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青少年的休閒活動與犯罪相關性之研究 /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youth leisure and crime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目前青少年學生從事哪些休閒活動,以及從事休閒活動中產生哪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如何導致青少年犯罪?
本研究係採用研究者自編的六個量表為研究工具.分別是休閒活動量表,交友狀況量表,青少年文化量表,情境機會量表,親子關係量表,犯罪行為量表。本研究的抽樣方法係依臺北都會區 地區 行政區 學校大小 年級等標準進行多階段群集抽樣方法。共選定十二個學校,計回有效樣本數ll40個.
研究結果如下:
一 青少年從事的休閒活動以視聽欣賞活動為最多,其次依序是球類技能,閒意,興趣,娛樂夜遊活動.
(一) 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的類型會因性別、年級、居住地區、課餘時間的工作、金錢、家庭等因素而有差異。
(二) 青少年從事娛樂夜遊活動和犯罪行為有相關。
二 根據研究結果,從事休閒活動和犯罪行為並沒有直接的開係,而是透遇一些從事休閒活動中的相關變數,對犯罪行為的發生,才有貢獻。
1.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結交偏差朋友數愈多,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大。
2.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同儕結合度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大。
3.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青少年文化傾向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高。
4.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情境機會的促動程度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高。
5.青少年從事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親子關係的品質愈佳,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低。
本研究發現「偏差朋友數」、「同儕結合度」、「情境機會促動」和犯罪行為的發生有關,亦即偏差朋友數愈多、同儕結合程度愈高、情境機會促動程度愈高,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高。惟「親子關係」和犯罪行為呈負相關,即親子關係愈好,其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愈低。
本研究有幾項建設:
一、對於青少年學生本身從事休閒活動的建議:慎選休閒活動性質
二、對於青少年家長的建議:加強親子關係
三、對於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建教:給予更多的休閒活動空間
四、對於提供青少年休閒福利者的建教:政府也可給一些補助及福利。
五、對於教育單位協助安排青少年休閒活動的建議:兼具活動安排及指導陪伴的角色。
六、對未來研究的建議:進一步研究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發生犯罪的媒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820
Creators劉素秋, Liu, Su-Chi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