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高科技產業群聚現象與共生關係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AND MUTUALISM RELATIONSHIPS

1980年代以降,「產業群聚現象」為各國在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歷程中,極重要的趨勢與特色,美國的矽谷模式可謂其濫觴並成為仿效的成功典範。透過在特定的地理區域中,結合產業界(私人部門)、學術機構、研究機構、中央與地方政府(公共部門),建構有利於高科技產業長期發展與繁榮地區經濟的「科學城」。
  產業群聚的優勢在於群居成員可分攤基礎建設成本、共享所需的生存資源;更易因地理上的便利性,形成上下游或關聯性產業的合作網路,使產品、技術、資訊與情感的交流更密切,演化為利害與共、共存共榮的「命運共同體」。本研究以產業環境、研究環境與居住環境所組成的共生環境作為形成高科技產業群聚的中心假設,採用組織生態學、資源依賴與合作網路的觀點,以「環境資源共享」與「產業網路互補」為經緯,剖析不同群聚的共生型態與綜效利益,釐清不同的產業特性對群聚利益的呼應,與對整體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共生環境資源的多寡,決定高科技產業群聚的形成與長期發展。產業環境的優勢反映在生產效率與利益的增強,研究環境的優勢反映在技術與研發實力的提昇,居住環境的優勢有助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而高科技產業專業分工明顯、產品生命週期短、時效性要求高的產業特性,使得合作廠商需要頻繁的溝通與協調,而這些工作卻必須透過面對面的互動才能達成,這也是形成高科技產業群聚的主因。
  產業群聚的利益在於地理上的接近性,使群聚成員共享生存環境資源,便於建構合作網路關係。「環境資源共享之經濟性」與「產業網路合作之互補性」兩構面,決定高科技產業群聚的共生綜效利益。共生綜效利益高低,會決定群聚的長期發展與演化。共生綜效利益越高,則產業群聚會趨於成長、擴張;反之,將逐漸萎縮、解散。而合作機制的建立,是提高群聚共生綜效的關鍵。合作網路體系中的核心廠商,則負有建立合作機制的責任,政府(公共部門)也可主導合作機制的建立。
  不同的高科技產業特性,搭配「適合的」共生綜效利益,可提高產業與企業的競爭力。環境依賴程度高的產業特性,對環境資源共享之經濟性的需求就會較高;專業分工程度高的產業特性,對產業網路合作之互補性的需求就會較高。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655
Creators鄭恩仁, Jeng, En-R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