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兩岸軍隊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

國軍政戰制度自一九二四年「黃埔建軍」以來,即與國軍戰力之強弱息息相關,亦與國脈民命之興衰密不可分。蔣中正在「剿匪成敗與國家存亡」一書中指出:要剿滅赤匪必須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足見政治作戰在戰爭領域中所佔的份量。
國軍政戰制度與共軍政工制度,雖均源自蘇聯的紅軍制度,然走的却是不同的路線。由於兩岸的長期隔離,復以中共始終未放棄以武力犯台的企圖,致使兩岸仍處於軍事對峙的態勢。基於政治作戰與軍事作戰所處地位的不可替代性,而政治教育又為政治作戰中思想戰最關鍵的議題,故對兩岸軍隊之政治教育從事比較研究,確有其學術與實用價值。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共軍在面對改革
開放及高技術戰爭的同時,軍隊仍不斷強化政治工作,精進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其武力犯台,統一「中國」的意志。故本論文係以文獻分析法及比較法,運用兩岸現有的官方文獻
,學者專家著作,及兩岸軍隊面對內外社會環境的因應,以分析、比較兩岸軍隊政治教育制度的演變,進而比較雙方政治教育目標、內容及其特點與弱點,期師敵之長,去己之短,達到克敵制勝之目的。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兩岸軍隊政戰(工)制度,雖同根同源,惟事實證明,誰強化政戰(工)制度,誰就能落實政治教育;誰能落實政治教育,誰就能厚植精神戰力,獲致戰爭最後勝利。蓋「人」乃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主導人類行為者乃思想意念,故軍人能否效忠國家,戰勝敵人,端賴平日的政治教育。
五十多年來,中華民國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與中國大陸相抗衡、匹敵,主要的是靠政治教育所累積的無形力量。經訪談國軍政治教育主事者,及各階層負責政治教育之主管結果,均一致肯定政治教育對國軍、對國家的貢獻,而一般基層政戰幹部咸認莒光日政治教育有不被重視的感覺。因此
,面對積極加強政治教育的共軍,國軍尤應持續強化政戰制度功能,精進政治教育效果,以為因應;切莫僅重視軍事訓練,而忽視政治教育;僅專注於武器裝備的更新,而忽略了精神戰力的蓄養。
本論文研究範圍,係以兩岸軍隊面臨重大內外社會環境變遷的挑戰為指標,即以兩岸在國內或國際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做為論述的重點,其餘演變過程,僅做概略性背景說明。另筆者因受個人身份限制,暫時無法前往中國大陸蒐集資料,及實施訪談,故對共軍政治教育部分,僅止於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分析,猶待爾後繼續研究,深入探討。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921008
Creators陳興國, CHEN,HSING-KUO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8 seconds