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共與蘇聯衝突之研究

本論文定名為中共與蘇聯衝突之研究,赫魯曉夫時期:一九五六─一九六四年。全文
共分為八章,敘述自蘇共第廿次代表大會至赫魯曉夫辭去蘇聯第一書記和部長會議主
席職位為止期間北平與莫斯科的衝突。除緒論和結論外,本文部分共計六章。
第一章緒論,本章分為三部分:壹、說明研究的動機,貳、簡述蘇聯外交政策的決定
因素,參、介紹與本文有關的共產黨人策略的基本理論,對於瞭解本文的內容有所裨
益。
第二章敘述中共與蘇聯衝突的緣起及其發展:針對美國的圍堵政策,蘇共領導人於蘇
共第廿次大會,提出和平共處的路線,作為今後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
第三章敘述國內情勢發展對雙方關係的影響:中(共)蘇雙方對於美國鬥爭的策略是
否採取戰爭抑和平路線發生岐見。
第四章敘述由意識形態的論戰發展到兩條路線的鬥爭:中共領導人不滿赫魯曉夫對美
國的政策,先從意識形態上表現,故有列寧生日九十週年的論戰,世界工商理事會的
爭論,再經布加勒斯特會議的衝突,發展到蘇聯領導人對中共政權實施經濟制裁,迫
使中共領導人屈服,結果蘇聯政府不但沒有收到效果,反而使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劣,
以後又召開莫斯科會議,協調雙方的岐見,仍然沒有結果,使雙方的衝突日漸惡化。
第五章敘述中(共)蘇雙方對於國際問題的不同立場:中(共)蘇關係不睦以後,蘇
聯領導人為堅持和平共處路線。
第六章敘述中共與蘇聯衝突擴大。
第七章敘述中(共)蘇雙方廣泛地展開鬥爭,部分核子禁試條約以後,中共領導人決
定對蘇聯從黨與政府方面展開廣泛的鬥爭。
第八章結論:本章綜合上述各章的分析,對於中(共)蘇的衝突,提出四點結論:一
、基於現實的利益和政權安全的觀點。二、雙方分岐的焦點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採
取戰爭路線抑和平路線,中共堅持前者,蘇聯主張後者。三、雙方都以意識形態作為
批評對方的工具。四、雙方都以自己的鬥爭經驗,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路線。 /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N000C119496
Creators葉伯棠, YE, BO-T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