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北市焚化廠選址及影響之研究

公共設施的設置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及民眾所關心的土地使用課題,只是過去所關心的焦點在於寧適設施的設置,例如公園、文化中心等。而近來由於公共設施中有所謂的鄰避設施,其具有令附近居民不悅的特性因而產生設置上的難題,受到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例如發電廠、焚化爐等。因此,如何妥善設置這類容易遭到居民反對的公共設施,便轉變為近代公共設施設置的焦點。

當學者以區位理論推估台北市焚化爐初步設置地點探討時發現,若以最小運輸成本代表效率、最多使用者代表公平,焚化爐的設置地點將與今天大不相同。本文就台北市人口、所得、土地、產業經濟四大部分進行分析及檢定,發現人口密度、家庭收入、地價、土地利用情形及農業人口為我國焚化廠選址時相關顯著因子,而代表社會地位的教育程度因子卻未為顯著。若以焚化廠設置後對當地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來看,大致上表現在地價、人口密度、土地使用情形及代表產業經濟的農業人口比例及工商業場所單位數方面。

對當地民眾而言必然會視為導致破壞社區環境的重要殺手焚化爐,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房地產的價格滑落大部分和更廣大的市場變動有關,在某些情況甚至由於設施維護及重建而對當地產生正面的波及效果,反而讓該社區的房地產價格上揚。為了辯證上述兩者間的認知落差,本文以人口及地價資料進行細部個別性比較分析,焚化廠選址雖是選擇人口密度低的地區,但焚化廠設置後當地人口成長率卻未見消退,反而高於全區及全台北市成長率。而在地價部分,雖然與平均地價相較,焚化廠選址時確實考量較低地價的地區,但卻並未如民眾的鄰避情結所想像,鄰近地區地價從此一蹶不振、反而呈現穩定成長的情形,可以見得整體性的景氣波動及焚化廠周圍建設帶動才是型塑該區地價的主因。

結論上,建議透過回饋、社會心裡及衝突管理三方面改善焚化廠帶來的鄰避效果。首先,關於回饋方面:1.透過環境影響因子的劃定對不同地區做不同考量,而非一致性的標準以提高效率;2.回饋的分配應以距離焚化廠廠址之實際公里數作為劃分,以免稀釋回饋比例;3.回饋的方式除了搭配興建迎毗設施外,更應強化國外學者所提出的「經濟誘因」以提升焚化廠所在地區整體生活品質;4.回饋設施配置項目應考量地方實際需求及居民偏好,避免制式化及流於浪費。其次,關於社會心裡方面:透過廣泛的公開討論、教育與宣導增加居民對鄰避設施的熟悉程度;此外,由社區取向的需求考慮在協商過程中也顯示使之更有效率且必須的。最後,關於衝突管理方面:事前完善的規劃與設計、事後嚴密的監控與適當的營運管理,都是能夠提升成功設置機率的重要關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257021
Creators梁顥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