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評價模式、盈餘與股票報酬關係之探討

本研究探討年度每股盈餘資訊與股價關係,並以二簡單評價模式推導出盈餘變數,一為“當期盈餘水準除以期初股價”,另一為“當期盈餘變動除以期初股價”。以此二盈餘變數實證臺灣股市,以獲知該變數是否適當?盈餘是否具資訊內涵?並按個別產業分析,了解是否各變數會因產業特質不同而結果互異?
本研究以民國71年至80年,63家上市公司共630 個觀察值為研究樣本。經理論建立與統計分析後,達成下列結論:
1 “當期盈餘水準除以期初股價”是股價報酬的解釋變數,平均盈餘反應係數之t值達0.05的顯著水準。
2 “當期盈餘變動除以期初股價”是股價報酬的解釋變數,平均盈餘反應係數之t值達0.05的顯著水準。
3.“當期盈餘水準除以期初股價”變數比“當期盈餘變動除以期初股價”變數較具
解釋力。
4.“當期之盈餘價比”並非本期股價報酬之解釋變數,其平均盈餘反應係數之t值
未達0.1 的顯著水準。
5.盈餘變數的合併模式,可提高變數對股價報酬之解釋力,二變數之平均盈餘反應
係數之t值皆達0.01的顯著水準。
6.盈餘變數在水泥、機電、造紙三產業對股價報酬有較大的攸關性,即盈餘反應係
數之t值達顯著水準且解釋力較強。而在食品及營造建材業,其盈餘反應係數之
t值未達顯著水準,顯示盈餘在此二產業不具資訊內涵。
7.反回歸模式會造成殘差係列相關的問題。
8.整體而言,盈餘具有資訊內涵,但民國76年為股市操縱期,而79年為崩盤期,因
股市環境特殊結果顯示盈餘不具資訊內涵。而分產業別則顯示除食品及營造二業
外,其餘各產業,盈餘皆具有資訊內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337
Creators黃秀敏, HUANG, XIU-M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