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0
  • 59
  • 1
  • Tagged with
  • 60
  • 60
  • 32
  • 29
  • 25
  • 18
  • 18
  • 17
  • 15
  • 15
  • 15
  • 14
  • 11
  • 10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金融業營業稅合理性研討

張煒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於103年5月5日通過號稱史上最大加稅案「財政健全方案」,而此「財政健全方案」也已於日前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銀行及保險業之金融業營業稅率由2%「恢復」至5%,近期也已報院核定,並自103年7月開始復徵。此次稅收調初步估計可挹注國庫189億元,對我國財政赤字有止血之效。 此項稅收調整案,銀行及保險業的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初始的態度,原本是希望維持不調高稅率的態度,轉而呼籲金融業應予以之支持,這其中的轉折足以思考此項稅收調整政策之合理性。   單就金融業營業稅率「恢復」與其他產業相同之5%之字義上來看,似乎是合理的公平稅制,但如深究已經實施「加值型營業稅」的台灣,是否仍符合加值型營業稅的本質?對金融業是否真的合理公平? 本研究將會針對營業稅概論、歷年各項稅改制度對政府財政稅收的影響、金融業營業稅的沿革等各面向彙整、回顧,藉以說明並討論金融業營業稅的合理性。
32

公司有效稅率對員工薪資之影響-以2010稅改為例

陳韋安, Chen, Wei 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利用台灣2010年降低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之改革,檢驗公司稅率對受雇員薪資之影響。與過去文獻不同之處為,本文考量稅率與公司決策互相影響而產生內生性,因此以工具變數進行兩階段最小平方法以避免產生偏誤。並以綜合所得稅與營利事業所得稅資料對全體受雇員之個體進行分析,而非僅針對上市櫃之公司。最後發現有效稅率下降1% 能提升台灣整體受雇員平均 0.16% 的薪資。而考量個體異質性下,進行次組分析,發現在技術密集產業、大型公司、公司頂層員工所受到的影響較大;而其他產業,中小型公司以及公司基層員工的薪資受到稅率的影響較小,使得政府稅改政策並不如預期提升全民薪資。 /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 on wage by using the Taiwan Corporate Income Tax Reform of the year 2010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we consider the endogen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rate and the policy of the company. Thus, the two stage least squares method is used to overcome the endogeneity bias. Additionally, our participants include all the individual employees from the data of Individual Income Tax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rather than only the employees of listed compan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drop of 1% in 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 would increase the wage by 0.16%. Furthermore, we test for the heterogeneous firm and worker effects by using subgroup analysis and find the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large companies and the high-classed employees within firm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n-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small and medium company and the low-classed employees within firms have a smaller impact. Therefore, the Tax Reform didn’t increase the overall wage as expected.
33

稅式支出與所得分配──台灣之實證研究

邱峰明, QIU,FE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得稅一般被視為較分平的租稅。尤其是綜合所得稅,考慮個別家庭或個人之不同情 況,以凈所得作為衡量經濟能力的指標,課徵累進稅率,使納稅能力相同的人,課徵 相同的所得稅;納稅能力不同的人,課徵不同的所得稅,以期達到所得重分配的目的 。 但是基於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政府往往給予納稅者各種的租稅優惠 。這種脫離規範性所得稅結構之稅式支出,僅僅施惠於某一特定的行為、或某一所得 階層的個人。在政府固定的預算下,遂成為其他未受惠者之負擔,且可能減緩所得稅 之重分配功能。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指出從六十九年起 ,家庭及個人之所得差距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因此本文試圖去瞭解與分析我國個人所 得稅制下之稅式支出對所得分配有何影響。 本文首先依國內外有關單位,經濟學者所共同接受之稅式支出準則,根據行政院主計 處之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定義一個規範性所得,以申報戶為單位,計算稅式支出 對所得分配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我國個人所得稅之稅式支出有明顯的倒置補貼:五 分之一最高所得階層的人享受了約百分之六十五的稅式支出;而五分之二較低所得階 層的人只享受約百分之五的稅式支出。再就現役軍人、國中以下教師免稅所造成之所 得分配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所影響之所得分配不公平。 最後本文將就現得的所得稅稅式支出分別提出檢討。
34

關稅與最適外資所得稅

邱淑君, GIU,SHU-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討論外資所得稅的問題。現今世界中有些國家為了保證其國內產業(尤 其是幼稚產業)因此對其進口財課征關稅。然而這樣不僅使消費者須付高價而消費。 并且造成生產面的資源配置扭曲,而使國內福利水準降低。 在面對此種兩難的政策下,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今另行其他次任的政策以補救國內福 利水準降低的情形;其中--政策亦即是本文所討論的主題:對外資所得的課稅,如 此可便資源扭曲的情形較為改善。 本論文第二節將設立一基本模型,第三節將討論外資所得稅稅率之決定,而第四節為 結論。 事實上,國際貿易理論中最佳貿易的情形品國際自由的貿易下受任何政策的干擾;因 此若在自由貿易的條件下 適外資所得稅稅率似乎應為零。然而在面對關稅的干擾下 ,最適稅率不在保持中文,而應隨著關稅而有所變化,以明使國內的福利損失情形不 致達過惡化。以上便是論文主要探討的大致內容。
35

資本利得課稅理論之研究

林英哲, Lin, Ying-Z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本利得課稅的問題,在各國間一直被猛烈的爭論著,或以失之過寬,或以失之過嚴 ,立場各異,見解自殊。然而,經濟在進步,觀念在改變,稅制亦隨之革新,本文乃 以客觀立場,對有關問題,加以多面的探討。 全文分為六章十八節及附錄一則,合成一冊,近六萬言。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全文結構。第二章,由資本利得的本質;應否課稅 ;應輕稅或重稅,來探討資本利得課稅在理論上的一些爭議。第三章,分別就資產流 通、投資結構、消費與儲蓄、所得分配、經濟成長等因素,探討資本利得課稅在經濟 上的影響。第四章,探討資本利得稅有關的三個重要觀念--資本利得額、實現率、 有效稅率。第五章,就我國行資本利得課稅制度加以詳盡分析與檢討。第六章,本文 結論及建議的提出。另外,附錄一則,利用各種數學上的證明,驗證Jerry R. Green 及Eytan Sheshinski兩位教授所提出的各種最適資本利得課稅方法的可行性。
36

成長經濟中最適線性所得稅

王燦□, Wang, C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的量適租稅之探討均著重於所得稅稅率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當所得稅為線性時 ,首先考慮靜態時,其使社會福利極大時之最適租稅條件,其次再考慮涉及經濟成長 時其最適條件,吾人可發現靜態與動態的條件是一樣。 根據最適成長理論,使長期穩定狀態為最適的策略與使整個累積過程為最適在穩定狀 態下所採行之策略一般而言,是不相同的,故吾人建立一最適累積模型來探討最適租 稅的條件。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靜態的最適線性所得稅 第三章動態的最適線性所得稅 第四章最適累積過程中的線性所得稅 第五章結論
37

賦稅效果之總體分析

梁文榮, Liang, Wen-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四章,細分如左: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理論模型 第一節:完整總體模型 第二節:長期穩定狀態體系 第三節:模型之安定性分析 第三章:比較靜態分析 第一節:短期政策效果 第二節:長期政策效果 第三節與有關文獻比較 第四章:結論 在第二章中;我們利用期間分析法(Period Analysis) 建立一包含政府預算限制式的 總體模型及其長期穩定狀態體系。由此模型之比較靜態分析,可以探討各種稅率(勞 動與資本所得稅率、銷售稅率及利潤稅率)變動對物價的影響及其所得重分配效果。
38

台灣有效保護率之測定--民國85與90年

張萬得, Peter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往來中,一國對外輸出產品並自國外輸入成品或原料,必然會牽涉到採取課徵關稅或非關稅保護措施的課題,而有效保護就是指採取關稅或非關稅保護措施所引起產業附加價值(value-added)變動的情形,藉由有效保護率的觀察,即可明瞭一國各產業受保護的水準。 本論文係利用民國85與90年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有關資料,觀察分析關稅結構與非關稅保護措施對產業保護水準的影響變化。首先就有效保護率理論之意義、模型等文獻做整理分析;其次對相關實證文獻進行歸納整理,並收集整理非關稅保護的相關文獻,探討非關稅貿易障礙對於有效保護水準測定的影響。 在僅考慮課徵關稅情況下之有效保護率,與同時考慮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情況下之有效保護率,本論文係依計算有效保護率之基本模型與修正模型,分別於第肆章及第伍章中實證測定,並將兩者測定結果於第陸章加以分析比較。在修正模型中,對於非關稅貿易障礙的考量是嘗試採行Hoekman(1995)對服務業的非關稅貿易障礙求出關稅等值所論述的方法,用於製造業產品之非關稅貿易障礙所隱含關稅等值的求取,將各產業所隱含相對非關稅貿易障礙程度予以估測,以之為基準求出調整後關稅稅率,再據以算得有效保護率。 最後,總結本研究分析結果,並對政府調整未來經濟產業及關稅結構提供初步的建議。
39

中國三資企業增值稅率對地方吸引外資之影響

李世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在經過20多年來持續的經濟改革,已然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門地區。在外商評估赴中國各地區投資的眾多決定因素中,各地區的租稅優惠條件可能是其重要考量因素之ㄧ。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中國地方三資企業增值稅率對吸引外資之間的關係。利用2000-2004年《中國統計年鑑》提供的中國30個地區自2000-2004年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本文主要研究結果為,就整體與東、中部而言,地方的三資企業增值稅率對吸引外資並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當中國西部地方的三資企業增值稅率愈低時,即會增加外商直接投資該地區的意願。也就是說,相較於投資於東部及中部區域,外商投資在西部區域,更注重當地政府所能提供的三資企業增值稅率優惠條件。另外,本研究也發現,中國的東、中、西部在吸引外資的決定因素上,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 / After 20 years of economic reforms,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most popular host countri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the worl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u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not the value-added tax ra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vel of regional FDI in China. Using official provincial-level panel data during 2000-2004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empirical model, the main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in general the value-added tax rate does not affect the level of regional FDI. However, as categorizing all regions into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and estimating the regression for respective area, the influence of the value-added tax rate 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FDI exists in the western area. In addition,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level of regional FDI are quite different among three areas.
40

外人來台直接投資之決定因素─就租稅面探討 /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ant and Taxation in Taiwan

張輔仁, Chang, Fu 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相關文獻發現,地主國市場規模、經濟成長率、勞動成本、借貸及租稅成本、地主國幣值、開放程度等為影響外人投資的因素。本研究除了對這些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外,尤其針對租稅因素作深入探討,以邊際有效稅率做為衡量投資決策時的租稅負擔,分析台灣的租稅獎勵政策對外人來台直接投資的影響;主要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准通過之外國人投資資料,觀察期間為1971~2006年,以迴歸方程式分析外人來台直接投資之整體、三大來源國以及四大產業的決定因素。 由研究發現:不論就整體投資、不同來源國及產業別的FDI流入而言,我國市場規模確實為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的重要因素。就租稅因素的分析結果而言,台灣的邊際有效稅率對於美國、電子電器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以及金融產業的FDI流入有顯著的負向關係,表示若台灣租稅獎勵政策越豐富、外資適用稅率越低,皆可吸引FDI流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則為批發及零售業投資台灣的重要決定因素,若新台幣貶值,則其投資金額將增加,表示在台批發及零售業者的外銷型態多以台灣出貨為主。最後,本研究亦發現政黨輪替對於整體來台外人直接投資與歐洲地區國家FDI流入有顯著的正向關係。 關鍵詞:租稅獎勵、外人直接投資(FDI)、邊際有效稅率。

Page generated in 0.01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