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出口與台灣經濟發展

本文旨在研究出口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共分六章,玆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
台灣地小人多、資源貧乏,最近十餘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出口也迅速成長,二者究有何種關係?出口對台灣經濟發展有何貢獻?出口迅速成長之原因何在?台灣經濟對出口依賴程度近來已達40%以上,出口是否值得再加鼓勵?本文之作即旨在試圖對這些問題提供答案。
第二章出口與經濟成長理論
為了廣泛了解出口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本文提出五個出口與經濟成長有關之理論,即重商主義貿易理論、貿易悲觀理論、出口輔助經濟成長理論、出口領導經濟成長理論、國內有剩餘出口理論,加以評介。
第三章台灣出口結構之變動
一、台灣出口成長可分為二個階段,1961年以前為出口輔助經濟成長階段,在這一階段,出口正如其他許多因素,促進台灣經濟發展;1961年以後為出口領導經濟成長階段,在這一階段,出口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即由出口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特別在1966年以後更加明顯。
二、出口結構:台灣早期出口以農產品與農產加工品為主。1961年以後工業品出口才佔總出口40%以上,迄1966年工業品出口比重增為50%,1972年此項比重復增至82.9%。就製造品出口結構而言,1961年以前食品製造業之出口在製造業出口中所佔之比重最高,之後逐漸下降。代之而起的是紡織業與電器工業,1972年紡織與針織、服飾品業之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為三分之一強。電器工業所佔比重也逐漸增加,迨1972年該業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已增至六分之一。
三、出口地區之變動
台灣早期出口以日本為主要外銷市場。1967年以後,美國成為我國主要外銷市場。由於我國出口主要依賴美、日市場,因此,出口地區集中係數高達40%以上。我國對日本出口依賴雖然逐漸減少。但是日本仍然為我國初級品出口的主要外銷市場,特別是豬肉、香蕉、鳳梨等產品對日出口佔各該項產品出口值的比重高達90%以上,顯示對日本市場嚴重依賴。我國對美國出口依賴度逐漸增加,特別是最近幾年皆佔我國總出口40%。我國對美出口以製造品為主,其中主要對美出口品為電器類、紡織品、金屬製品、夾板、塑膠製品等,這些產品輸美皆佔各該產品出口總值50%以上。由於我國出口對美國依賴太大,因此,美國經濟變動,對我國經濟影響甚大,這種集中少數國家出口之貿易型態。本身並不太健全。另外,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比重雖然逐漸增加,直到1972年才僅佔其總進口值2.33%。美國從我國進口產品中佔該國進口比重較大的產品為木製品、衣著類、靴鞋、電器機械等,但皆未超過各該項產品總進口值的20%。香港、加拿大、西德、星加坡、泰國、韓國、越南等是台灣次要外銷市場。
第四章出口對台灣經濟之貢獻
一、出口對國民所得直接效果:出口的附加價值為GNP的一部份,前者的增加隱含後者的增加,台灣主要製造業出口品附加價值約佔這些產品國內生產的四分之一。大致上而言,農產品附加價值較高,製造業中以水泥業、玻璃及其製品、味精、木竹籐製品之附加價值較高。
二、出口的波及效果指國內各業對出口引起的直間接向後聯鎖效果所創造的產值與國民所得。1964年出口值為18,738,485千元,由出口所創造出來的產值為30,866,583千元(包括出口本身價值);1966年出口值為28,361,140千元,由出口所創造出來的產值為47,944,659千元(包括出口本身價值);1969年出口值為54,545,817千元,由出口所創造出來的產值為94,026,200千元(包括出口本身價值)。換言之,出口一元透過國內關聯產業之波及效果,促使國內生產增加,在1964年為1.6472元,1966年為1.6905元,1969年增為1.7328元。出口波及效果直間接引起產值的增加佔國內產值的比重,在1964年為16.77%,1966年為21.26%,1969年為26.24%,顯示出口波及效果對國內生產的貢獻逐漸增大。
三、由於出口逐漸增加,因此,出口賺取之外匯逐漸成為進口外匯主要來源,而我國進口結構,以農工原料與資本設備為主(約佔90%),由於原料、機器設備的進口、提高國內生產能力、且增加就業機會。
四、出口對增加就業效果可分為短期效果與長期效果二種,短期效果又可分j直接效果、k聯鎖效果、l乘數效果、m外匯效果。由於出口增加因而直間接促使就業的增加。出口就業效果對總就業之貢獻1961年為10.85%,1964年為12.89%,1966年為16.98%,1969年不包括乘數效果為19.56%,包括乘數效果為23.40%。
第五章台灣出口政策對出口之影響
一、政府從1951年開始實施外銷退稅,最初僅限於小數特殊產品,退稅項目亦僅限於進口關稅,後來逐漸擴大,各種產品出口,皆可享受退稅,退稅項目亦逐漸增加,現在退稅項目,除關稅外,還包括港口捐、貨物稅,屠宰稅。歷年來退稅金額逐漸增加,1973年度高達164億元。外銷退稅佔全國賦稅收入比重,1973年度達27.62%,表示全國賦稅收入有四分之一被用於鼓勵出口,這個數字應屬偏低,因未包括租稅減免。外銷退稅佔總出口比重,1970年佔17.53%,換言之,平均出口一元,政府就要貼補0.1753元,事實上,政府的貼補還不止於此,還有其他稅損減免未包括在內。
二、獎勵投資條例中有關租稅減免,也多半與獎勵出口有關,如營業稅之減免限以外銷業務有關之廠商才能享受。營利事業所得稅之減免限於符合獎勵項目及標準之生產事業才能享受,而符合獎勵類目及標準之生產事業,其外銷比重必須達到一定標準。國外書立之各種憑證免納印花稅,外銷交易所開之發票,按金額千分之一課征(其他按千分之四課征),這些獎勵都是以外銷為對象。
三、保稅工廠之設置,使通關手續簡化,免除退稅繁雜作業,故無論海關或廠商皆感便利,因此,自1969年創設以來,保稅工廠迅速增加,出口也隨著迅速成長,1973年度保稅工廠出口已達214億元。
四、政府於1966年正式成立加工出口區,最初僅有高雄加工出口區,由於國內外廠商前往該區投資者極為踴躍,設廠容量於1967年已達飽和,政府為配合經濟發展需要,再先後增設楠梓加工出口區及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區。加工出口區出口逐年增加,1973年出口增至四億美元,佔總出口十分之一弱,目前凈出口值(出口減進口)約佔出口值的四分之一。
五、外銷貸款利率約為一般貸款利率之半,具有降低成本及便於資金融通之作用,特別是計劃型貸款,有助於出口商安心照針劃拓展外銷,而免於資金短缺之慮。然而,1974年1月底穩定金融方案公佈,取消計劃型外銷貸款及信用緊縮,對廠商資金融通甚為不利。
六、由於政府在租稅方面鼓勵出口,使得外銷利潤大部分皆較內銷為高,因而使得廠商安於現狀,而不願意投資於“投資金額較大,設廠期限較長,獲利金額較遲”之重化工業,結果租稅減免非但不具有轉移資源作用,反而有遲延轉變經濟結構。
第六章結論
綜合本文研究之結果與主要發現,提出一點建議如下:
一、由於出口迅速擴張,而使近年來出口佔GNP比重已高達40%以上。因此國內經濟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變動的影響,為了緩和我國今後可能遭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應該重視國內市場之開拓。
二、我國出口集中於少數國家,如果這些國家經濟變動對我國經濟影響甚大,為防患未然,宜更加積極鼓勵分散出口地區,政府似可考慮於修正獎勵類目及標準時,對外銷限制參照銷售地區之不同而訂定差別標準。或者對某些實際外銷地區,直接加以獎勵。
三、由於出口迅速增加,而促進就業增加,特別某些快速成長之工業,對於技術勞動需要增加迫切,導致結構性就業不足,促使工資上漲。解決之道為加強職業教育使與工業發展配合,積極推動職業訓練,使無一技之長者有工作能力。
四、自1971年開始出現貿易順差(1964年貿易順差是由於國際糖價大漲),其順差金額自1億餘美元增至1973年的6億餘美元,外匯累積增加,但因未能善加利用,故造成貨幣供給增多,助長物價上漲。如能對累積之外匯適當投資於進口資本財及加強公共設施,則一方面可促進經濟更進一步的發展,另方面可緩和對通貨膨脹的壓力。
五、1962年到1972年我國躉售物價較其他國家(除西德、日本外)穩定,促使出口迅速成長。自1973年下半年以來物價急速上漲,造成今年年初廠商報價過高,訂單急速減少,生產萎縮現象。今後為了促進出口,根本之道在於穩定國內物價,以確保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六、政府鼓勵出口措施如外銷退稅、租稅減免等皆規定其達到一定標準者,不論任何行業皆可享受同樣獎勵措施;反之,未能達到標準者,則無法享受獎勵。結果外銷獲利較內銷為高,造成資源錯誤分派,足以延緩經濟結構轉變。針對此項缺點,政府似宣參照各業對國民經濟貢獻之大小,訂定不同的獎勵標準,對所欲鼓勵之重化工業、精密工業,獎勵條件應予特別放寬。
七、晚近許多先進國家紛紛設立輸出保險制度,藉以提高競爭能力,促進輸出。我國從1960年開始試辦輸出保險,由於保險基金缺乏,成效並不顯著。為了加強輸出保險,似可制訂法案送立法機關通過,經由國庫撥款,作為保險基金,以擴大實施輸出保險,減輕風險,俾利外銷業務之擴展。
八、由於我國缺乏大貿易商之銷售網,為了便於產品外銷,因而透過外國商社,很容易受其操縱,且損失鉅額佣金。為了健全我國對外貿易,減少外匯損失,政府應加速鼓勵設立大貿易商,建立本國產品銷售網。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8898
Creators陳寶瑞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