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日文補文標識中「NO」和「KOTO」的區別使用:從命題的「特定性」之觀點 / The proper use of NO / KOTO complementizer and specificity restriction

本論文旨在研究日文補文標識「NO」和「KOTO」的區別使用。研究方法是從補文句命題與主要句命題做為切入點,以文中的「時態」(Aspect)、「論元構造」(Predicate Argument Structure)以及「語彙概念構造」(LCS)等論點,針對其命題的時態特定性(specificity)以及經驗者(Experiencer)的特定性,比較「NO」二重構文和「KOTO」二重構文的差異。

  本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簡述以往針對補文標識研究之不足,以及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為本論文正論部分,共五章。第一章旨在定義補文標識「NO」和「KOTO」的特徵,並且針對本論文之觀點「特定性」作文獻探討以及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在第二章裡頭,以第一組動詞謂語群為研究對象,從其補文句命題的「時態的特定性」進行探討。研究發現,「NO」的場合,補文句的時態特定性較高,「KOTO」的場合則較低。在第三章裡頭,以第二組動詞謂語群為研究對象,此群組其補文句皆是「在未來所發生的事態」,為第二章的延伸論述。在第四章裡,針對表示情意的形容詞與動詞謂語群,其「NO」和「KOTO」的區別使用進行探討。研究發現,「NO」的場合,主要句的經驗者之特定性較高,「KOTO」的場合則較低。第五章的研究對象為形容詞謂語群。此章是利用第二到四章所導出的規則,探討「NO」和「KOTO」的區別使用。第三部分則為結論。

  在過去的研究裡頭,僅以「具體」「現實感」來定位「NO」補文句的使用。「KOTO」補文句的使用則是以「抽象」「概念」來解釋。本論文則更進一步探討補文句與主要句之中,其時態的特定性以及經驗者的特定性,以此導出「NO」二重構文的「一次性」「個別性」以及「KOTO」二重構文的「超時性」「普遍性」的本質。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75560081
Creators江俊賢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日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