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對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推行中上學校假期青年育樂活動之調查分析

武奎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導論,分三節,分別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調查經過及資料來源。第二章敘述救國團假期育樂活動之概況及其成效,分兩節,第一節介紹假期青年育樂活動之沿革、原則、方式、計劃要點等分別敘述,第二節分別以參加活動的人數及從國內外與論與海內外青年直接意見中,闡明青年育樂活動的成效。第三章說明調查結果的比較分析,共分三節,第一節為高中男女調查結果之比較分析;第二節為專科學校學生調查果之比較分析;第三節為大學男女生調查結果之比較分析。第四章為結果的析論與建議,第一節析論,係數調查結果的解釋與分析;第二節建議,根據調查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以供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推行中上學校假期青年育樂活動之參考。 本專題研究過程,承蒙指導教授李師錫後於百忙中,給予指導與修正。胡師秉正、劉師曰如及程師法必,提供許多寶貴意見。此外,呂師後甫給予建議與督促,以及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行政院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中國輔導學會等單位,供給不少資料,謹此一併致謝。
2

假期青年自強活動對大學生政治態度影響之研究

陳忠慶, Chen, Zhong-Q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說明研究的動機在彰顯自強活動的政治社會化功能,並根據相關的理論型塑研 究架構、界定基本概念,提出各項假設及研究方法,以進行研究。 第二章探討大學生第一次接受問卷調查後所反應出來的政治態度,以描述性的統計方 法分別解析參加及未參加自強活動的大學生的前政治態度。 第三章探討兩組受試學生的後政治態度,以描述性統計解析第二次問卷調查反應出來 的政治態度。 第四章比較兩組受試學生在兩次測驗時所反應出來的態度,在做過橫的及縱的比較之 後,提出幾個方向探討比較的結果。 第五章分析大學生參加自強活動的實際情況,並探討各類別及各項活動內容與政治態 度改變的關係。 第六章為結論,除扼要敘述本研究的分析結果及發現外,並進而討論結果的意涵,提 出建議,以供研究政治社會化者及救國團參考。
3

強人威權體制下的青年組訓-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中心的探討(1952-1959) / Strongman authoritarian regime under the Youth Training - The China Youth Corps as the center of the study (1952-1959)

張以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民黨在1950-1952年進行黨的改造,改造後的國民黨不旦逐漸形成強人威權體制,更在穩固青年這塊社會基礎的需求下成立救國團。成立後的救國團在表面上是國民黨的外圍青年團體,然而實際上則是由蔣經國主導團務,以貫徹強人的意志。 由於國民黨重視知識青年甚於社會青年,因此成立後的救國團在工作上也較偏重在學校的組訓。1950年代的救國團在工作上主要是透過在校軍訓、寒暑假青年營隊、愛國教育三方面來施行。這三項工作皆是以針對知識青年為主。 於在校軍訓上,蔣經國改變原本國防部的規劃,將軍訓的性質由軍事性的養成預備幹部轉以政治性的組訓高中以上全體學生,以使軍訓能順利與其他團務工作相配合,來達成灌輸愛國教育以及穩定學校的功能。然而軍訓的施行卻不甚順利,在設備、教官等問題以及遭受《自由中國》的批判下,蔣經國遂於1960年放棄軍訓的辦理。 另外在寒暑假青年營隊中,救國團一改組訓全體學生的方式,而是透過開放報名或是自行甄選來選拔優秀知識青年或社會青年加以組訓,希望透過性質以及內容不一的營隊來培養各種專業人才。另外在營隊中則透過愛國教育的共同課程,使救國團所想傳達的意識型態能透過較為娛樂的方式傳播。 救國團的愛國教育除了透過軍訓以及寒暑假營隊實施外,也透過文教宣傳以及大型愛國活動來散佈。這兩項工作的對象主要也是知識青年,然而在動員能力上高中以及大學則有差別。尤其在愛國活動中救國團在高中能透過校長來動員學生,在大專方面則往往是知青黨部的社團代表起頭,顯示救國團在高中較大專有更強的動員能力。
4

時代考驗青年?從中國青年自覺運動到統中會事件(1963-1970) / China Youth Self-awareness Movement(1963-1970)

施淳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覺運動之所以在1960年代引起風潮,並非僅是公德心的議題,而是肇因國族主義因素所致。自覺運動是一個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與道德重整運動,這種心理來自於戰後國民黨政府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反共戰爭宣傳所致。民族精神教育塑造中國國族認同,反攻戰爭宣傳凝聚全面戰爭氛圍,個人的行為被上綱到國家興亡的關鍵,形成一種國家至上的心態,自覺運動就在這種脈絡下登上歷史舞台。 自覺運動主要有兩條發展路線,一為台大的《新希望》,一為救國團輔導的自覺運動推行會。《新希望》是推廣自覺運動的刊物,在運動退燒後,轉變為知識啟蒙為主,介紹民主、科學思想,最後因刊登殷海光的文章,以及羅素的反戰和平思想,觸犯政治禁忌,遭到停刊。 戒嚴時期自覺會得以跨校串連,係由救國團協助、輔導之故。之後,自覺會的規模日增,會務執行更加嫻熟,推行各種社服活動、響應愛國運動。隨著分支機構的增設,中學生逐漸成為會裡的多數,憂心於國家當前困境,讓部分會員開始有激烈行為出現,引起當局警戒。於是,救國團切斷總會跟各校中學會員的連結,停止補助,收回辦公室。缺乏政治、經濟力量的學生難以為繼,自覺會從此式微。 自覺會沒落之際,許席圖等人在澎湖發起統中會,自行發展組織,更打算涉入政治,觸犯禁忌。即使統中會人數不過數十人,也未有武裝叛亂意圖,政府依然雷厲風行的鎮壓,成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