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帝國之鞭與寡頭之鍊--上海會審公廨權力關係變遷研究

論文摘要

● 論文摘要:
上海會審公廨是一個生成於十九世紀上海租界的法院,主要職責是裁判租界華民的民、刑事案件。由於加入「外籍人士會同審理」的重大變因,使得這個原應屬傳統中國衙門的機關,無可避免的成為兩種不同法律文化交戰與融合的場域。
傳統關於會審公廨的論述多滲入了國族、民族情緒,或僅止於約章的探討。本文首先跳脫上述窠臼,從地理、人文、法律文化等層面,探究上海會審公廨的生成背景,以及上海租界在邁向現代化都市的過程中,與上海會審公廨的互動關係;其次,以會審公廨為載體,觀察透過會審公廨呈現的華洋政體權力的變遷,以及華洋政體與租界華民間權力關係的變遷。本文並提出了「帝國之鞭」與「寡頭之鍊」兩種對比權力關係的論點,並在兩種權力關係相互競逐的假設上,鋪陳會審公廨於各個轉型期的權力關係變遷與特色。
本文發現,上海會審公廨不僅是一個「會審裁判機構」,由於讞員承繼了傳統中國地方官吏「通包式」的職責,進而使得華洋政體的權力競逐,從司法層面更全方位的延伸至行政、立法等領域。更重要的是,除了權力的競逐以外,華洋政體的權力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生成的社會控制思維與模式,也產生了融合與質變,進而使得透過會審公廨所呈現的權力關係,有著不同於傳統中國禮法社會與現代西方法治社會的特色。
在回眸上海會審公廨呈現的權力關係變遷之餘,本文也從上海會審公廨的經驗中,獲得了有關社會控制的重要啟示:每個社會的社會控制思維與模式,顯然都有其意義,以及與彼時社會情狀相互呼應的原因,而其權力基礎,不見得就來自法規範。在汲汲於追求法治社會的當代,這些隱匿於法律之外的權力,更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面向,也更值得法律人去省思其間的利弊得失。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8651043
Creators楊湘鈞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