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莊子心性思想之研究

本論文旨在探討莊子思想在心性方面的理論。老子以論道德為主,罕言心性;莊子則言心性,此當為莊子思想更進於老子者。莊子之言心性,雖與儒家所言者有異,然自有其精 可觀之處。
莊子之成書,距今甚遠,欲明其章句訓詁,并非易事。因此,本文盡可能參酌前人注解,以示所言有據。然而,前人之訓詁是否妥當,仍須視其與作者之義理脈絡是否相符而定。因此,本文對於孔子之重要詞語、論據,盡可能加以解析、綜合,以期了解其確實意義和義理脈絡。
本文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第二章莊子心性思想的基礎道德論,說明莊子論道德之旨,重在從超物倫、超言癖、超美惡等處,以言道德之為至真、至善。第三章心性的分化對立,說明人間世之憂患,皆源自於心性之分對立,有涯之性固為無涯之心所崩裂,無涯之心亦為有涯之性所桎梏,相刃相靡,終身疲投,不能游於道德之鄉。第四章心性的和諧統一,說明至人之精神,四達并流,上天下地,通一切是非然否、偏計妄析而為一,亦和心性之分化對立為一混芒、澹漠之自然,其所游者,唯道德之鄉而己。第五章莊子心性思想下之人生實踐,說明至人之為至人,既非天賦異稟,亦非刻意修寫為所能至,而是以不修為修,藉無為而達無不為。第六章結論,對莊子心性思想作一整體性的評論。
本文之研究成果,在於展示莊子心性思想之義理脈絡,釐清歷來解釋上糾纏不清之處,如莊子對心的態度、自然和人為之差異、道德和仁義之區分等等,此皆有助於進一步研究莊子之思想。莊子心性思想,王張心性同化於道德之一,而不知有心,不知有性;此為古代心性思想之一特殊型態,可作為我們思索心性問題之一參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778
Creators張森富, ZHANG,SEN-F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