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企業決策之「事前諸葛」:儒家「道德的形上學」對企業策略之實用性展示

首先,在對認知能力的反省中,可清楚明瞭當今所有決策分析工具與架構根本不具「先見之明」,即無「事前諸葛」之實。遂由中國儒家哲學探究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何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在第二章、第三章中,由康德對於認知能力反省,指出感性(sensibility)與知性(understanding)不能應用於「物自身」(物之在其自己、物的本來面目),只有「智的直覺」才能覺之「物自身」,但康德以實踐理性要求「上帝存在」與並把「智的直覺」交給祂,此一作法卻有相當的情識作用,並非理性所至。遂依牟宗三先生疏導康德哲學,以中國儒家哲學為進路,肯認與證明「道德心的發用」就是「智的直覺」,並在道德理性的視域與遍潤下,說明「道德的形上學」之義理,同時強調「內容真理」的重要性。 / 在第四章中,指出智慧與知識在層次上之差別,並以「德性之神明」給予「術數」一大中至正的安排。同時,指出「道德」是最高者,因圓聖者的神聖化境,即是人類的最高企向-最高善(圓善、德福一致),真實地朗限於生命中,亦即「全吉而無凶,全善而無惡」的真實化,圓聖之智慧必通化一切、順正一切,使天地萬物充實飽滿而有光輝。術數絕非首也!

在第五章中,展露「企業決策之『事前諸葛』」的絕對普遍性即是「道德」的絕對普遍性。在「攝物歸心,以心宰物」或「以虛運實」的儒家實踐智慧中,當今一切知識與工具都能被妥善地使用! 實際上,在本研究的步步開展中,即能明白智慧與知識兩層,而當明澈這兩層後,遂見得兩者完全統歸於道德理性的發用與開展中。故本研究給予知識一適當安排,並使後進學子不迷失於現世五花八門的知識中,而此本是當今知識份子的分內事罷了。 / 而若真要美言其名,本論文可謂依康德哲學第一批判與第二批判而建,並順牟宗三先生疏導康德哲學將「智的直覺」還諸於天下人的「道德心之發用」而立,此即繼承儒家 先聖先賢的傳統智慧也。在此,「建立」二字,絕非意謂本文「超越」古今聖哲!「建立」者乃「重複即是創造」之謂,重複於儒家古典智慧,同時亦是開創其智慧內蘊於當今之世。要之,學問本有其根而不能亂也。本文根本不及古今聖哲之千萬分之一! 此乃坦白真誠之言。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355023
Creators林信豪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28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