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社交經營還是形象塑造?東莞台商公關支出研究 / Socializing or image shaping? A cost study of public relations of Taiwanese corporation in dongguan

走過三十載的改革開放,中國確立走向市場化道路,「中國製造」為世界經濟帶來低廉產品價格,成就中國「世界工廠」之名。東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站,享有經濟政策優惠的保護傘,地方官員握有大權引領經濟發展與市場同軌並行,緊密政企網絡關係造就經濟奇蹟,「關係政治學」成為企業前進大陸必備的生存法則。然而隨著中國加入WTO後,逐步展開制度化建設,同時提出新勞動法、肅貪、稅制改革回應社會要求。地方轉型聲浪與之呼應,廣東省委書記汪洋2008年展現「騰籠換鳥」之決心要帶領廣東重返風華。

立基上述制度環境的變化,本文的問題乃為浮現,東莞的「政企關係」是否有其轉化?為了解答此問題,本研究以廣東省東莞市作為研究區域,並以台商公關模式切入,深入田野進行觀察。本研究認為透過對台商企業公關模式的變化進行觀察,能夠掌握其政企關係之質變,以三種面向切入 - 企業公關對象、企業公關目的、企業公關型式進行往昔比較。

本研究發現,隨著外在制度環境變遷,企業公關模式與往昔出現差異。首先,企業公關對象的優先順序不再以地方官員為優先,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則被企業納入,與地方官員保持「有限關係」。其次,企業公關目的從過去滿足企業利益為主到如今希望能夠提高企業形象為考量。而公關型式也從以利益交換轉變為配合政策、作政績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為主的方式。本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層面的轉變,更導引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正在各個企業中蔓延,呼應市場潮流趨勢。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260007
Creators呂政泰, Lu, Cheng Ta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