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血壓胺在記憶上所扮演的角色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血壓胺在記憶上是扮演抑制或促進的角色,由於腦中的血壓
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含量分佈在背縫核(B 7)和腹縫核(B 8),而投射到前腦,
背縫核大部份投射到紋狀體,腹縫核大部份投射到海馬迴,兩者在功能上有很多不一
樣的地方。因此,本實驗目的,在於分別破壞紋狀體、海馬迴和前腦中血壓胺的含量
,來探討血壓胺在記憶上所扮演的角色。
二、研究方法
(一)實驗動物
實驗動物為90隻雄性大白鼠。
(二)實驗程序
首先分成三個實驗進行,分別手術前腦、紋狀體、海馬迴三個區域。手術十天後,開
始進行實驗,分別給予電擊訓練後,馬上注射藥物至手術的區域,以破壞血壓胺的含
量,四十八小時後,測試大白鼠對於電擊的記憶,測試完畢之後,馬上將大白鼠犧牲
掉,分別取前腦、紋狀體、海馬迴、背縮核以及腹縫核的組織,以作組織化學分析。
(三)統計分析
(1)有關記憶的行為反應,以無母數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2)有關腦部血壓胺含量的分析,以單因子變異量的模式進行分析。
(四)預期實驗結果
(1)行為分析
破壞血壓胺組的大白鼠,其記憶行為反應較未破壞組的大白鼠差。
(2)組織化學分析
血壓胺的含量:背縫核較腹縫核多。未被破壞組較破壞組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534
Creators陳美如, CHEN, MEI-R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