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蘇共關係轉變之研究(一九五三∼一九六0)

近十餘年來中蘇共關係的變化,一直為開心時局的國內外人士所矚目,因其無論對我反共復國大業,或對整個世局大勢,均有莫大影響。
眾所週知,「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的產物,乃是蘇俄帝國的螟蛉」。(註一)蘇共豢養螟蛉的基本目的,當在維護與擴張本身利益;而螟蛉的主要願望,則在早日奪取本國政權。二者基本目的不同,現實利害自難求得一致,故在中共成長的每一階段,無不與蘇共滋生矛盾。然而,當二者實力太過懸殊一方完全依賴另一方時,縱有亦無從外發。長期攝於斯大林淫威的中共,即在據有大陸之後的最初數年,對蘇仍逆來順受,精研「矛盾論」的毛澤東,明白時尚此無供他發展矛盾的條件。因此,中蘇共關係的轉變,實以斯大林之死為起點。
本文即以一九五三年開端,迄一九六○所莫斯科第二次國際共黨會議止。此時中蘇共關係已擴大到「國家」方面的惡化,分裂之勢已成,第二次莫斯科會議祇是多一番爭吵而已。
斯死後,蘇共領導中心立告萎頓,毛澤東的「聲音」遂對當時忙於爭奪權位的蘇共「接班人」有了作用,蘇援源源而來,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和平共存五原則」又蠱惑了了不少亞非恐共病者。這些形勢的推移,乃使中蘇共之間長期以來的「父子黨」關係,轉化為「兄弟黨」遂使矛盾有了發展的條件。
蘇共二十次大會赫所提出的三部份意見,日後雖均成為中蘇共之間的爭論問題,惟毛自始就公開表示異議的是「貶斯問題」。由此可見,中蘇共的矛盾,乃導發於毛為了維護其個人斯大林式的統治,其本質實為權力之爭。
如從理論範圍探討,赫毛之間「埋葬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目標並無不同,所爭者僅「埋葬」之方式,且雙方始終未忘「團結對敵」,一再強調「大敵當前」,相互依存的重要,此種「人民內部矛盾」當不可能轉化為「敵我矛盾」故當中蘇共裂痕未著時,一般學者多認為雙方反目的能極微。然而,事實的發展並非如此,本註探討其中原委,獲致共產集團內部矛盾具不可調和性的結論,蓋深受絕對排他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長期□陶的共產黨人,看一切事物均以「非此即彼」的二分法,這就註定了共黨集團內部長期鬥爭的不可避免。
本文因引用中共資料甚多,故當提及蘇共及其他外國共產黨人時,概採中共譯名,以求統一。
本文撰寫期間,承葉師翔公在百忙中數度接見,賜予教益,又蒙張師鎮邦多方提撕,不僅自擬訂大綱,章節安排,至全文完成無不悉心指導,文成之後且為我費時逐字審閱,衷心至感。惟初學階段探討如此重大課題,掛漏訛誤,不夠深入,當為意料之中,尚祈各師長先進賜予匡正。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9156
Creators毛仿傑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