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高科技產業分析架構之建立-以無線通訊服務為例

由於高科技產業的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生命週期短暫、環境變化劇烈以及競爭者的加入等,都使得企業經營者必需重新思考及尋找經營策略以建立優勢來源。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其一為根據文獻回顧的理論基礎,並配合實務界實際的運作方式,建立一套完整具有實用性之高科技產業分析架構;其二為運用所建立之分析架構進行實證分析,找出產業之關鍵成功因素;其三為探討國內無線通訊服務政策、產業發展現況以及分析廠商所會面臨的機會與威脅;其四為試圖透過分析架構的應用搜集與趨勢預測,以擬定企業未來的競爭策略與建議政府對產業政策的制訂走向。
本研究建立之高科技產業分析的架構,主要透過無線通訊服務產業的驗證,對其分析構面進行實務上的修正,以彌補觀念性架構建立上的缺失與不足。就觀念性架構上,有以下三項重點。(1)整合性觀念性架構透過實證分析驗證結果發現,不僅符合理論基礎,且在實際的運作方式具有適切性。(2)無線通訊服務的關鍵成功因素可歸納如下:政策法令的配合、關鍵性技術的掌握、規模經濟、競爭性價格和加值性服務等。(3) 有關無線通訊服務產業之競爭態勢,現有競爭者方面,目前成長有限的市場將由競爭激烈的價格戰逐漸轉變為產業集中整合,併購與策略聯盟將會是常態;潛在進入者方面,由於電信自由化的潮流與國內極欲加入WTO的情況之下,提高了國外廠商或是國內異業利用收購、合併的方式進入台灣無線通訊服務產業的機會;消費者追求低價化及多樣化的服務需求、企業用戶的專案採購以及大型通路零售業者的談判能力,都會形成強大的購買議價力量;供應商方面,新廠商(基礎架構供應商、網路設備以及終端設備製造商等)加入市場、晶片單一化、手機產量過多以及價格不斷下滑,勢必導致供應廠商的議價空間被壓縮;替代品威脅方面,固然有線通訊可以彌補無線通訊的缺點,如通話品質欠佳、易受電波干擾、易遭竊聽與頻段受限等但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革新,勢必會克服這些缺點,而替代品的威脅也會隨之減弱。
由於本研究是採屬質分析法中之架構建立法作為本研究主題之研究方法,因此在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下,有其定性研究上之限制;此外本研究所探討之無線通訊服務產業涵蓋的範圍廣泛,再加上產業營運模糊化的趨勢,對於所分析的個案是否足以代表產業的狀況,易產生個案代表性上的限制;由於本研究僅在於一般性架構的建立,會造成探討主體深入性的限制。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研究限制,對後本研究提出三點建議,以提供業者與後續研究者,未來的研究與探討的方向。其一為探討更多的其它相關的高科技產業類型,以驗證此觀念性架構之整體適用性;其二為本研究的觀念性架構是適用於一般高科技產業分析,對於具有不同特性產品的高科技產業,可以依據產業創新與產品本身的技術發展狀況作修正,用以發展出具專屬性的產業分析架構,其三為由於無線通訊產業的範圍非常廣泛,本研究僅針對無線通訊服務產業作分析的驗證,未來建議對無線通訊設備製造產業作一整體性的分析,並可以試著比較兩者之間結果的差異性,以作為架構之修正依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429
Creators楊玉玲, Yang, Yu-L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