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稅制邊際有效稅率之研究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衡量台灣1956-1997年,各產業間投資的資本使用者成本及邊際有效稅率,並據以分析政府自1960年實施獎勵投資條例三十年,以及1991年開始實施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成效為何。在理論的部份,本研究利用Jorgenson為首之新古典投資理論,並參考其它學者之相關文獻,而得到衡量台灣產業之資本使用者成本及邊際有效稅率公式;在實證部份,盡可能將影響投資之因素融入模型之中,利用模型計算而得到之資本成本為五種固定資產、三種融資方法的加權平均,進而利用資本成本求得各產業之邊際有效稅率。
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可發現,舉債融通的資本成本通常小於另外兩種融通方式的資本成本。而台灣產業之資本成本在1960年代最低,1970年代次之,1980年代最高,至於邊際有效稅率則無明顯趨勢。在製造業方面,獎勵條例實施初期並未大幅降低製造業之資本成本,而是逐步下降,直到獎勵投資條例第三階段加入投資抵減之租稅獎勵措施之後,製造業之資本成本開始有較明顯低於其他產業資本成本的現象。在邊際有效稅率方面,製造業在絕大多數時間都低於整體產業的邊際有效稅率。

目次 Ⅰ
圖次 Ⅲ
表次 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邊際有效稅率之相關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前言 5
第二節 邊際有效稅率的意義 6
第三節 邊際有效稅率與資本形成 11
第四節 小結 18
第三章 衡量邊際有效稅率的模型建立 19
第一節 前言 19
第二節 資本成本的測定 20
第三節 邊際有效稅率之衡量方式 26
第四節 小結 29
第四章 台灣邊際有效稅率實證分析 30
第一節 前言 30
第二節 台灣獎勵投資措施之沿革 30
第三節 台灣資本成本及有效稅率之衡量 39
第四節 獎勵投資政策的誘因程度 45
第五節 小結 55
第五章 結論 57
第一節 結論 57
第二節 本文之限制與擴展 59
參考文獻 60
附錄 64
第三章數學附錄(一) 64
第三章數學附錄(二) 66
第四章附表4.1 1956-1997年各產業資本成本 67
第四節附表4.2 1956-1997年各產業邊際有效稅率 73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485
Creators劉涵秦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