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0
  • 59
  • 1
  • Tagged with
  • 60
  • 60
  • 32
  • 29
  • 25
  • 18
  • 18
  • 17
  • 15
  • 15
  • 15
  • 14
  • 11
  • 10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最適所得稅稅率研究

施富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七一年 J.A. Mirrless發表最適所得稅理論以來,學者對於最適所得稅的理論探討,如雨後春筍,其主要意旨乃在於尋求解決所得稅中公平與效率間衝突的問題,其能於經濟社會之公平與效率相調和下,解出最適稅率,以作為高度累進所得稅率之理論依據。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整理各學者的理論模型,進而探討各模型中所應用之公正觀念,其能有系統地介紹近年所發展之最適所得稅理論與觀念。 於闡述四種經濟公正的理論之後,本文在第三章中介紹利用前兩種公正準則的理論模式,並分別檢討各模型所得出的稅率結果,發現:利用「功利主義公正準則」的勞動模型,其稅率之累進程度不足,可能猶具累退的現象;相反地,利用Rawls之「最不利者之最大利益公正準則」的教育模型,其結果則較具高度累進意義。 然而「教育模型」究竟缺乏數字計算,只能引證Athinson的資料而已,為彌補此一缺陷,並實際瞭解將「最不利者之最大利益準則」參入最適所得稅模型之稅率結果,本文乃於第四章中利用各學者模型中的假設,構成一個簡易的理論模型,計算一個最適稅率,結果為58.6%,此一結果雖與Athinson之計算結果相近(60%),但由於模型中所有之假設多不切實際,且模型中考慮所得分配之主要因素僅為「工作能力」(n)與「工作時間」(y),故本文於第五章中,除了考慮勞動供給與工資率兩要素外,更詳細討論資本存量與政府支出對最適稅率的影響效果,發現在模型中加入資本存量或政府支出等實際因素後,最適所得稅率將因而升高,此說明,在較實際的社會中,最適所得稅稅率將更為提高。 此外,在第五章中利用M. Feldstein模型,將第三章之勞動模型與教育模型所應用之兩個公正觀察,以及第二章中所述之公正理論融合起來,結果仍然表現:依功利主義公正準則而設計之所得稅模型,其稅率較不具累進性,而依Rawls最不利者之最大利益準則而設計之模型,其稅率則較具累進性質。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倘若一國財政政策之主要目標在於所得分配,則於其所得稅制中,以Rawls的準則,作為經濟公正之標準,應屬無誤。
2

我國遺產及贈與稅之有效稅率研究

邱孟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取得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提供之2011年至2014年我國遺產及贈與稅核定資料,利用這份遺產及贈與稅之核定資料,計算出我國此四年遺產稅以及贈與稅之有效稅率。此外因一年內或資料期間內單一贈與人可能存有多次贈與的情況,故本研究另外依照同一贈與人為單位,合併同一贈與人之贈與資料計算其有效稅率,以及依照贈與次數分組計算之贈與稅有效稅率。透過本研究之遺產及贈與稅有效稅率計算及透過分位有效稅率的討論,可以了解到我國遺產及贈與稅,在改為單一稅率10% 後之實際負擔情形。
3

英國加值稅制度改革之評述

謝易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Mirrlees et al. (2011) 針對英國2010年進行加值稅改革時建議英國政府應廢除加值稅現有的零稅率、優惠稅率及免稅,改採單一稅率加值稅 (uniform rate VAT),並引進配套全面補償較不富裕者,可惜最後未獲英國政府採行。Mirrlees et al. (2011) 將建議論點彙整在合著Tax by Design書中章節之第6章、第7章及第9章,本研究即針對此3章論點摘述並評述。 Mirrlees et al. (2011) 在收集相關資訊及檢討分析英國加值稅制度情形,提出英國加值稅稅率結構調整及相關配套措施的論點,得到四點結論: 一、加值稅課稅結構應符合生產效率主張,即採行單一標準稅率,以避免不同稅率課稅影響貨物的價格。二、為了簡化稅政,應全面廢除英國加值稅差別稅率。三、加值稅除了採行單一標準稅率外,還要搭配直接稅減免並提高福利給付補償方案,以矯正加值稅累退性。四、歐盟內建構逆向課稅、單一中間稅率、結算中心機制、發展電子支付系統及廢除貨物出口適用零稅率退稅制度,以防堵集團利用出口零稅率冒退稅之詐欺行為。 本文對Mirrlees et al. (2011) 上述論點評述如下:一、差別稅率是因公平等考量而制定的,但實務上租稅制度無法達到全面生產效率的主張,因此支持廢除英國國內貨物零稅率及優惠稅率,改採單一標準稅率,但不可廢除免稅制度。二、支持直接稅減免並提高福利給付補償方案,比採加值稅優惠稅率更能有效的促進公平。三、為了有效減少出口零稅率冒退稅之詐欺行為,贊同英國逆向課稅制度及發展電子支付系統,但考量跨國間複雜的租稅制度及徵收管理問題,若要建立歐盟國家單一中間稅率制度、結算中心機制及廢除出口適用零稅率退稅制度,有非常高的執行困難度。
4

台灣地區綜合所得稅稅率結構演變之研究 / The Evolution of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Structure in ROC

倪麗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民國四十五年起開始實行個人綜合所得稅制,使我國所得稅之推行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綜合所得稅除了稅收功能外,其對社會公平與經濟成長的影響也一直是眾所關注的焦點。在此稅制實行了四十餘年的今天,我們有必要以審慎的態度來回顧綜合所得稅制這一路走來的歷程,並去了解國際間的租稅改革潮流,與理論相參酌之下,進一步提出未來改革方向之基本建議。 十八世紀中葉時,在Adam Smith「國富論」著作影響下,比例稅是當時被認為最公平的租稅,因為它嚴守租稅中立原則﹔而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德國學者Adolph Wagner在其所著「財政學」一書中討論到,從社會正義的觀點,只有採行累進稅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至一九三O年代,由於發生經濟大恐慌,J.M. Keynes的「有效需求」理論趁機興起,此時各國相繼採行高度的累進稅制,希望能刺激景氣並增加財政收入。但到了一九七O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停滯性通貨膨脹」,因而有所謂「供給面經濟學」的興起,降低稅率、簡化稅制、減少政府干預,遂成為國際租稅改革的潮流。 稅率結構與稅基範圍是構成綜合所得稅制的兩大主體,本文主要是探討與分析台灣地區四十餘年來稅率結構制度的演變。本文觀察台灣地區歷年來的稅率結構變動發現,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政策需要,發展出不同的稅率結構,且無法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判過往的稅率制度。從有效稅率比較歷次稅率結構的變動可知,整體而言,從民國四十五年開始,隨著稅率結構的修訂,各所得階層的有效稅率大致上呈增加的趨勢,於六十八年時達到最高,到了民國七十五年以後,稅率結構的修訂使得有效稅率不增反減,可說是我國所得稅史上較大的變革。 若以「平均稅率累進法」探討歷次稅率結構變動後對累進程度的影響,可發現只有民國五十八年及六十八年兩次稅率結構的變動使得所得稅的累進程度增加,其餘的稅率結構變動都使得累進程度降低了。由此可看出我國綜合所得稅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擔負的政策目標,從最初的重視平均社會財富的社會正義目標(稅率結構變動後,累進度增加),到後來跟隨世界潮流,改將經濟發展目標至於公平目標之上(稅率結構變動後,累進度降低)。我國的綜合所得稅可說是跟隨著國際租稅潮流而演變的。 為探討稅率表的累進程度,以各年的平均國民所得為基準,計算不同稅率結構下,不同的平均國民所得倍數所適用的邊際稅率。結果發現,在平均國民所得二至五十倍的範圍內,以民國四十五年的稅率表其累進度最大,而以民國七十九年的稅率表累進度最小。 至於各個稅率結構的實際申報情形,由民國五十年以後的資料發現,絕大多數的納稅人適用的課稅級距都很低,稅率表上較高的級距稅率則形同虛設。 最後,探討當前稅率結構的稅收比重偏低問題。我國綜合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共佔總稅收的25.6%,與選樣的二十二個OECD國家作比較,其中有十二個國家的個人所得稅佔總稅收的比例大於我國。若比較個人所得稅佔GDP的比例,我國僅有4.50%(綜合所得稅加土地增值稅),是二十二個國家之中最低的。由此可知,我國綜合所得稅的稅收比重偏低。而其原因除了稅基嚴重被侵蝕外,稅率結構設計上的偏差亦是一大主因:1.最高稅率略低、2.最低稅率偏低、3.級距數目可再減少。 為了改善上述缺失,其改進建議如下: 1. 提高最高級距稅率:在欲增加稅收的情況下,提高最高級距稅率不失為一個良好對策。據本文討論可知,提高最高稅率即使真的會打擊高所得者之工作誘因,其影響的效果也非常有限,但所創造出來的稅收將非常可觀。若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將最高級距稅率由40%提高為45%,將可使稅收增加8.45%。 2. 提高最低級距稅率,並增加免稅額:第一級距稅率實際上適用於所有應課稅之納稅義務人,其增加稅收的力量最大、最穩定。且此項稅率的增加勢必也引起其他級距有效稅率的增加,並非只加重較低所得階層的租稅負擔。但為了緩和此項稅率增加對較低所得階層的影響,應另行提高免稅額。若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將最低級距稅率由6%提高為8%,並將免稅額提高一萬元,將可使稅收增加15.03%。 3. 簡化課稅級距:累進稅的課征並無法有效達成所得重配的功能,並帶來稅制的複雜性、免稅的漏洞與逃稅的誘因,因此採行累進稅制以求實現財富重分配的公平目標,已遭受質疑。據研究指出,減少稅率級距數將有助於免稅額部分的水平公平。由此可知,我國現行的五級稅率雖不算多,但未來仍有再予簡化的空間。
5

關稅稅率與租稅收入之一般均衡分析

楊培宏, YANG, PEI-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我國貿易順差激增,為了避免貿易對手國的抗議,並適度地減少我國的貿易 順差,我國之關稅稅率實有調整的必要。國內學者以往對關稅方面的研究頗多,但大 都偏重於關稅有效保護率與最適關稅的研究,至於關稅稅率變動對租稅收入的影響, 則較少人研究,且除了許嘉棟(民國七十年、七十六年)與林全、郭炳伸(民國七十 四年、七十五年)外,其餘研究皆採部份均衡分析方法。從部份均衡分析方法的角度 來看,則影響關稅稅率與關稅稅收,主要為進口量的稅率彈性;但此法雖簡明扼要, 但卻無法顯示關稅稅率變動後,對所得稅稅收、貨物稅收等其他租稅收入之影響;而 許、林之一般均衡模型,雖能解決上述缺點,但其模型都各有其瑕疵:例如許文係以 民國七十年進口稅的課征對我國經濟之影響進行模擬分析,其統計資料略嫌老舊;而 林文則假設均衡時,我國國際貿易之進口等於出口,此假設與實際情況不符。故本文 利用林、之一般均衡模型,並對其模型稍加修改,使進口與出口在均衡時並不相等, 並以民國七十三年之統計資料進行模擬分析。我們首先將整個經濟體系分為若干個生 產及消費部門,並將關稅按進口商品性質分為四種:即原料、零件、資本財、消費品 ,並分別估計其在各部門的平均稅率,然後再針對各種不同的減稅方案,進行模擬分 析,並比較其對租稅收入之影響與經濟效果,供作政策參考。
6

俄羅斯實行單一稅率所得稅制之研究

洪英綜, Hung, Ying Ts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主要針對理論上討論以久的單一稅率 (flat tax) 所得稅制度進行深入研究,理論上討論許久的單一稅率制度己經在世界各國廣為實行,而單一稅率所得稅制度,不僅可降低稽徵成本,更可讓納稅義務人誠實申報所得。簡單來說,單一稅率就是對每個人及課稅所得項目,課徵用同樣的單一稅率;也就是無論貧富,所得在一定免稅額以上,皆課以同一比率的稅額。由於除了免稅額外,不再提供任何扣除額及租稅優惠減免項目,因此單一稅率制度之稅基更為寬廣,符合水平公平;簡化稅制也將大幅降低徵納雙方的成本(包括稽徵成本、資訊成本與遵從成本等),而且因為稅制設計出適當的免稅額,即使實行單一稅率,所得愈高者其稅額占所得比例仍然呈現平均有效稅率遞增的現象,因此稅制仍然具有累進效果,打破大多數人誤以為「單一稅率不符垂直公平的迷思」。 美國兩位學者 Hall and Rabushka (1981) 提出單一稅率的所得稅制改革思想,即使未獲美國政府實行,幾十年後卻廣為許多歐洲國家所實施。1994年波羅的海地區的愛沙尼亞 (Estonia)、拉脫維亞 (Latvia)、立陶宛 (Lithuania) 陸續實施單一稅率所得稅制,尤其以俄羅實行稅制改革績效最為顯著,本文將更進一步研究分析單一稅率制度的理論基礎及對俄羅斯國實行單一稅率制度的具體設計內容及成果更詳細的探討。
7

土地增值稅稅率變動對各縣市稅收影響及稅率彈性之研究

沈俐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2年以後土地增值稅稅率歷經兩次調降,本研究分析調降土地增值稅率分別對全國及對各縣市土地增值稅的影響並估計土地增值稅的稅率彈性。本文利用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1999年至2007年各年度「財稅資訊統計-營業稅及地方稅」之台灣地區土地增值稅稅源統計表,及其台灣地區土地增值稅三年內取得土地再移轉現值級距件數統計表,1999年至2007年各年度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電子書中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分配按區域別分統計表為研究樣本,以固定效果模型及最小平方模型進行實證,得出結果歸納如下: 一、就全國而言: 1.全國土地移轉件數的稅率彈性為負數,達顯著水準;土地移轉件數與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成正向關係,達顯著水準。 2.全國土地移轉面積的稅率彈性為負數,達顯著水準;土地移轉面積與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成正向關係,但未達顯著水準。 3.全國土地增值稅稅收的稅率彈性為負數,但未達顯著水準;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與土地增值稅稅收成正向關係,未達顯著水準。 二、就各縣市而言: 1.大部分各縣市稅率變動對各縣市土地移轉件數的係數顯著為負數;大部分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對各縣市土地移轉件數影響為正向,未達顯著水準。 2.大部分各縣市稅率變動對各縣市土地移轉面積的係數為負數,其中9個縣市達顯著水準;大部分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對各縣市土地移轉件數影響為正向,未達顯著水準。 3.大部分縣市土地增值稅稅收的稅率彈性未達顯著水準,其中約一半縣市係數為負數;大部分各縣市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對土地增值稅稅收的影響為正向,未達顯著水準。
8

台灣稅制邊際有效稅率之研究

劉涵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衡量台灣1956-1997年,各產業間投資的資本使用者成本及邊際有效稅率,並據以分析政府自1960年實施獎勵投資條例三十年,以及1991年開始實施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成效為何。在理論的部份,本研究利用Jorgenson為首之新古典投資理論,並參考其它學者之相關文獻,而得到衡量台灣產業之資本使用者成本及邊際有效稅率公式;在實證部份,盡可能將影響投資之因素融入模型之中,利用模型計算而得到之資本成本為五種固定資產、三種融資方法的加權平均,進而利用資本成本求得各產業之邊際有效稅率。 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可發現,舉債融通的資本成本通常小於另外兩種融通方式的資本成本。而台灣產業之資本成本在1960年代最低,1970年代次之,1980年代最高,至於邊際有效稅率則無明顯趨勢。在製造業方面,獎勵條例實施初期並未大幅降低製造業之資本成本,而是逐步下降,直到獎勵投資條例第三階段加入投資抵減之租稅獎勵措施之後,製造業之資本成本開始有較明顯低於其他產業資本成本的現象。在邊際有效稅率方面,製造業在絕大多數時間都低於整體產業的邊際有效稅率。 目次 Ⅰ 圖次 Ⅲ 表次 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邊際有效稅率之相關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前言 5 第二節 邊際有效稅率的意義 6 第三節 邊際有效稅率與資本形成 11 第四節 小結 18 第三章 衡量邊際有效稅率的模型建立 19 第一節 前言 19 第二節 資本成本的測定 20 第三節 邊際有效稅率之衡量方式 26 第四節 小結 29 第四章 台灣邊際有效稅率實證分析 30 第一節 前言 30 第二節 台灣獎勵投資措施之沿革 30 第三節 台灣資本成本及有效稅率之衡量 39 第四節 獎勵投資政策的誘因程度 45 第五節 小結 55 第五章 結論 57 第一節 結論 57 第二節 本文之限制與擴展 59 參考文獻 60 附錄 64 第三章數學附錄(一) 64 第三章數學附錄(二) 66 第四章附表4.1 1956-1997年各產業資本成本 67 第四節附表4.2 1956-1997年各產業邊際有效稅率 73
9

台灣地區有效財產稅率之推估

林詩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的財產稅率雖然以法律條文明文規定各縣市的財產稅率一致,並不允許各地方政府依照自己地方的自然環境特徵、政治、人文偏好,訂立差異化的財產稅率以符合地方自己財政的需求。有違憲法所賦予的『地方自治精神』和理論上地方財政的租稅競爭均衡。可是事實上,在我國稅法上,計算財產稅的倍數累進稅基基準,各縣市政府都不同。在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是依照各縣市官方所發佈的『土地公告現值』作為計算的稅基基準;課徵地價稅是依照各縣市的『公告區段地價』作為稅基;課徵房屋稅是依據各縣市政府所評定的『房屋評定現值』作為課徵基礎。可是由於各縣市都市化程度不同,所以各縣市間的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和房屋評定現值差異很大,再加上地價稅各縣市間的倍數累進課徵起點都不相同以及課稅的評估價值與市價的差距,如此一來,使的各地土地交易所需負擔的有效土地增值稅賦、持有土地所課征的有效地價稅率及持有房屋的有效房屋稅率各縣市間均有顯著的不同。本文嘗試從個體交易資料分別推估台灣各縣市對於持有土地、房屋時所需實質承當的有效稅率。藉此來釐清各縣市間雖然有一致的『名目』財產稅率,可是實際上各縣市人民所需承受的『實質』『影子價格』是不同。此外,在推估台灣地區財產的有效稅率後,本文藉由比較國際間各國財產的有效稅率,說明台灣地區財產有效稅率有明顯低落的現象。本文估計出實際上台灣地區住宅區有效地價稅率的約為0.0243%、住宅區有效房屋稅約為0.2252%。而地價稅的有效估價率約為0.12,低於房屋稅的估價率0.23。從區域分佈及各縣間分佈來分析,發現房屋稅較地價稅分佈更符合租稅課徵的公平和效率。   此外,整體來看,有效地價稅率是呈現『先累退,在逐漸累進』的現象。至於23個縣市間,地價稅的累進、累退或一致性則呈現相當分歧的結果。
10

我國資本所得有效稅率之研究

周志瑜, ZHOU, ZH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本所得所負擔的稅額之高低,以及稅負輕重對投資誘因的影響,向來為經濟學者所 關切。然而,由於有數種不同的租稅同時對資本所得課徵,而且,由於通貨膨脹、公 司融資政策、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併存、投資扣抵……等因素,使得吾人不易完 整地表達出資本所得的租稅負擔情形。 在經濟學上,往往用有效稅率(Effective tax rate)來表達資本所得的租稅負擔, 然而何謂有效稅率?在文獻上所討論的有效稅率,可大略地區分為兩大類:平均有效 稅率(Average effective tax rate)與邊際有效稅率(marginal effective tax - rate)。前者是指過去的年度裡,平均每一元的資本所得,負擔多少的稅額;後者是 指未來新增加一單位投資,其賺取的資本所得須負擔多少稅額。平均有效稅率適合用 來表達資本所得過去的稅負情形,但不適於用來衡量租稅對投資誘因的影響;而邊際 有效稅率表達出投資計劃之稅前報酬率,與資金提供者的稅後報酬率之差距,故適合 用來衡量租稅對投資誘因的影響。 本文鑒於一般文獻在討論有效稅率時,往往不加以定義所討論的究竟是平均還是邊際 有效稅率,以致常導致誤解,甚至有部份文獻誤用平均有效稅率,來探討租稅對投資 誘因的影響,因此,本文先對有效稅率一詞的意義,予以釐清;繼而討論各種有效稅 率的正確用途,並且說明邊際有效稅率,與投資誘因之間的關係;最後,本文也嚐試 估計我國資本所得的邊際有效稅率。

Page generated in 0.02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