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上市公司現金增資前財務預測與盈餘管理之關連性

本研究主要由法規面引伸出研究之動機。在1.「公開發行公司財務預測公開體系實施要點」第十八點中規定,當編制財務預測所依據之關鍵因素或基本假設發生變動,致稅前損益金額變動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影響金額達新台幣三千萬元及實收資本額之千分之五者,需更新財務預測。2.「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第十二條中規定,在申請年度(公開發行公司增資發行新股或募集發行公司債等)及前二年度因公開之財務預測經證期會糾正達兩次,或任一年度更正(新)財務預測超過二次者,必須採申請核准制(不適用申報生效制)。加上台灣證券市場之特徵為所有權與經營權未有效分離、散戶比重大、內線交易未有效規範,及實徵性會計理論中契約成本及監督成本之存在,推論出公司在現金增資前可能產生盈餘管理或操縱損益的動機來維持財務預測準確性,以順利通過現金增資案。亦即本研究之目的是為了驗證上市公司在現金增資前,發佈財務預測次數多寡是否會影響其是否從事盈餘管理,及進一步找出公司傾向以何種工具做為盈餘操縱之標的,並欲以驗證之結果提供投資大眾在閱讀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資訊時參考的依據,以解決資本市場中存在之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並且希望可以提供主管單位在制訂法規時的依據。
本研究以DeAngelo模式及Friedlan模式對可裁決性應計項目做定義,並以一般變數變動率的計算方法對其他細項變數做定義,以進一步驗證現金增資前發佈不同財測次數之公司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營業外損益項目、非常損益項目之變動上是否具有顯著的不同,以判別發佈財測與否與發佈財測次數多寡是否會影響公司作盈餘操縱,並且進一步判別其盈餘操縱之標的為何。
實證結果顯示,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營業外損益項目變動率方面,財測次數不同之公司之變動率的確顯著不同,且在「無財測之公司」及「有財測之公司」之間其越顯著,顯示公司的確有盈餘操縱之現象,且又以營業外損益項目中之處分固定投資損益項目為主。
另外,驗證結果顯示,欲現金增資之公司其較不會利用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及非常損益項目做為盈餘管理的標的。
而由本研究實證之結果,上市公司現金增資前,財務預測次數越多之公司的確存在盈餘管理之動作,因此財務預測只是成為這些公司透過盈餘管理而維持的數字,失去主管機關立法的美意。因此財務預測資訊應以何種方式及由誰來提供,才能達到最佳之資訊揭露方式,值得深思及進一步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方式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財務預測之相關文獻探討 13
第二節 盈餘管理之相關文獻探討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名詞解釋與相關法令 24
第二節 觀念性架構 29
第三節 研究假說 31
第四節 變數定義與衡量 36
第五節 研究期間、樣本選取與資料收集 42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49
第一節 驗證財務預測變動幅度與財務預測次數間之關連性 49
第二節 常態分配之檢定 51
第三節 可裁決性應計項目之實證 51
第四節 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之實證 53
第五節 營業外損益項目之實證 56
第六節 非常項目之實證 59
第七節 實證結果彙總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結論 7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523
Creators謝敏祺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