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葉榮鐘與台灣民族運動(1900-1947)

本論文所要採用的研究途徑是歷史學上傳統的史料分析的方法,亦即要對葉榮鐘所保存的大量原始一手史料加以分析研究,並且要採用在問題意識中提及的台灣民族運動的理論分析與社會科學上的一些概念,對葉榮鐘在台灣民族運動史上的角色給予適當的評價。
從筆者的研究途徑出發,本論文將從兩個角度加以分析,一個是要探討葉榮鐘在台灣的民族運動上,所實際參與的政治活動有那些,或者可稱之為葉榮鐘的政治運動論;另外一個角度是要從葉榮鐘的思想內涵出發,其思想包括了文學思想與民族意識的思想,因此筆者姑且稱之為葉榮鐘的思想文學論。將葉榮鐘政治運動的實踐與其思想內涵分開,是為了討論的方便,並不代表兩者之間並無相互的聯繫,事實上有可能是政治運動的參與影響其思想,也有可能是其思想影響了其政治運動的實踐,筆者將儘量在各別探討時予以適當的交代。
在上述的兩角度之外,筆者對於葉榮鐘早年的生活與際遇也將有所交代,以探討其早年在台灣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對其政治運動與思想內涵的影響。而在二次戰後到二、二八事件之間,葉榮鐘所參與的政治活動有那些,以及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的做為,對葉榮鐘產生那些影響,也是筆者要探討的重點。
從筆者的研究途徑及分析的角度,筆者從第二章開始欲以如下的架構探討對葉榮鐘在台灣民族運動史中的角色。
第二章是鹿津少年、風雲際會-早年的生活與際遇。第一節早年的生活及教育,是要探討傳統漢文化及日本殖民統治者強加於台灣的日本文化,這雙重文化對早年的葉榮鐘所產生的影響。第二節初出洞門,是要探討葉榮鐘自述的一些特殊際遇對他的影響,包括與日本人交往的經驗,以及當時林獻堂的秘書施家本對他的指導等。第三節第一次赴日留學,將探討葉榮鐘接受林獻堂資助赴日留學的過程,在日本的生活經驗以及開始加入台灣民族運動的經過。
第三章是杖履追隨、從事民運-台灣民族運動的參與,亦即葉榮鐘的政治運動論。第一節將探討葉榮鐘以林獻堂秘書的身份,在台灣議會設置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及台灣民眾黨等團體中扮演的角色。第二節是要探討葉榮鐘以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書記長的身份,參與台灣地方自治聯盟一些活動的過程,以及他對台灣地方自治的想法等等。第三節是要探討葉榮鐘在一九三○年以後,由於日本殖民統治者加緊統治,及台灣民族運動中內部的鬥爭,使得右派民族運動人士在逐漸失去運動的組織及團體之後,為尋求活動的機關,而與日本人合作成立的東亞共榮協會,其本質是否在翼贊日本右派的帝國主義,抑或另有解釋。
第四章是鐵筆硬論、抵抗強權-民族意識的思想,亦即葉榮鐘的思想文學論。第一節將從葉榮鐘的行為及相關的著作中,探討葉榮鐘漢民族的思想。第二節將分析葉榮鐘反日本帝國主義的言論,並將其反日本帝國主義的思想與第三章結合起來思考,以探究其從事民族運動的路線。第三節則是要分析葉榮鐘在新文學運動中的主張,這當中包括純文學的主張與理論,以及當中所反應的與民族運動有關的思想。
第五章是忍辱包羞、今朝悽然-台灣光復初期的活動。第一節是要探討葉榮鐘在二次戰後,為迎接心目中原本同是屬於漢民族的國民政府,所從事歡迎活動的動機與心態,而其活動主要是透過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及台灣光復致團兩個團體來實現。第二節是要透過葉榮鐘為林獻堂及相關團體,為協助國民政府重建台灣所起草原始文件的建言,以及其參與的相關行動,來探討葉榮鐘對當時政治情勢的觀察及想法。
第六章則是結論,筆者將應用一些已有的台灣民族運動的理論分析,及一些社會科學的概念,來總體評價葉榮鐘在台灣民族運動中的路線及其認同問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678
Creators戴振豐, Tai, Chen-Fe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