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時代考驗青年?從中國青年自覺運動到統中會事件(1963-1970) / China Youth Self-awareness Movement(1963-1970)

自覺運動之所以在1960年代引起風潮,並非僅是公德心的議題,而是肇因國族主義因素所致。自覺運動是一個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與道德重整運動,這種心理來自於戰後國民黨政府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反共戰爭宣傳所致。民族精神教育塑造中國國族認同,反攻戰爭宣傳凝聚全面戰爭氛圍,個人的行為被上綱到國家興亡的關鍵,形成一種國家至上的心態,自覺運動就在這種脈絡下登上歷史舞台。
自覺運動主要有兩條發展路線,一為台大的《新希望》,一為救國團輔導的自覺運動推行會。《新希望》是推廣自覺運動的刊物,在運動退燒後,轉變為知識啟蒙為主,介紹民主、科學思想,最後因刊登殷海光的文章,以及羅素的反戰和平思想,觸犯政治禁忌,遭到停刊。
戒嚴時期自覺會得以跨校串連,係由救國團協助、輔導之故。之後,自覺會的規模日增,會務執行更加嫻熟,推行各種社服活動、響應愛國運動。隨著分支機構的增設,中學生逐漸成為會裡的多數,憂心於國家當前困境,讓部分會員開始有激烈行為出現,引起當局警戒。於是,救國團切斷總會跟各校中學會員的連結,停止補助,收回辦公室。缺乏政治、經濟力量的學生難以為繼,自覺會從此式微。
自覺會沒落之際,許席圖等人在澎湖發起統中會,自行發展組織,更打算涉入政治,觸犯禁忌。即使統中會人數不過數十人,也未有武裝叛亂意圖,政府依然雷厲風行的鎮壓,成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1158015
Creators施淳孝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