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大潭電廠睦鄰回饋金執行成效之研究 / The study of Refund Mechanism of Dan-Tarn power plant

台灣自從解嚴後,民主政治邁向多元發展,社會運動因環保意識抬頭,民眾對於爭議性公共設施設置大多持反對態度,以致有抗爭與自力救濟行為的產生,即為「鄰避情結」。而開發業者為求建廠順利興建與永續經營,是以制度性的回饋方式作為解決策略,以消弭當地民眾對於鄰避設置所產生負面外溢效果與環境影響。基於此,台電公司在電源短缺的情況下,為使電力開發順利進行,特別設置「台電公司促進電力開發協助金審議委員會」並訂定執行要點,統籌辦理睦鄰回饋業務,其政策目標在於提昇地方建設外,並增進當地居民的福祉。但是回饋機制是否合理適切?是否能達成睦鄰回饋的政策目標?是本文研究關注的焦點。
本論文的分析分成兩大部分,其一是以開發業者因公共設施興建導致的負面
外溢效果與環境影響,對所在地居民造成的衝擊有彌補之職責;另一部分,回饋金對所在地提供公共建設之規畫興建、維修與營運及促進產業發展等公益活動運用是否能符合多數人的期望。
根據此一電力設施設置為研究對象,並以大潭燃氣火力發電廠於90年間由北部施工處進駐,並自94~98年期間1~6號機興建至開始商轉之睦鄰回饋制度的個案分析作為研究,在此除了相關文獻及回饋金執行制度之回顧外,台電公司為提昇企業形象及善盡社會責任,並就建造大潭發電廠周邊地區之公共建設回饋金建立制度流程,主動積極協助地方建設,期能將協助金真正用於地方,以帶動地方繁榮;並增進當地居民福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921079
Creators張美蓮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