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南韓自由派政府的北韓政策:從金大中到盧武鉉-新自由主義理論之分析(1998年-2008年) / Kim, Dae-Jung and Roh, Moo-Hyun Government's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oliberalism

回顧南韓歷史,自 1948 年建國以來,南韓一直都是保守派執政。在面對國
家分裂的處境時,保守派政府之施政方向是將北韓視為首要敵人,目的在於併吞
北韓並且統一朝鮮半島。進入 1970 年代後,隨著美蘇和解、中國與美國關係邁
向正常化等時代巨變,南韓政府意識到美國支持必然不復以往,必須隨之調整對
北韓以及對共產國家的對立態度。朴正熙政府透過紅十字會終於開啟與北韓間對
話協商,盧泰愚推動北方政策,致力與共產國家改善關係,拓展經貿往來。南北
韓也透過紅十字會會談、總理會談開始交流。雖然兩韓互動逐漸活絡,南韓政府
仍以併吞北韓、統一韓國為其政策思想。

1998 年金大中當選總統,他不僅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自由派的總統就任,也
代表南韓之北韓政策出現大幅度改變。1990 年德國統一,許多問題與代價逐漸
浮現。如收入、文化與生活型態的落差。這也使得南韓對於兩韓統一秉持較為實
際的態度,至少在經濟方面應該先採取漸進式的整合。金大中提出「陽光政策」
的交往政策路線,對北韓政策上帶來激烈的改變,因為它打破了半世紀以來的南
韓對北韓的對峙狀態。陽光政策的目標是追求和平共存、緩和兩韓的緊張局勢。
而繼任的盧武鉉政府則延續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提出「和平與繁榮政策」,在前
任政府的基礎上深化兩韓交往。兩任政府為期十年的北韓和解政策,扭轉了「對
抗北韓」的政策方向,其目的皆是希望透過和平、和解與合作來改善南北韓關係,
具有濃厚的自由主義色彩。

本論文從新自由主義理論中的「國際制度」與「互賴」的觀點分析金大中與
盧武鉉政府為期十年的北韓政策。金大中與盧武鉉政府著眼於兩韓共同利益,透
過兩韓關係制度化以促進溝通與合作、降低軍事緊張;藉由經貿互賴關係之深化
以增進互信。兩人在任內積極拓展人道、政治、軍事領域的對話;推動金剛山觀
光、開城工業園區以及京義線鐵路等各項經濟合作計畫;更在 2000 年以及 2007
推動兩次南北高峰會,促成兩韓領導人的直接會面。自由派政府的北韓政策將兩
韓關係從保守推向開放、從對立邁向和解。多領域的對話機制增進南北韓的相互
理解與互信;經濟合作計畫促進兩韓人員交流、加深兩韓經貿互賴關係,在降低
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減少兩韓衝突,以及促進兩韓關係的和解與合作方面,皆有
有正面的影響。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92530131
Creators洪詩涵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