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民意與外交政策-以越戰期間(1954-1973年)『世界報』反映之大眾意見與美法雙邊外交關係為例 /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study of the french public opinion reflected by le monde and France-United States bilateral relations

過往對民意對外交政策的研究多聚焦於美國案例,而以「美國國內政治民意制衡機制」如國會為重要機制。本研究即試以世界報所反映的法國媒體民意與越戰期間法國與美國雙邊關係之互動為例,探討法國民意與外交政策關係之特徵。

以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研究越南戰爭六個時期( 「法越奠邊府戰役」、「甘迺迪總統軍事介入越戰」、「東京灣決議案」、「春節攻勢」、「尼克森宣言」及「巴黎協議後至美國撤兵越南」)的相關文獻與法國世界報(Le Monde)文本,最後發展出法國的民意與外交決策過程簡圖如下。並由奠邊府戰役時期世界報輿論與法國外交政策、美國其中外交政策態度轉折過程,取得此時期世界報輿論意見獨立於法國對美國外交路線之例證。

圖中線條粗細代表影響力大小:行政部門對媒體、精英與大眾意見有強大影響力,而媒體的新聞框架與評論擁有第二大影響政府外交決策之作用,甚至可能還大於其他精英如國會議員對法國行政當局的影響。

另外,透過比較上述六時期世界報新聞評論與特稿內容分析,得出法國媒體民意對美國越戰作為之認知變化,此對美國行為認知與歸因的歷時性研究發現奠邊府戰役時期對美國正面認知以「求助」為主動機,而戰況慘烈如1968年春節攻勢之際,對美國越戰認知出現大量「同理心(25%)」成分。負面認知包含大量「不理性」與「好戰」,與「霸權自利」相關的負面認知則相對較小。同時,單一政策與個別領導人如詹森與尼克森任期分野也與法國民意對美國越戰作為之「不理性」認知比例差異相呼應。

關鍵字:法美雙邊關係、越南戰爭、民意、外交政策、媒體、世界報、認知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253020
Creators曾雅玲, Tseng, Yal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