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明星產業中弱勢地區廠商之全球競爭策略─ 以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為例

雖然在學界並沒有對於『明星產業』作出一個完整的定義,但以一個政府或產業學者而言,卻時時刻刻無不留意著明星產業的存在與未來的發展。本研究在探討被一般產、學、官、民所共同期待的明星產業,如果其國內發展環境並無優勢時,弱勢環境中的廠商,應如何定位與發展,進而與全球廠商競爭?

在研究的方法上,吾人採用「多重個案設計的多重分析單元」方式,以增加它的信度。在構念效度上,盡量使用多重證據來源,但無法運用訪談之方式,主要是因為研究者屬於業內管理階層,運用訪談反而會招致錯誤的陷阱性引導。在內在效度上,運用個案與研究架構使用之理論對照,並使用時間序列方式以分析互動關係。在外在效度上,分別使用不同三家的個案來探討相同研究架構的適用性。在信度上,發展研究資料庫,儘量採用熟知的策略理論來印證,並且希望做到可追溯與重複性。除了三個個案的獨立分析外,本研究也將從時間序列的分析上,討論在不同時期,各廠商在不同情況的策略轉折,以便更清晰瞭解產業的全球競爭之策略。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包含了Omron Healthcare、百略醫學科技與合世生醫;因為
我國的現階段明星產業包含了生技產業(『兩兆雙星』中的一星),而在家用醫療偵測產品的產業區隔中,這三家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都是全球策略的執行者。(Omron Healthcare雖為日本廠商,卻是產業龍頭,具有全球策略參考價值。)

本研究一方面研究我國現階段較適的產業區隔,其重點是在於如何選擇與分析,而非其分析之結果。另外,則探討個案公司的定位、資源能力培養與策略採行之間的關係。

其綜合結論如下:

1.我國的醫療器材產業的一般環境,無論在技術、人才與發展條件上,較美、日、歐洲落後許多。國內市場不足以使一般醫療器材廠商達到經濟產能。

2.由於使用者信心問題,我國的較適進入產業區隔,初期為 『量產為主之家用電子醫療器材』與『以機電、機械加工為主之福祉相關產品』,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的較高產值區隔,也是如此。

3.弱勢地區廠商的進入策略,都選擇在一個環境或自身資源能力相對優勢的產品或市場區隔來進入。初期的進入或者沒有明顯的定位,但是隨即在競爭的環境下,開始清晰策略性定位。定位後的演進可以是定位、策略採行、資源累積與能力加強、再重新定位之逆時針循環。也可能是定位、資源累積與能力加強、策略採行、再定位之順時針循環。事實上,這三項因子,是相互運作影響,並不需要特殊的次序關係。此外,資源的累積與能力的加強,應視當時的競爭環境是否有急迫性,可以採用併購、聯盟的方式,並不一定需要自己內部培養。

4.產業的關鍵因素很多,以醫療監測器材廠商而言,降低『道德危機成本』或是增進對產品的品質與檢測精度,使得使用者有信心,是關鍵中的關鍵。

5.競爭廠商的策略,在走入全球策略時,其策略會傾向類似,對於全球佈局的想法也雷同,乃是因為資源與優勢所在,在全球廠商的眼中是近似的;所謂的策略群體的理論,也根源於此。再者,競爭廠商的策略隨時會有學習效果,也會相互具有競合上的策略互動。競爭廠商的策略與定位與產業生命週期息息相關,且策略創新對於扭轉廠商競爭地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6.具有國際員工的廠商,在於全球策略上扮演的角色,對於全球化競爭力的進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29321022
Creators林文貴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