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氣是個體遭遇到引發生氣的刺激後,經過個體的感受、認知處理,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情緒的連續性歷程。本研究以「雙重控制歷程—生氣反應/表達」模式,嘗試說明個體因應生氣引發事件時所採取的控制歷程,對於生氣的反應/表達方有所影響。
根據對於「控制」一概念的探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控制行為有不同的目標向度,因此在預備研究的第一階段,以晤談法訪問政大心理系28名學生,搜集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個人」、「人際」、「社會政治」三個向度中,可能遭遇到的生氣引發事件,並與李瑞玲(民82)之研究得到的「大學生生氣前置情境」合併整理,得到個人事件8項、人際關係30項、社會政治事件18項。
預備研究的第二階段,以政大二、三四年級學生共112人為樣本,將第一階段預備研究所得的生氣引發刺激事件作量化分析,找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到、又很令人生氣的事件情境,再以因素分析加以分類,結果得到「個人與人際事件」與「社會政治事件」兩大生氣引發事件向度,篩選出15個個人與人際事件、16個社會政治事件作為正式研究的生氣引發刺激。此外,第二階段的預備研究並根據Rothbaum、Weisz and Snyder(1982)提出的「雙重控制歷程」,編製成「雙重控制歷程量表」,正式研究中並再度分析此量表,也得到良好的內部一致性,驗證了「初級控制歷程」與「次級控制歷程」為兩種獨立的控制機制。
正式研究以政大學生409人為樣本,除了驗證本研究的「雙重控制歷程—生氣反應/表達模式」,也探索「自尊」與「內外控」兩項人格因素對控制歷程、生氣表達的影響。結果「雙重控制歷程—生氣反應/表達模式」中,「次級控制歷程會導致向內表達生氣」的假設獲得了印證。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人格因素對於個體因應事件時的控制歷程及生氣表達均有強烈的影響,其中對於控制歷程的影響是直接,對於生氣表達方式則可能是透過控制歷程而間接影響。另一方面,個體遭遇的事件性質也會影響個體採用不同的控制歷程、生氣表達方式:就個人與人記關係而言,個體雖然傾向採用初級控制歷程改變外在環境,卻會控制住生氣或向內表達生氣;在面臨社會政治事件當時,個體較傾向向外表達生氣,在事後才努力進行初級控制歷程。高自尊者在面臨個人與人際事件時,傾向採用初級控制歷程、向內表達生氣;但在社會政治情境中,雖亦採用初級控制歷程,卻向外表達生氣。低自尊者在因應兩類事件時,均採用次級控制歷程、向內表達生氣。內控者採用的控制歷程與生氣表現方式與高自尊者類似;外控者雖傾向次級控制歷程、向內生氣,卻仍可能向外生氣。本文的討論部分對這些現象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釋。
本研究的另一項發現是:憂鬱的形成原因與個體採用次級控制歷程來因應事件有關,而非因為向內生氣所致,向內生氣與憂鬱可能同是「次級控制歷程」的產物。低自尊與外控性格亦與憂鬱有關。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903 |
Creators | 許靜怡, Xu, Jing Yi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