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英國地方財政收入面之研究

1990年4月以前,英國地方財政的三大財源為補助金、非住家財產稅、住家財產稅
。但實施多年以來,卻逐漸產生下列的缺失:
(1) 中央政府補助金計算過於複雜;且無法彰顯出地方勞務實質成本。
(2) 非住家財產稅是由非住家部門(企業、公共團體等)負擔,但與非住家部門所
受之利益,顯然並不相稱。
(3) 住家財產稅僅由少數選民負擔;亦即投票者中,只有極少數人有繳納住家財產
稅。
為了改善這種地方財政自我負責性(local account-ability) 欠佳的情形,英
國政府在1986年提出了地方財政改革方案,並在1990年4月起正式實施。其改
革之主要內容為:
(1) 補助金按照各地實質需求給予定額補償。
(2) 以全國性單一稅率的非住家財產稅取代先前各地不同稅率的非住家財產稅。且
因而收得之稅款,中央再按各地區成年人口比例分配給地方。
(3) 各地方當局對居住於地區內之所有成年人課徵定額的社區捐,以代替住家財產
稅。
雖然一般大眾注意的焦點多集中於社區捐的實施;但其他主要的地方財源:非
住家財產稅、補助金型態上之改變,也不可謂不大。故本文除就英國地方財政
收入面的制度加以介紹外,另一研究的重點則在於改革之緣由與現制之探討。
此外,英國政府觀點認為,在社區捐、單一稅率之非住家財產稅、定額補助金三者
的安排下,地方財政自我負責性應能加強。不過關於此種論點,卻出現支持與反對
的聲音。由於這次改革主要的目的在於提高地方財政的自我負責性,故本文試圖於
爭論中找出一個結論,以確定現行制度可增進地方財政的自我負責性,達到受益者
付費的預期目標。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305
Creators趙昌恕, ZHAO, CHANG SH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