效表現。研究結果發現: 一. 發行公司成立至上市的期間   有創投的新上市公司從設立到上市的平均時間為14.53年,顯著低於其他無創投參與公司的18.98年,證明創投公司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及其對產業的了解,有助於被投資公司早日上市。 二. 發行公司上市後長期績效   整體而言,無創投投資的新上市公司,期初異常報酬較高,市場充分反映的期間較長,但長期績效表現較差。以發行公司上市後三年累積報酬為因變數進行迴歸分析,結果發現有無創投投資、創投擔任公司董監事、創投總持股比例、創投成立年齡均與長期報酬呈正相關,且具有1%~10%顯著水準的差異;而創投股東家數雖與長期報酬呈現正的相關,但相關性並不顯著。 三. 發行公司上市時折價幅度   以發行公司上市時的折價幅度為因變數進行迴歸的結果顯示,除了創投擔任被投資公司董監事此一變數外,其他變數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尚未成熟,創投公司提供的認證功能尚無法獲得投資人的認同,而且創投公司多不願公佈其所投資之公司,被投資公司的資訊也不易取得與傳遞,故無法因創投的參與而降低折價發行程度。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創業投資事業的介紹 6 第一節 創業投資的定義與特質 6 第二節 創業投資事業的經營型態 8 第三節 創投公司的資金運用 10 第四節 國內創業投資事業發展現況 12 第五節 我國創投事業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發展 20 第參章 文獻探討 23 第一節 新上市股票的長期績效 23 第二節 創投公司的價值貢獻 27 第三節 創投公司的參與管理行為 36 第肆章 研究設計 44 第一節 研究假說 44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樣本 47 第三節 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 5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4 第伍章 實證結果分析 57 第一節 有無創投投資之新上市公司的特性 57 第二節 發行公司上市後長短期績效之實證分析 58 第三節 發行公司上市後折價幅度的迴歸結果 6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3 參考文獻 75 附錄 79
3

新上市股票與現金增資折價程度關聯性之研究

張財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係依據訊號發射理論之假說,對國內之股票發行市場進行實證分析,以及藉由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探討,歸納分析在國內股票發行市場中,新上市股票之密月期現象發生之原因,並以民國80∼85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並且在上市後有辦理現金增資之公司為研究對象,對其新上市股票之折價程度、公司發射的訊息對IPO折價程度有何影響,以及IPO折價程度對發行公司辦理現金增資之決策的影響等,以迴歸分析及變異數分析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 實證結果發現: 1. 內部人持股比率及上市公開承銷股數比率與IPO折價程度之關聯性無顯著相關 2. 上市後辦理現金增資速度與IPO折價程度之間,無顯著的相關性 3. 上市後之累積異常報酬率大小亦無足夠證據支持與現金增資快慢有關 4. IPO折價程度與上市後第一次現金增值增資之折價程度有正相關關係存在,即IPO折價程度愈大者,則現金增資之折價程度亦愈大。 造成理論假設在國內股票發行市場無法成立之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國內之法令規定與制度設計,造成國內股票發行市場有此現象。由於國內承銷價格的訂定係依照證管會之參考公式而定,而其中所能包含公司價值之因素無法有效反應公司之真實價值,使國內之承銷價格與市價有相當程度的偏離。另外在上市審核條件上,亦可能為使國內上市公司之承銷價格無法有效反應公司真實價值之因素。
4

首次公開發行普通股的長期績效與原因分析

張于紳, Zhang, Yu-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上市股的長期績效優於市場,但相較於五年未發行新股的對照公司則較差,而在市場空頭時期上市的股票績效卻相對較佳.和未發行新股的對照公司相較,股票的年報酬率變化呈現碗狀的趨勢,在上市後的營運績效有下滑的現象,隱含投資人有過度樂觀的情形.新股發行效果存在,即新上市股在上市五年內對預期報酬率都有負的影響.此效果和規模效果,市價淨值效果同時存在而無法取
5

依理性預期理論論我國承銷制度 / A Rational Expectation Equilibrium Theory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蔡柳卿, Tsai, Liuo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鑑於我國現行承銷制度下新上市股票上市後的股價行為異於尋常(如蜜月期的問題),故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以理性預期均衡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來探討新上市股票股價的問題,進而由理論中對資訊與股價之關係的推論來評議我國目前新上市股票承銷制度及股市的資訊環境。   新上市股票最重要的經濟特質在於上市前鮮為人知,其公司原始股東與上市後潛在股東間存在一個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問題,證管會特以公開說明書為工具,藉此公開公司原始舊股東所持有之優越資訊,以解決此種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就理論上而言,一個合理的承銷制度應能令投資者「所付等於所值」,其上市後的第一個均衡價應等於承銷價,且其上市後的股價行為應與相關資訊呈系統化的關係。然而從實證的資料與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新上市股票股價行為(包括承銷價)具異常性,根據理性預期均衡理論,這種異常股價行為歸因於股價與公開說明書上的財務資訊不具系統化的關係,亦即投資者間異質性的預期、投資者的變現性需求、及財務資訊之收集、分析與解釋成本過高(就個別投資人而言)所致的雜訊主導了這種異常的股價行為,故可謂目前的新上市股票承銷制度功能不彰,其合理性仍嫌不足。   現行新上市股票承銷制度下係規範公開說明書的財務報表需經會計師簽證,而其他資訊則需由承銷商以盡專業注意的方式來確認資訊之公開與忠實表達,若有不實表達處再課以法律責任。本研究以為這種資訊不對稱的解決設計,其運作之良窳尚有賴資訊環境的配合,故擬發展「資訊環境理論」,以說明強化財務資訊收集、分析與解釋的功能,或降低個別投資人對此類資訊的搜尋成本,可因而降低投資者異質性預期與變現性需求所產生的雜訊。其次本研究以為,為使公開財務資訊具品質保證與齊一性,並促使財務資訊環境更能有效運作,除可賦予法律責任外,藉由自律規範對承銷商之專業注意力與職業道德加以規範已屬必要。據此,更發展了「最低承銷品質理論」,透過此二理論的發展,以強化目前承銷制度的功能。
6

台灣新上市股票異常報酬之實証研究 /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underpricing: New evidence from Taiwan.

呂勝光, Loo, Shan-K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台灣新上市股票是否有超額報酬之存在,並進一步探討超額報酬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是否因為內部人持股比例高低,公司最近三年平均每股盈餘,負債比例高低,承銷價格高低,公司總資產大小,公司最近三年淨利變化,上市之後一年之內是否辦理現金增資而有所差異。本研究主要探討新上市公司,其新上市短期與長期異常報酬的解釋因素。 / This sutdy mainly employs empirical methodology. The sample period convers from 1987 to 1995, including 195 samples. The unerpricing regress against EPS (earnings per share), average earning growth rate, debt/equity ratio, firm's size , changes in ownership structure, seasoned new issues within one year subsequent to the IPO (dummy variable), and lottery rat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underpricing significantly (95% significant level) correlates with EPS, firm's size, and lottery rate.
7

我國新上市股票價格行為與長期績效之研究 / THE POST-LISTING RETURN PERFORMANCE OF UNSEASONED ISSUES OF COMMON STOCK IN TAIWAN

徐瑋霙, Hsu, We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股市自民國76年起,由於經濟情勢變遷,全面電腦化搓合交易,人氣與資金之大量投入,使得股市蓬勃發展;新上市股票遂成為廣受研究之課題.本研究係探討我國新上市股票上市後之股價行為及其長期績效之觀察.本研究採橫斷面設計,探討新上市股票是否有超額報酬之存在;且進一步研究可解釋超額報酬之因素.以民國76年至84年9月底共195家新上市股票為研究對象,採用敘述性統計,兩樣本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進行測試.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我國新上市股票在上市後,自第一個交易日起即具有超額報酬,且報酬快速上升,在第一百個交易日時為最高,之後緩步下滑.但直至第五百個交易日止,仍有超額報酬之存在. 2.我國新上市股票之股價行為,會受上市年度景氣之影響.股市愈熱絡,於當年度上市之股票,其超額報酬就愈大. 3.新上市公司之規模大小與其上市的股票之超額報酬間,為反向之關係. 4.在中長期下,新上市股票之承銷商為前三大承銷商者,超額報酬較低;為非前三大承銷商者,其超額報酬較高. 5.新上市公司是否為前六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對新上市股票之價格行為並無顯著之影響. 6.中籤率之高低與新上市股票之超額報酬間,有顯著之負向關係. 7.新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持續性之預測為較佳之訊息,則超額報酬較高;反之亦然. 8.新上市公司之產業類別與超額報酬間,並未存在顯著之關連性.

Page generated in 0.02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