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在國際規模經濟下對外資之租稅政策 / The tax policy to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international scale economics

政府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至本國,通常對於所有外國直接投資均給予租稅上的優惠以作為誘因。事實上,有些外資並未為本國帶來正的外溢效果。如 Haddad 與 Harrison(1993)的實證研究發現,當外資被吸引至國內的被保護產業時,則其生產力的外溢效果很小。而 Chao 與 Yu(1997)更探討關於對外資課稅的福利效果。不過,迄今文獻尚未探討在國際規模經濟下對外資課稅或補貼的福利含意。因此,本文擬探討如果政府的外資租稅優惠政策是選擇性針對具有「國際規模經濟」(international scale economies)特性的產業,其對本國、外國及全球福利的影響。
「國際規模經濟」一詞是由 Ethier(1982)所提出,為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s)型態一種,其係指由於中間投入的國際化專業分工而產生的規模經濟。而 Ethier 之所以提出此種與傳統規模經濟不同的「國際規模經濟」理論,是鑒於近代國際貿易已由中間財貨貿易凌駕最終財貨貿易之事實與趨勢。在專業化的中間財自由貿易下,每一個國家將產生一個正的技術外部效果給其貿易夥伴,而此正的技術外部效果即屬國際規模經濟。
由本文的研究結果得知,當資本要素的國際性移動,促使全球的國際規模經濟產業擴展,則全球福利將提高。因此,當本國採取對外資的補貼政策而影響資本要素的國際性移動時,此舉需使全球的國際規模經濟部門規模增加,才能提高全球福利。若全球福利提高,但不一定保證個別的本國與外國的福利亦均改善。在國際規模經濟下,假如本國的補貼支出很小,則即使本國在負的貿易條件效果下,仍可能使本國的福利提高,因為本國有國際規模經濟之利益。假如本國的補貼支出很大,但如果本國的國際規模報酬極大,足以彌補補貼支出,則本國福利仍可能提高。相對地,若外國獲得的投資所得與補貼收入能彌補因資本流失導致的國際規模報酬損失,則外國福利亦能提高。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885
Creators陳翠, Chen, Fiyo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