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與臺灣地區安全之研究

本論文旨在探討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對台灣地區安全之影響,並評估大陸經貿政策之利弊得失,進而提出未來政策定向選擇的建議,俾做為今後謀求因應之參考。論文計六章、十九節,約九萬字。
茲就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限制與資料來源,以及論文的組織與架構。
第二章則採歷史研究途徑 (Historical Approach)。依時序回顧1949年?1978年,30年之間,大陸與台灣兩政治實體在不同經濟體制下,所展現出來的經貿政策差異,並將雙方獲致的成果做一扼要之比較,以判定雙方制度的優劣;同時亦將其做為1979年之後,雙方經貿交流蓬勃發展的背景資料。
第三章針對中共經濟改革的理論、措施和政策取向,以及台灣面臨國際政經情勢挑戰下,所激發出的互動誘因,做一綜合性觀察,並探索雙方經貿政策的演進。最後將多年來兩岸經貿交流的成果加以彙整分析,以了解兩岸經貿活動的成長狀況及其呈現的特徵。
第四章,由中共經貿動機之背後尚摻雜著複雜的政治因素切入,分析經貿交流對台灣地區安全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闡明經貿活動往往是中共經貿統戰的代名詞,經常被中共做為統戰策略加以靈活運用。因此,在政治上未達互信合作階段之前,貿然擴大經貿交流,不啻為台灣製造一個深懷敵意的經濟競爭對手,同時亦有加速中共國防現代化建設,提升對台實施經濟制裁之虞,從而迫使我方付出慘痛代價,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全民福祉。
第五章則從公共政策角度,對大陸經貿問題予以研析,再將大陸經貿政策加以歸納整理後,依政策層次及執行層次二方面分別評估政策的利弊得失,最後提出存活理論 (The Theory of Viability),說明政府如何利用該理論模式的精神,做為未來釐定大陸經貿政策時的定向參考,進而改善國家的生存條件,謀求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總結說明中共雖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力圖塑造開明穩定的形象,但除了改革開放的內容外,尤須注意其整體政經結構的持續性。因此,政府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擴大與否,應以國家安全為首要的政策考量;第二節則針對未來情勢發展所可能引發國家安全上的顧慮,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決策者未雨綢繆、及早規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373
Creators李茂鑫, LI, MAO-X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