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歐陽脩與王安石墓誌銘研究─以韓愈文體改創為中心的討論

本篇論文以韓愈墓誌銘書寫的文體改創意義為中心,分別從歐陽脩與王安石這兩條路線探索宋代墓誌銘寫作的走向,以及其中蘊含的書寫意義。期望藉由實際的文體成規分析,探討文體觀念轉變的痕跡,對於宋代以韓愈為中心的古文發展,獲得更清晰的理解。具體的考察方向如下:

其一為韓愈墓誌銘作品文體改創之意義:關於韓愈的墓冢碑誌文,前賢已作了不少相關研究,所以,此部分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梳理韓愈墓誌銘作品與傳統諸作在形式、立意上所作的改創,著重「破體」,故求異不求同。更進一步,以此文體改創的實踐,呼應韓愈古文運動所提出「去陳言」主張之深層意涵,探討其墓誌銘作品於文體改創上蘊藏的意義。

其二則在於對歐、王墓誌銘作品討論:以韓愈墓誌銘作品討論為基礎,考察歐、王二人於墓誌銘書寫上對韓愈撰作的因襲與再創發。重點在於藉由作品的實際分析,理清二人墓誌銘書寫對於韓愈撰作書寫的繼承與發揮,在宋代所產生的新寫作路線,即梁啟超先生所謂「自成一家」者,並由此討論所謂「面目」、「法度」的書寫意義。

其三則是進一步對歐、王文體觀進行探討:歐、王二人對韓愈打破文體界限的看法,落實至他們的書寫實踐活動中,經過對二人墓誌銘書寫作法的討論,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對韓愈的回應。而若能更進一步,由二人的文學觀念分析著手,將材料擴充到二人對韓愈作品的解讀與詮釋,相信更能清楚地觀察二人文體觀念,對書寫本質的理念。

透過歐、王墓誌銘書寫帶出北宋墓誌銘寫作二大典型,進一步切入北宋文人的文體觀,探討北宋文人對於墓誌銘一體理想撰作型式的想法。同時藉由別集、詩話、書牘等「辨體」的討論,耙梳北宋文人對於自韓愈古文運動以來,文體界限的自由出入所產生的反思,冀望更清晰地瞭解北宋文人的文體觀。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1510012
Creators陳玉蓉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