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康有為的民主觀:試以《大同書》為論

過去對於《大同書》的解釋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將《大同書》視為近代中國經典的「烏托邦」文集,視為是康有為脫離現實、充滿幻想的文集,並不具有實踐性。二是將《大同書》視為是康有為欺騙大眾,阻礙革命的退縮表現,是一本為政治目的服務的書籍。中國在鴉片戰爭後,門戶洞開,快速地與西方文化交流。中國雖然經歷了辛亥革命,快速地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中華民國。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邁入西方民主之途,反而形成了共產中國。民主發展在中國一直受到阻礙,中國人至今也仍為真正了解民主意義;到底中國社會缺乏了民主發展的哪些條件,導致中國人無法遽行民主。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詳細地寫出他所目見的社會問題,他突破國界的侷限性,以世界化的角度試圖解決問題。對照康有為在實際的政改後,筆者發現他的民主理念與《大同書》所採的宗旨、步驟有其一致性。因此,筆者以為《大同書》並非是康有為空想之作;相反地,是康有為最深層的改革藍圖。《大同書》的意義在於,他表現出康有為對於後世發展的真知灼見,也表現出康有為融合中西思想的獨特性。
從《大同書》中可以發現中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侷限性以及問題所在,康有為不單只是指出問題,他更以實際且具實現性的方法,指出該如何解決。《大同書》是一本極為理想化的書籍,卻也是一本極具爭議性的書籍。多位學者均指出《大同書》影響毛澤東很深,也影響了日後毛澤東對於人民公社的理念和設計。這樣一本重要的書籍,當然不能只將它視為是空想之書,要了解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大同書》是不可忽略的。《大同書》可引領我們看到中國社會的問題,也可更進一步了解康有為對於民主的解釋,以及他的政治理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153005
Creators許淑雯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