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正式契約與關係治理的替代與互補--長期照顧居家服務委託關係之研究 /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ting Out an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 in contracting management: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Long-Term Care Service System in Taiwan

【研究動機與目的】「公私協力」已成為當代政府運作與學術研究風潮,然協力研究實際上忽略一重要議題,即公私部門管理者對於協力究竟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由於態度會決定人的行為模式,對於在制度與組織層面提出各項能左右協力成效的要件,但也不能忽略運用這些遊戲規則的卻是代表組織的公私部門管理者。再者,對於公私協力的研究多採單一經濟途徑,較缺乏整全跨學科領域的實證模型。基於上述,本研究主要分從公私部門管理者角度,建構融合經濟與社會-心理的理論途徑,探究公私部門管理者在契約管理上的態度意向「為何」與「如何」對協力行為產生影響(正式契約與關係治理)。並以目前公私協力中最具爭議且重要的長期照顧制度做為研究個案。
【研究設計】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有二,其一,探討現階段長期照顧制度中,公私部門管理者對於委託代理的預期、協調運作機制以及對於績效的看法。這個部份將透過質化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其二,藉由結構方程模式循證公私部門管理者對於委託代理的態度,及此態度如何影響管理者的契約管理行為(正式契約與關係治理),及此行為如何影響協力成效。而本研究實證模型將整合經濟與社會心理途徑,希冀涵容跨學科及實務現象。
【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貢獻在於以公私部門管理者為分析單位,建構融合經濟與社會途徑的公私協力成效模式。同時以質量化方式驗證協力成效理論模式與實務間的契合度。主要研究發現如下:1、官僚體制在面對行政變革時會產生心態與行為上的不一致性;2、公部門希冀透過正式契約作為契約運作機制;然私部門則較偏向於關係治理機制;3、影響契約研擬因素中以社會心理因素較重要於經濟因素的影響;4、從質量化資料驗證正式契約與關係治理是互補關係而非抵換關係;5、居家服務委外呈現公私部門雙方的資源互賴,在互動中也透過社會交換行為以維繫互賴關係的穩定。針對以上發現,在未來實務建議上,可透過組際信任的培植,來厚植公私協力的理想治理情境;建議將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定位為正式機關而非臨時的任務編組;透過組織文化的潛移默化調整官僚體對於去人性化的本質,而從重視正式契約轉向關係治理的培植;為求關係治理機制的培育與應用,契約規範應跳脫交易成本的假定。在未來研究上,建議以時間遞移為主軸,縱貫式解構協力的動態過程;官僚體制中的組織文化,對於協力本質與行為的影響將是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256505
Creators王千文, Wang, Chian W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