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新聞記者的認知策略之研究 / The Cognitive Strategy of Journalists: Hypothesis-testing

本研究主要探討新聞記者身為一個「直觀科學家」(intuitive scientists),在報導新聞時會不會有假設?如果有,這些假設的內容是什麼?以及假設如何影響記者的採訪、報導工作?
  新聞記者在認知世界、認識社會的時候,並不會像張白紙一樣,毫無選擇的完全接受外來的訊息、刺激。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指出,新聞記者在認知的時候,會以他的先前知識結構為基礎,選擇性的、主動的詮釋外來刺激。這些知識結構就像理論一樣,可能使記者對外來資訊,產生特定方向的預期和假設,整個資訊處理的過程,就如同科學研究的假設驗證過程。
  本研究以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中美智慧財產權諮商新聞,一共進行了二次個案研究,分別訪問、觀察了八位採訪記者。這二次個案研究的進行時間,分別是三天和四天。其中第一天主要的工作是訪談記者,了解記者對於報導事件是否有假設,以及他打算怎麼跑這條新聞(策畫);第二天以及第二、三天參與觀察記錄新聞記者的採訪、寫作工作,探究假設是否會影響新聞記者的採訪、寫作工作;第三天以及第四天,則對記者進行事後訪問,以對照先前的訪談內容和觀察記錄,找出差異,了解記者採訪計畫改變的情形、原因、假設驗證的過程以及有無更換假設的情形。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新聞記在採訪前,對於這二個報導事件,都採取了明確的類別假設、主題假設、結果假設、影響假設;這些假設並影響了記者的採訪、報導過程和方向。這些影響主要展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新聞記者的的採訪策畫範圍和方向,都侷限在假設範圍內。
  二、假設影響記者的採訪工作。
    1. 記者選擇的消息來源,大部份和記者的假設有關。
    2. 記者問的問題,大部份和記者的假設有關;記者問問題的方式和問題 的內容,多數傾向支持原先的假設。
  三、假設影響新聞記者的寫作過程。
    1. 記者選擇寫入新聞稿的資訊,大致上和記者的假設一致。
    2. 記者詮釋新聞稿資訊的方向,也大致符合記者原先的假設。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843
Creators章倩萍, Chang, Chien P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