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

臺灣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資源,在西方勢力東來的時代中,自蒼茫的西太平洋升起,走入中國近代紛爭的歷史,也隨之走入了列強爭奪海洋控制權以及經濟權的殖民史。這樣命定的歷史及文學身世,是整個清代臺灣文學的底蘊,而漢文學與海洋空間的遇合,則是那個時代的文學中最引人入勝的景致。
當一個大陸民族與海洋空間相遇時,作者們(或說以漢文化為主的文人官吏)在具體地與海洋逐步接觸的過程中,如何去經驗海洋、書寫海洋?作者們又是透過怎樣的文化機制去認識海洋、經營海洋?這是本論文的主要問題意識。循著這個問題意識出發,分別從政治的海洋、危險的海洋以及美感的海洋等三個不同性質切入,試圖描繪出清代台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風景。以下是各章摘要: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問題意識、以及對目前的相關研究成果所作的梳理,並介紹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大綱等。
第二章「遠近之間──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對於海洋空間的距離感」,在漫長的歷史之流中,臺灣雖隔著臺灣海峽與東亞大陸比鄰,自古為原住民族之樂土,直至西方勢力東來與漢人向海洋逐漸擴張之後,始成為各方政治勢力競逐的場域。而本章所要探討的主旨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距離感變化的兩個要素︰「關注度」與「易達度」切入,探討在列強勢力的進逼過程中「海洋空間」產生了怎樣的「距離感的變化」。
第三章為「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相對於漢人所習於生活的陸地空間而言,「海洋空間」涵藏著無數危險因子,然而,有別於其他朝代,清代社會因為政治經濟等因素,造成文人官僚頻繁往來於臺海之間,因而也發生許多令作者們印象深刻的遭難經驗,而對於這些特殊遭難經驗的記述與描寫,則成為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書寫海洋空間的一個重要主題。本章所要探討的中心問題是︰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關於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呈現出怎樣的特質?如何再現?作者們如何去回應這個特殊的經驗。
第四章為「臺灣八景詩中的海洋景觀」。本章進一步歸納與分析,這些記遊文學的作者們如何透過對於海洋空間的「美感觀照」,在文學語境中去收攏安頓原本陌生的海洋景觀,並從其所呈現出來的「美感圖式」中,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第五章「結論」中,則統整前面對於海洋空間的距離感、災難書寫以及美感圖式等三個面相,並進一步指出對於海洋空間的書寫可能。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022
Creators陳佳妏, Chen, Chia-W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